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2916  162924  162930  162934  162940  162942  162946  162952  162954  162960  162966  162970  162972  162976  162982  162984  162990  162994  162996  163000  163002  163006  163008  163010  163011  163012  163014  163015  163016  163018  163020  163024  163026  163030  163032  163036  163042  163044  163050  163054  163056  163060  163066  163072  163074  163080  163084  163086  163092  163096  163102  163110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工业上常利用CO来制备甲醇.
(1)已知:
①CH3OH(l)+O2(g)═CO(g)+2H2O(l)△H1=a kJ•mol-1
②H2(g)+CO2(g)?H2O(l)+CO(g)△H2=b kJ•mol-1
③CO燃烧热△H3=c kJ/mol
求CO(g)+2H2(g)?CH3OH(g)△H=(2b-a+2c)KJ/mol
(2)在不同的密闭容器中按如下投料方式进行反应:
容器编号容器体积/L温度/KCO物质的量/molH2物质的量/molCH3OH物质的量/mol平衡时CO浓度/mol•L-1平衡常数K
11.05000.20.200.12K1
21.08000.100.10.16K2
32.08000.20.20XK3
反应进行2min后,容器2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①计算800℃时,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化学平衡,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0.06mol/(L•min),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7.36(列出表达式并计算结果,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X大于0.16
B.当v(CO)=2v(H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平衡后,向容器1中通入0.2mol的CO和0.2mol的H2,再次达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
D.K1>K2=K3
(3)甲醇燃料电池由于其结构简单、能量转化率高、对环境无污染,而越来越受到关注,如图是一种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①写出该燃料电池负极电极反应方程式:CH3OH-6e-+3CO32-=4CO2↑+2H2O
②当电路中有0.6mol电子通过时,需要在正极通入的标况下氧气的体积为3.36L,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2L 0.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此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c(Na+)>c(OH-)>c(CO32-)>c(HCO3-)>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某学习小组分析实验室制氯气的方法后认为:MnO2与FeCl3•6H2O共热能产生Cl2,于是设计了如图装置验证该结论.
【查阅资料】FeCl3•6H2O是棕黄色晶体,熔点37℃,沸点280~285℃.
【实验设计】

若结论成立,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KI=2KCl+I2,C中的试剂是NaOH溶液.
【实验过程】
操作现象
(1)经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
(2)添加药品,连接装置.
(3)点燃酒精灯.
i.A中部分固体熔化,上方出现白雾;
ii.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
iii.B中溶液变蓝.
【实验分析】
(1)小组讨论一致认为现象i中的白雾是盐酸小液滴,产生白雾的原因是FeCl3•6H2O受热水解增强,生成HCl气体同时失去结晶水,HCl与H2O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2)分析现象ii时发生了分歧,有同学认为:FeCl3•6H2O是棕黄色,沸点不高,黄色气体重含有FeCl3也会导致B中溶液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2I-=2Fe2++I2
小组同学通过下列实验证明现象ii的黄色气体中含有Fe3+,将下列实验补充完整:
a.只在A中加入FeCl3•6H2O,加热,开始产生白雾,稍后出现黄色气体,管壁仍有黄色液滴.
b.将黄色气体通入B中的KSCN溶液,溶液变红.
(3)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含有 Cl2,小组在A、B 间增加盛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气体依次通过饱和氯化钠溶液、KI淀粉溶液后,KI淀粉溶液变蓝,证实黄色气体中含有Cl2.饱和氯化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FeCl3
(4)A中固体充分加热后得到Fe2O3和MnCl2,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A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nO2+2FeCl3•6H2O$\frac{\underline{\;\;△\;\;}}{\;}$Fe2O3+MnCl2+Cl2↑+2HCl↑+11H2O.从混合物中分离出Fe2O3的方法是: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干燥,即得Fe2O3
【安全预案】在实验过程中,若试管B中溶液已经开始发生倒吸,应立即采取的一种措施是c(填写编号).
a.移去酒精灯     
b.取下B中盛有溶液的试管
c.将A、B间的导管从乳胶管中取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饱和NaHCO3溶液中是否还能溶解少量NaHCO3固体,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现象或结论
测饱和NaHCO3溶液的pHpH为8.3
向2mL Na2CO3溶液中加入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向2mL饱和NaHCO3溶液中加入Mg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向20mL 饱和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HCO3固体,静置24小时溶液中微小的气体缓慢地从底部固体逸出,最终固体全部溶解
已知常温下: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
碳酸的电离常数:H2CO3?HCO3-+H+  K1=4.3×10-7
HCO3-?CO32-+H+ K2=5.6×10-12
Mg(OH)2沉淀范围:pH  9.4~12.4
(1)用化学用语解释饱和NaHCO3溶液pH为8.3的原因:HCO3-+H2O?H2CO3+OH-
(2)实验③中若用CaCl2溶液代替MgCl2溶液完成实验,会观察到白色沉淀.现象不同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平衡HCO3-?CO32-+H+,Ksp(CaCO3)<Ksp(MgCO3),说明Ca2+结合CO32-能力比Mg2+强,所以可以得到CaCO3沉淀.
