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a2CO3溶液除去锅炉中水垢(CaSO4):Ca2++CO32-═CaCO3↓ | |
B. |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硫酸铜溶液:2Cu2++2H2O$\frac{\underline{\;通电\;}}{\;}$2Cu+O2↑+4H+ | |
C. | 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H2O=AlO2-+2H2↑ | |
D. | 用H2O2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2=I2+2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硫酸铜溶液吸收H2S:Cu2++S2-=CuS↓ | |
B. | 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2O3+6H+=2Fe3++3H2O | |
C. | 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CO32-+CO2+H2O=2HCO3- | |
D. | 向KA1(SO4)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1所示的装置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 |
B. | 用图2的装置可以验证生铁片在该雨水中是否会发生吸氧腐蚀 | |
C. | 图3所示装置用于Cu和浓H2SO4反应制取少量的SO2气体 | |
D. | 图4所示装置用于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萃取 | |
B. | 不能通过“玻璃棒蘸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含钠元素 | |
C. | 配制浓硫酸、浓硝酸的混酸时,应将浓硝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 |
D. | 测氯水的pH时,可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性质活泼,常温下能与强酸、强碱发生剧烈反应 | |
B. | 乙烯是通过石油裂解得到的,属于不饱和烃 | |
C. | 苯与氢气、液溴、浓硝酸的反应类型相同 | |
D. | 乙酸又名醋酸,其官能团是醚基,可以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苯佐卡因(![]() | |
B. | 香叶醇(![]() | |
C. | 青蒿素(![]() | |
D. | 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8,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则它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时最多可生成的有机物(不考虑立体异构)有4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给氯化铜溶液通电发生的变化为CuCl2$\frac{\underline{\;通电\;}}{\;}$Cu2++2Cl- | |
B. | 少量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CO2+H2O=C6H5OH+HCO3- | |
C. | 将足量CO2通入含H+、NH4+、Al3+、SO42-中会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 | |
D. | NH4HCO3溶于过量的浓KOH溶液中:NH4++HCO3-+2OH-=CO32-+NH3•H2O+2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 |
B. | 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 | |
C. |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混合物可以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 |
D. | 工业上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备金属钠和氯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现象或事实 | 解释 |
A | Na2CO3•10H2O晶体久置后变成白色粉末 | Na2CO3•10H2O与空气中的CO2作用生成 NaHCO3 |
B | 青铜(铜锡合金)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生成一层铜绿 | 发生电化学腐蚀,铜做负极 |
C | 将过量SO2通入到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 | SO2具有还原性,与 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D | 向含有酚酞的 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固体, 溶液红色变浅 | Na2CO3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4g 分子式为CnH2n的链烃中含有的C-H键的数目为2NA | |
B. | Na2O2与H2O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O2,转移电子数目为0.4NA | |
C. | 常温常压下,1.7g NH3所含电子数为0.8NA | |
D. | 标准状况下,11.2L NO与11.2LO2混合,原子总数小于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