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2645  162653  162659  162663  162669  162671  162675  162681  162683  162689  162695  162699  162701  162705  162711  162713  162719  162723  162725  162729  162731  162735  162737  162739  162740  162741  162743  162744  162745  162747  162749  162753  162755  162759  162761  162765  162771  162773  162779  162783  162785  162789  162795  162801  162803  162809  162813  162815  162821  162825  162831  162839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氨气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应用十分广泛.
(1)以CO2与NH3为原料合成尿素的主要反应如下:
2NH3(g)+CO2(g)═NH2CO2NH4(s)△H=-159kJ•mol-1
NH2CO2NH4(s)═CO(NH22(s)+H2O(g)△H=+72kJ•mol-1
H2O(l)═H2O(g)△H=+44kJ•mol-1
则反应2NH3(g)+CO2(g)═CO(NH22(s)+H2O(l)△H=-131kJ•mol-1
(2)某温度下,向容积为1000m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4molNH3和2molCO2发生反应2NH3(g)+CO2(g)?CO(NH22(s)+H2O(g),物质X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①前5s内,v(H2O)=0.1mol•L-1•s-1
②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0.25.
(3)T℃时,将等物质的量的NO和CO充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过程(0--15min)中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平衡时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CO、N2各0.8mol,平衡将向右(填“向左”“向右”或“不”) 移动.
②图3中a、b分别表示在一定温度下,使用质量相同但表面积不同的催化剂时,达到平衡过程中n(NO)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催化剂表面积较大的曲线是b(填“a”或“b”).
③15min时,若改变外界反应条件,导致n(NO)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CO的物质的量浓度(或增大压强).
(4)已知H2O2是一种弱酸,在强碱溶液中主要以HO${\;}_{2}^{-}$形式存在.现以Al-H2O2燃料电池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备氢气(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c、d均为惰性电极).
①电解时,Al消耗2.7g,则产生标准状况下氮气的体积为1.12L.
②c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OH--6e-═N2↑+6H2O+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给人类一个美好蓝天,化工企业推进脱硫、脱硝、除尘等设施改造,能大量减排SO2、NO2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10-6m的细小颗粒物,这些颗粒扩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
C.实验场所严禁携带食物;禁止用饮料瓶装化学药品,防止误食
D.西非国家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呈加速蔓延之势,已知该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双氧水、“84”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圆底烧瓶中装锌片(两次实验中所用锌片大小和外形相同)、恒压分液漏斗中装稀硫酸,以生成20.0mL气体为计时终点,结果为t1>t2
序号V(H2SO4)/mLc(H2SO4)/mol•L-1t/s
I401t1
II403t2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从量气管右侧管口加水至左右两管出现液面高度差时停止加水,若较长时间能保持液面高度差不变,则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比较实验I和Ⅱ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实验二】探究铁的电化学腐蚀.

①圆底烧瓶中装铁粉和碳粉混合物,恒压分液漏斗中装稀硫酸,打开活塞加入稀硫酸后量气管中出现的现象是: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选填“上升”、“下降”).
②圆底烧瓶中装与①相同量的铁粉和碳粉混合物,恒压分液漏斗中装食盐水,打开活塞加入食盐水后,你预测量气管中出现的现象是:吸氧腐蚀消耗氧气,反应放热使气体温度升高,容器内压强恰好不变,液面没有升降.实际观察到的现象可能与预测并不一致,装置气密性良好,原因是发生吸氧腐蚀消耗氧气,气体分子数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氟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由于氟的特殊化学性质,它和其他卤素在单质及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1)化学家研究发现,SbF5能将MnF4从离子[MnF6]2-的盐中反应得到,SbF5转化成稳定离子[SbF6]-的盐.
而MnF4很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MnF3和F2.根据以上研究写出以K2MnF6和SbF5为原料,在 423K的温度下制备F2的化学方程式2K2MnF6+4SbF5 $\frac{\underline{\;423K\;}}{\;}$4KSbF6+2MnF3+F2↑.
(2)现代工业以电解熔融的氟氢化钾(KHF2)和氟化氢(HF)混合物制备氟单质,电解制氟装置如图所示.
①已知KHF2是一种酸式盐,写出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F2-+2e-═H2↑+4F-
②电解制氟时,要用镍铜合金隔板将两种气体产物严格分开的原因是氟气和氢气能发生剧烈反应,引发爆炸.
(3)HF的水溶液是氢氟酸,能用于蚀刻玻璃,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
(4)已知25℃时,氢氟酸(HF)的电离平衡常数Ka=3.6×10-4.某pH=2的氢氟酸溶液,由水电离出的
c(H+)=10-12mol/L;若将0.01mol/L HF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F-)>c(OH-)>c(H+).
(5)又已知25℃时,溶度积常数Ksp(CaF2)=1.46×10-10.现向1L 0.2mol/L HF溶液中加入 1L 0.2mol/L
CaCl2 溶液,是(填是、否)有沉淀产生,并通过列式计算说明c(H+)=c(F-)=$\sqrt{3.6×1{0}^{-4}×0.1}$mol•L-1=6×10-3mol•L-1,c(Ca2+)=0.1mol•L-1,c2(F-)•c(Ca2+)=3.6×10-5×0.1=3.6×10-6>1.46×10-10,该体系有CaF2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对下列实验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相关解释
A往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先胶体聚沉,后Fe(OH)3溶解
BNH3与Cl2混合生成白烟NH3与Cl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Cl
C等量的Cu分别与等体积足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浓硝酸反应后呈绿色,稀硝酸反应后呈蓝色c(Cu2+)不同
D加热硝酸铜固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所得的气体中生成红棕色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NO2有助燃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25℃时,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a-14
B.加水稀释,$\frac{c(C{H}_{3}COOH)}{c(C{H}_{3}CO{O}^{-})•c({H}^{+})}$减小
C.该温度下,pH=a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0.1mol•L-1
D.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CH3COOH溶液,所得溶液中c(CH3COO-)+c(CH3COOH)=2c(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常温下,电解质溶液中的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
A.已知A-+H2B(过量)═HA+HB-,则结合H+的能力:HB-<A-<B2-
B.在0.1 mol?L-1的氨水中滴加0.1 mol?L-1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a,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a mol?L-1
C.将c mol?L-1的醋酸溶液与0.02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CH3COOH的电离常数Ka=$\frac{{2×1{0^{-9}}}}{c-0.02}$
D.将0.2 mol•L-1盐酸与0.1 mol•L-1的KAlO2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c(Cl-)>c(K+)>c(Al3+)>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如图),分子式为C15H20O5
B.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C3H6Cl取代,形成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
C.对三联苯分子中至少有16个原子共平面
D.油脂和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水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双氧水、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杀灭病毒,其消毒原理与二氧化硫漂白丝织物原理相同
B.工业上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及用铁矿石冶炼铁,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
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D.石油分馏、海水晒盐、燃煤烟气的脱硫、从菜籽中提取菜籽油等过程都是物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MnO4-、Al3+、C2H5OH、SO${\;}_{4}^{2-}$
B.c(NaHCO3)=0.1 mol•L-1的溶液中:K+、C6H5O-、SO${\;}_{4}^{2-}$、CO32-
C.含有大量Fe2+的溶液:Na+、SO42+、NH4+、Fe(CN)63?
D.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4+、Cl?、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