(3)为探究NaHCO3固体溶解的原理,取实验④反应后的溶液,检验其产物.
Ⅰ.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发现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Ⅱ.测得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pH为8.7.
Ⅲ.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①步骤Ⅲ中白色沉淀是MgCO3
②结合化学用语解释饱和NaHCO3溶液中固体溶解的原因体系中存在平衡:2HCO3-(aq)?CO32-(aq)+CO2↑+H2O(l).由于CO2不断逸出,平衡正向移动,固体溶解.
③固体全部溶解后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反应生成了CO32-,由碳酸电离的常数可推出Na2CO3碱性大于NaHCO3,所以溶液pH升高.
(4)实验③的目的是验证检验饱和NaHCO3溶液中CO32-很少,不能与MgCl2溶液产生沉淀.
(5)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饱和NaHCO3溶液中可以溶解少量的NaHCO3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均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矿物资源.

(1)黄铁矿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其反应历程可能为如图1所示的四步:
①a反应中每生成1molFeSO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7mol.
②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14Fe3++8H2O=15Fe2++2SO42-+16H+
(2)用黄铜矿常温细菌冶铜和高温火法冶铜的流程如图2所示:
①细菌冶铜时,当黄铜矿中伴有黄铁矿可明显提高Cu2+的浸出速率,
其原理如图3所示:
Ⅰ.冶炼过程中,FeS2周边溶液的pH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Ⅱ.从CuFeS2析出S的反应式是CuFeS2-4e-=Cu2++Fe2++2S.
②火法冶铜时,由Cu2S制得铜的化学方程式是Cu2S+O2 $\frac{\underline{\;高温\;}}{\;}$2Cu+SO2
(3)煤炭中的硫主要以黄铁矿形式存在,用氢气脱除黄铁矿中硫的相关反应(见表),其相关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4.
相关反应反应热平衡常数
FeS2(s)+H2(g)?FeS(s)+H2S(g)△H1K1
$\frac{1}{2}$FeS2(s)+H2(g)?$\frac{1}{2}$Fe(s)+H2S(g)△H2K2
FeS(s)+H2(g)?Fe(s)+H2S(g)△H3K3
①上述反应中,△H1>0(填“>”或“<”).
②提高硫的脱除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升高温度(举1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收集到如下信息:铁盐能蚀刻银而用来制作液晶显示器的银线路板.他们对蚀刻银的过程进行了探究.
【实验1】制备银镜:
(1)ⅰ.配制银氨溶液,需要的试剂是AgNO3溶液、稀氨水.并取等量银氨溶液于多支试管中.
ⅱ.向银氨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水浴加热.产生银镜,洗净,备用.
【实验2】溶解银镜: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5mL Fe(NO33、Fe2(SO43溶液.
编号ab
试剂0.1mol/L Fe(NO330.05mol/L Fe2(SO43
现象银镜消失较快;
溶液黄色略变浅;
产生少许白色沉淀
银镜消失较慢;
溶液黄色明显变浅;
产生较多白色沉淀
(2)选用Fe2(SO43溶液的浓度为0.05mol/L,目的是保证c(Fe3+)相等.
(3)从a、b中均检出了Fe2+,说明Fe3+具有氧化性.a中Fe3+氧化Ag的离子方程式
是Fe3++Ag═Fe2++Ag+
(4)确认b中沉淀为Ag2SO4(微溶),检验Ag2SO4固体中SO42-的方法是取少量Ag2SO4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5)推测在a中的酸性条件下NO3-氧化了银,证据是a中溶液黄色略变浅,b中溶液黄色明显变浅.通过如下实验验证了推测是合理的:
ⅰ.测pH:测定实验a中所用Fe(NO33溶液的pH=2;
ⅱ.配制溶液:配制pH=2,c(NO3-)=0.3mol/L的溶液.取5mL此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现象是银镜消失,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请将步骤ⅱ补充完整.
(6)分析a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提出假设.
假设1:Fe(OH)2; 假设2:AgNO2; 假设3:…
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1:取少量沉淀置于空气中,未变色.假设1不成立.
