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2227  162235  162241  162245  162251  162253  162257  162263  162265  162271  162277  162281  162283  162287  162293  162295  162301  162305  162307  162311  162313  162317  162319  162321  162322  162323  162325  162326  162327  162329  162331  162335  162337  162341  162343  162347  162353  162355  162361  162365  162367  162371  162377  162383  162385  162391  162395  162397  162403  162407  162413  162421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往一个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I2发生反应H2(g)+I2(g)?2HI(g)△H>0,当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条件(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不变),且造成容器内压强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密度增大
C.H2的转化率增大,HI平衡浓度变小
D.改变条件前后,速率图象如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2Z(g);△H<0.如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3 时降低了温度
B.t2时加入了催化剂
C.t5时增大了压强
D.t4~t5时间内 X 或 Y 的转化率最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某同学需要用450mL  0.2000mol/L NaOH 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该溶液配制的相关实验步骤.
(1)他需要选择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砝码)、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药匙、烧杯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和引流.
(2)进行实验:
①该同学通过计算需要准确称量4.0g NaOH固体;
②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在小烧杯中,加适量水使其溶解并恢复至室温;
③将溶液转移至事先试过漏的仪器中;
④用适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入容器中;
⑤定容:先沿着玻璃棒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1~2cm处,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填操作过程);
⑥振荡、摇匀、转移、装瓶.
(3)由于该同学态度不够端正,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请你帮他认真分析一下这些操作对所配制溶液的浓度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并将结果填入下表空白(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操          作溶液浓度
砝码放在左盘、NaOH固体放右盘进行称量(1g以下使用游码)
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洒落到容器外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摇匀后观察到液面低于刻度线,立即补充水到凹液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金属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B.工业上金属Mg、Al都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
C.黑色的氧化铜灼烧会变成砖红色
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若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的N2和0.6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2ΝΗ3(g)△H=-92.4kJ/mol
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2}(N{H}_{3})}{c({N}_{2}){c}^{3}({H}_{2})}$.
②若在5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 0.2mol.则前5分钟的平均反应速率v(N2)=0.01mol/(L•min).
③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可知,对于该反应,温度越高,其平衡常数的值越小.
④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d(填字母).
a.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正(N2)=2v逆(NH3)               d.混合气体中c(NH3)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解答以下问题
(1)已知:①CO(g)+2H2(g)?CH3OH(g)△Hl=-91kJ•mol-l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4kJ•mol-l
③CO(g)+H2O(g)?CO2(g)+H2(g)△H3=-41kJ•mol-l
且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依次为K1、K2、K3则反应 3CO(g)+3H2(g)?CH3OCH3(g)+CO2(g)△H=-247kJ•mol-1.化学平衡常数K=K12•K2•K3(用含K1、K2、K3的代数式表示).
(2)一定条件下,若将体积比为1:2的CO和H2气体通入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3CO(g)+3H2(g)?CH3OCH3(g)+CO2(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是ac.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 CO和H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d.CO的消耗速度等于CO2的生成速率
(3)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在25℃下,将x mol•L-l的氨水与y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显中性,则c(NH4+)=c(Cl-)(填“>”、“<”、“=”);用含x和y的代数式表示出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frac{1{0}^{-7}y}{x-y}$.
(4)科学家发明了使NH3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的方法,其装置用铂黑作电极、加入电解质溶液中,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NH3.其电池反应式为:4NH3+3O2=2N2+6H2O,电解质溶液应显碱性(填“酸性”、“中性”、“碱性”),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O2+2H2O+4e-=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碳、氮和铝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1)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法可实现由铝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Al2O3(s)+2AlCl3(g)+6C(s)=6AlCl(g)+6CO(g)△H=a kJ•mol-1
3AlCl(g)=2Al(l)+AlCl3(g)△H=b kJ•mol-1
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H=0.5a+b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2NO(g)?N2(g)+CO2(g)△H=Q kJ•mol-1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时间(mol/L)
浓度(mol/L)
01020304050
NO1.000.680.500.500.600.60
N200.160.250.250.300.30
CO200.160.250.250.300.30
①0~10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0.032mol•L-1•min-1,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
②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d(填字母编号).
a.通入一定量的NO            b.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d.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3:1:1,则Q<0(填“>”或“<”).
④在恒容条件下,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填选项编号).
a.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NO(g)的同时消耗n mol CO2(g)
b.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
d.反应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
(3)铝电池性能优越,Al-Ag2O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其原理如图所示:
请写出该电池正极反应式Ag2O+2e-+H2O=2Ag+2OH-;常温下,用该化学电源和惰性电极电解300ml硫酸铜溶液(过量),消耗27mg Al,则电解后溶液的pH=2(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学生为了探究Zn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Zn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H2,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12345
氢气体积(mL)(标况下)50120232290310
(1)哪一时间段(指0~1、1~2、2~3、3~4、4~5min)反应速率最大2~3,你认为原因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3min时温度高,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占主导作用.
(2)4~5min时间段的反应速率最小,你认为原因是4~5min时H+浓度小,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占主导作用.
(3)求2~3min时间段内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假设溶液体积保持不变)V(HCl)=0.1mol/(L•min).
(4)如果反应太剧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在盐酸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
A.H2O  B.NaCl溶液  C.Na2CO3溶液  你认为可行的是(填编号)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将4mol SO2和2mol O2混合气体置于恒压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0.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4.2mol.回答:
(1)在达到平衡状态A的容器中通入少量O2,体系中SO2的体积分数减小(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若要使SO2的体积分数再变到与平衡状态A相同,可采取的措施有:通入适量SO2或者给体系升温.
(2)在该平衡状态时,n(SO3)=3.6mol
(3)若起始时加入1.2mol SO2、0.6molO2和xmolSO3,达到平衡状态时,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与上述平衡状态相同,x的取值范围为任意值
(4)若反应开始时V(逆)>V(正),达到上述平衡状态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仍为4.2mol,则起始时n(SO3)的取值范围是3.6<n(SO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Ⅰ.氮的固定是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研究的课题.
(1)下表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的部分K值.
 反应 大气固氮N2(g)+O2(g)?2NO(g) 工业固氮N2(g)+3H2(g)?2NH3(g)
 温度/℃ 27 2000 25 400 450
 K 3.8×10-310.1 5×108 0.5070.152
①分析数据可知:大气固氮反应属于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分析数据可知;人类不适合大规模模拟大气固氮的原因K值小,正向进行的程度小(或转化率低),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2)工业固氮反应中,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定N2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的图示中,正确的是A(填“A”或“B”);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p2>pl

Ⅱ. 目前工业合成氨的原理是:N2(g)+3H2(g)?2NH3(g)
(3)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 N2和3mol H2混合置于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8mol.
①达平衡时,H2的转化率α1=60%.
②已知平衡时,容器压强为8MPa,则平衡常数Kp=0.26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