相关习题
 0  161468  161476  161482  161486  161492  161494  161498  161504  161506  161512  161518  161522  161524  161528  161534  161536  161542  161546  161548  161552  161554  161558  161560  161562  161563  161564  161566  161567  161568  161570  161572  161576  161578  161582  161584  161588  161594  161596  161602  161606  161608  161612  161618  161624  161626  161632  161636  161638  161644  161648  161654  161662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实验探究: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仪器B的名称为圆底烧瓶.
(2)实验步骤: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 $\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②装置E中足量品红溶液的作用是证明SO2已被除净;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E中品红溶液不褪色,F中出现白色沉淀.
③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2HCO3-=SO32-+H2O+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各组物质所含原子数目一定相同的是(  )
A.10g H2O和10g NH3
B.0.1mol CO和标准状况下2.24L Cl2
C.22g CO2和标准状况下11.2 L N2
D.标准状况下11.2 L O2和11.2 L 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酸性强弱:H2SiO4<H2CO3<H3PO4B.原子半径大小:Na>S>O
C.碱性强弱:KOH>NaOH>LiOHD.还原性强弱:F->Cl->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1mol 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质量为32gB.含氧原子数为NA
C.含氧分子数为NAD.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约为22.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氯吡格雷是一种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通过如图方法合成:

已知:①;②中氯原子较难水解;③RCHO$→_{NH_{4}Cl}^{NaCN}$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邻氯甲苯,F中无氧官能团的名称是氨基和氯原子.
(2)D的结构简式为;C分子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平面.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
(4)已知:CO$→_{H+}^{ROH}$COROH$→_{H+}^{ROH}$COROR
则由乙醇、甲醇为有机原料制备化合物,需要经历的反应类型有②①③④③(填写编号).①加成反应 ②消去反应 ③取代反应 ④氧化反应 ⑤还原反应,写出制备化合物的最后一步反应HOCH2CH2OH+HCHO$\stackrel{酸}{→}$
(5)E的同分异构体中,满足下列条件的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一种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5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1:2:2:2,请写出其结构简式
①结构中含有苯环且存在与F相同的官能团;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其碱性条件下水解的两种产物也能发生银镜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实验室可利用乙二醇、铜或铜的化合物制备乙二醛,右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右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左边的气体发生装置不同,试管C中装有水(加热装置未画出).试回答:
(1)两套装置中的A、B处都需加热,A处用水浴加热,主要优点是试管受热均匀;产生的气流平稳均匀.
(2)若按甲装置进行实验,B管处装铜粉,则通入A管的X是空气(或氧气),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HCH2OH+O2$→_{△}^{Cu}$OCH-CHO+2H2O.
(3)若按乙装置进行实验,则B管中应装氧化铜,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HCH2OH+2CuO$\stackrel{△}{→}$2Cu+OCH-CHO+2H2O.
(4)实验结束后,取C试管中的溶液滴入新制备的银氨溶液中并采用水浴加热可观察到有银镜生成,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OCH-CHO+4Ag(NH32OH$\stackrel{△}{→}$H4NOOC-COONH4+4Ag↓+6NH3+2H2O.
(5)实验完成时先打开D处的活塞,再撤去酒精灯,试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倒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CaO2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是重要的杀菌消毒剂.工业生产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CaO2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2)“反应Ⅱ”步骤中会产生刺激性气体,用化学方程式解释:2NH4Cl+Ca(OH)2=2NH3•H2O+CaCl2、NH3•H2O=NH3↑+H2O.
(3)过滤所得:母液可循环使用,其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H4Cl(填化学式).过滤得到的CaO2•8H2O需经过水洗,检验是否洗净需要的两种试剂是稀硝酸和硝酸银.
(4)CaO2在150℃以上时能迅速分解生产CaO和O2,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脱水的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100℃左右,同时需不断通入不含二氧化碳的氧气,以抑制CaO2的分解,若氧气中含有CO2,产生的后果是CaO2损失且物质不纯.
(5)为测定制得产品中CaO2的含量,取mg样品,加热至350℃充分反应,收集到氧气的体积为VmL(标准状况),则产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frac{9V}{14m}%$(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还原铁粉是化工生产及实验室中常用的还原剂,工业上以绿矾为原料制备还原铁粉的工艺如图1: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过程中硫酸的作用是抑制Fe2+水解.
(2)转化的目的是制得FeCO3,加液时应将碳酸铵溶液加人到FeSO4中,原因是防止生成氢氧化亚铁.
(3)转化过程中温度不超过35℃,原因是防止碳酸铵受热分解
(4)生成的FeCO3沉淀需经充分洗涤,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表明沉淀已洗涤干净.
(5)将FeCO3浊液暴露在空气中,固体表面变为红褐色,同时释放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CO3+6H2O+O2=4Fe(OH)3+4CO2
(6)在焙烧过程中需加入CaCO3进行脱硫处理.如图2为加CaCO3和不加CaCO3对还原铁粉产率的影响,据图分析CaCO3的另一作用为分解产生CO2与C反应生成还原剂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氯化亚铁具有独有的脱色能力,广泛用于化学生产.某课题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制备氯化亚铁并探究氯化亚铁(Fe2+)的还原性.甲同学选择如下装置用氯化铁晶体(FeCl3•6H2O)制备少量氯化亚铁.查阅资料知,氯化铁遇水剧烈水解,在加热条件下氢气还原氯化铁生成FeCl2和HCl.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FeCl3•6H2O制备无水氯化铁的方法是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
(2)若装置A中选用锌粒制备H2,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2H+=Zn2++H2↑.
(3)装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验装置气密性,实验时先打开A中活塞,过一会儿,点燃C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用氢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4)确认C中已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有呈绿至黄色物质出现;写出C处的化学方程式:2FeCl3+H2=FeCl2+HCl.
(5)为了探究Fe2+的还原性,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Ⅰ:取少量样品与试管中,滴加酸化的双氧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实验Ⅱ:取少量样品与试管中,滴加酸化的重铬酸钾溶液,溶液由橙红色变成绿色.
经课题组分析、讨论,一致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请你填写可能原因:
实验Ⅰ:样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铁;实验Ⅱ:颜色变化不大,不易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已知CH3CH2OH+NaBr+H2SO4CH3CH2Br+NaHSO4+H2O,如图是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乙醇与氢卤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在烧瓶A中放一些新制的无水CuSO4粉末,并加入约20mL无水乙醇;锥形瓶B中盛放浓盐酸;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中均盛浓硫酸;干燥管F中填满碱石灰;烧杯作水浴器.当打开分液漏斗C的活塞后,由于浓硫酸缓缓流入B中,则D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过几分钟后,无水CuSO4变蓝,此时水浴加热,点燃F.
(1)B中逸出的主要气体是氯化氢(填名称);
(2)D瓶的作用是干燥HCl; 
(3)E管的作用是冷凝乙醇蒸气;
(4)F管口点燃的气体是CH3CH2Cl(填化学式);
(5)A瓶中无水CuSO4变蓝的原因是乙醇与HCl反应生成的水被无水硫酸铜吸收后生成了蓝色的胆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