②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2(已知:亚硝酸盐能与酸化的KI溶液反应).
实验方案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结论与讨论】铁盐能蚀刻银;NO3-能提高铁盐的蚀刻能力.推测硝酸铁溶液如果保持足够的酸性,可以避免产生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常温时,用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25.00mL 0.1000mol/L某一元酸HX溶液,滴定过程中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点:c(HX)>c(Na+)>c(X-
B.在B点,溶液中c(H+)=c(OH-
C.C点溶液中存在的主要平衡是X-+H2O?HX+OH-
D.0.05mol/L NaX溶液的pH≈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MnO2与FeCl3•6H2O能否反应产生Cl2

实验操作和现象如表:
实验编号操作现象
实验1按上图所示加热MnO2与FeCl3•6H2O 混合物①试管A中部分固体溶解,上方出现白雾
②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
③试管B中溶液变蓝
实验2把A中的混合物换为FeC13•6H2O,B中溶液换为KSCN溶液,加热.A中部分固体溶解,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B中KSCN溶液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l)上述实验中的白雾是盐酸小液滴;试管A管口向上倾斜的原因是试管A中部分固体溶解在FeCl3•6H2O分解生成的水中形应溶液
(2)实验2说明黄色气体中含有FeCl3,写出FeCl3使KI一淀粉溶液变蓝的离子方程式:2Fe3++2I-=2Fe2++I2
(3)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中含有Cl2,该学习小组对实验1提出两种改进方案:
方案1:在A、B间增加盛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C,结果B中溶液仍变为蓝色.
方案2:将B中KI一淀粉溶液替换为NaBr溶液,结果B中溶液呈橙红色,且未检出Fe2+.则方案1C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NaCl溶液;方案2中检验Fe2+的试剂是铁氰化钾溶液,选择NaBr溶液的依据是Br-可以被Cl2氧化成Br2,但不会被Fe3+氧化为Br2
(4)实验1充分加热后,若反应中被氧化与未被氧化的氯元素质量之比为1:2,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2FeCl3•6H2O$\frac{\underline{\;\;△\;\;}}{\;}$Fe2O3+MnCl2+Cl2↑+2HCl+11H2O;其尾气处理的方法是将尾气通入到氢氧化钾溶液中.
(5)该学习小组认为实验1 中溶液变蓝,可能还有另外一种原因是:实验未先赶出空气,其中的O2在此条件下可能氧化I-.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此猜想:向一试管中加入KI-淀粉溶液.再滴入几滴稀盐酸,在空气中放置,观察一段时间后溶液是否变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SO2的有关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I】如图1,探究SO2催化氧化的反应:

(1)装置 A模拟工业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2SO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SO3
(2)为检验反应后的气体成分,将上图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按气流方向,用字母表示)DFBCE.
(3)能证明气体中有SO2的实验现象是B中品红溶液褪色,有SO3的实验现象是F中有白色沉淀.
【实验II】如图2,探究SO2与Fe(NO33,溶液的反应:
(4)X中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再关闭弹簧夹,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排除O2的干扰.
(5)装置Y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其成分是BaSO4;该研究小组对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进行了假设:
假设1:在酸性条件下SO2与NO3-反应;
假设2:SO2与Fe3+反应;
假设3:SO2与Fe3+、NO3-都反应.
(6)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1,请帮他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①测定Y中混合溶液的pH;
②配制与步骤①有相同pH的稀硝酸与BaCl2的混合液,并通入适量N2
③将SO2通入步骤②中溶液.
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假设1成立,若不出现白色沉淀则假设1不成立.
经验证假设1成立,则验证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SO2+NO3-+5H2O+4Ba2+═4BaSO4↓+NH4++6H+(提示:此条件下未见气体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已知难溶性物质K2SO4•MgSO4•2CaSO4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K2SO4•MgSO4•2CaSO4 (s)?2Ca2++2K++Mg2++4SO42-.不同温度下,K+的浸出浓度与溶浸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平衡的Ksp=c2(Ca2+)•c2(K+)•c(Mg2+)•c4(SO42-
B.向该体系中加入饱和K2SO4溶液,溶解平衡向左移动
C.升高温度,溶浸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向该体系中加入饱和NaOH溶液,溶解平衡不发生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高于NaCl
B.KNO3的溶解度低于NaCl
C.含有多种杂质时,KNO3比NaCl更适合利用降温结晶(或重结晶)法进行提纯
D.含有多种杂质时,NaCl比KNO3更适合利用降温结晶(或重结晶)法进行提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