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2392  162400  162406  162410  162416  162418  162422  162428  162430  162436  162442  162446  162448  162452  162458  162460  162466  162470  162472  162476  162478  162482  162484  162486  162487  162488  162490  162491  162492  162494  162496  162500  162502  162506  162508  162512  162518  162520  162526  162530  162532  162536  162542  162548  162550  162556  162560  162562  162568  162572  162578  162586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我国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常用溶剂有:水;或亲水性溶剂(如乙醇,与水互溶);或亲脂性溶剂(如乙醚,与水不互溶).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及其团队在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过程中,记录如下:青蒿素的水煎剂无效;乙醇提取物的效用为30%~40%;乙醚提取物的效用为95%.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青蒿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B.青蒿素含有亲脂的官能团
C.在低温下提取青蒿素,效果会更好D.乙二醇提取青蒿素的能力强于乙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Cl2是一种有毒气体,如果泄漏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化工厂可用浓氨水来检验Cl2是否泄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气)+8NH3(气)=6NH4Cl(固)+N2(气)若反应中消耗Cl2 1.5mol则被氧化的NH3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9.某氯的氧化物A常温下为气态,测得该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43.5,A溶于水可得只含单一溶质B的弱酸性溶液,B溶液在放置过程中酸性会增强.常温下,气体A与NH3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C、气体单质D和常见液体E,D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气体A可用氯气与潮湿的Na2CO3 反应制得,同时生成两种钠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A的化学式为Cl2O.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溶液酸性增强的原因2HClO$\frac{\underline{\;\;△\;\;}}{\;}$2HCl+O2↑.
(3)气体A与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O+10NH3=6NH4Cl+2N2+3H2O.
(4)试写出制取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Na2CO3+H2O=Cl2O+2NaHCO3+2NaCl.
(5)设计实验探究C中阳离子的成分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若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含有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根据如图回答:
(1)如何检查气密性:反应前点燃酒精灯,加热烧瓶一小会儿,在瓶B、C、D中出现气泡,熄灭酒精灯,瓶B、C、D中导管液面上升,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2)写A中的化学方程式:2H2SO4(浓)+C$\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3)用图中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B的作用是检验水,C中加入的试剂是品红溶液;,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现象:品红溶液褪色.D中加入的试剂是酸性KMnO4 溶液,作用是除尽SO2气体,现象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E中加入的试剂是品红溶液,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现象是品红溶液不褪色.
F中加入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F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CO2+2OH-+Ca2+=2H2O+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1)相同质量的四种烃:CH4、C2H4、C3H6、C2H2完全燃烧,需要氧气最少的是C2H2(填分子式)
(2)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物共10g,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H2密度的12.5倍,该混合物气体通过装有溴水的试剂瓶时,试剂瓶总质量增加了8.4g,组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是甲烷和乙烯(填分子式)
(3)标准状况下测得某烯烃和烷烃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12g.L-1,该状况下将10ml混合气体和50ml足量氧气混合点燃,充分反应后冷却至标准状况时剩余气体体积为40ml,则混合气体的组成为CH4和C2H4(填分子式),它们的体积分别为2.43ml和7.57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反应产物的定性探究
[按如图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1)F装置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2OH-=SO32-+H2O;B装置中的现象是白色粉末变蓝色.
(2)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D装置中黑色固体颜色无变化,E装置中溶液褪色
(3)实验结束后,证明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将A装置中冷却的混合溶液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观察是否有蓝色出现
实验Ⅱ:反应产物的定量探究
(4)为测定硫酸铜的产率,将该反应所得溶液中和后配制成250.00mL溶液,取该溶液25.00mL加入足量 KI溶液中振荡,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0.36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3次实验平均消耗该Na2S2O3溶液25.00mL.若反应消耗铜的质量为6.4g,则硫酸铜的产率为90%. (已知2Cu2++4I-=2CuI+I2,2S2O32-+I2=S4O62-+2I-
(5)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且黑色物质为Cu2S.产生Cu2S的反应为aCu+bH2SO4$\frac{\underline{\;\;△\;\;}}{\;}$cCu2S+dCuSO4+eH2O,则a:b=5: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设计了图1、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比较两个实验装置,图2装置的优点是:
①能更好的吸收有毒气体SO2防止其污染环境;
②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导气管e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在反应过程中,因导管插入液面下,可起到”液封”作用阻止SO2气体逸出而防止污染环境;二是停止加热时,防止倒吸或平衡压强. 能说明有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
(3)(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滴管吸取A试管中的溶液滴入到适量水中作为试样,试样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有以下三种可能:
Ⅰ:只含有Fe3+;Ⅱ:只含有Fe2+;Ⅲ:既有Fe3+又有Fe2+
为验证Ⅱ、Ⅲ的可能性,选用如下试剂,填写下列空格:
A.稀HCl溶液  B.稀硫酸         C.KSCN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E.NaOH溶液       F.淀粉KI溶液      G. H2O2溶液
验证Ⅱ:取试样,先滴加少量的C (填试剂序号,下同),振荡,再滴加少量的G,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可确定假设Ⅱ是否正确.
验证Ⅲ:步骤1.取试样,滴加少量的C(或F) (填试剂序号),溶液的颜色变红(或蓝) 色,则试样中含有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或2I-+2Fe3+=I2+2Fe2+
步骤2.再取适量的试样滴加少量的D (填试剂序号),溶液颜色的变化为酸性KMnO4溶液的浅红色褪去,则试样中含有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某同学取一定量上述的熔融物与一定量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中铁溶解的化学方程式8Fe+30HNO3═8Fe(NO33+3NH4NO3+9H2O;
(2)在DE段,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则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4++OH-═NH3•H2O;
(3)合金中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将24.0g碳酸盐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4.48L二氧化碳(标况),则对于碳酸盐的可能成分说法正确的为(  )
①可能为NaHCO3、BaCO3的混合物                   ②可能为CaCO3、Cu2(OH)2CO3的混合物
③可能为BaCO3、Cu2(OH)2CO3的混合物        ④可能为NaHCO3、CaCO3的混合物.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氢气是一种清洁对可再生能源.某氢燃料电池轿车,每行驶100km仅耗氢气1kg左右,同时消耗氧气约是(  )
A.100molB.250molC.500molD.1000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