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3297  163305  163311  163315  163321  163323  163327  163333  163335  163341  163347  163351  163353  163357  163363  163365  163371  163375  163377  163381  163383  163387  163389  163391  163392  163393  163395  163396  163397  163399  163401  163405  163407  163411  163413  163417  163423  163425  163431  163435  163437  163441  163447  163453  163455  163461  163465  163467  163473  163477  163483  163491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测定Na2CO3与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甲方案:
实验步骤为:①称量空坩埚的质量为A g;②称量装有试样的坩埚质量为B g;③加热;④冷却;⑤称量坩埚和残余物的质量为C g;⑥重复③至⑤操作,直至恒重,质量为D g.
(1)坩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2)计算Na2CO3质量分数必须用到的测定数据为A、B、D.
乙方案:
在天平上准确称取 0.300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水溶解,滴入2滴酚酞试液,用0.1000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粉红色刚好变为无色,达到滴定终点时产物为NaHCO3,即HCl+Na2CO3═NaHCO3+NaCl.重复上述操作两次.
(3)配制上述盐酸标准溶液100ml,若用2.0mol/LHCl进行配制,需用量筒量取该HCl溶液5.00ml;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将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没有影响”)
(4)根据表数据,样品中w(Na2CO3)=70.7%.(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滴定次数样品的质量/g稀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mL滴定后刻度/mL
10.30001.0221.03
20.30002.0021.99
30.30000.2020.20
丙方案:
称取m g样品,选用如图部分装置测定样品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

(5)某同学按以下方法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如图连接好装置,关闭止水夹a,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c,打开活塞b.若分液漏斗中的水无法持续滴下,试判断装置A是否漏气?无法确定(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实验时,装置A中c的作用平衡气压,有利于液体流出,减小由于液体流下引起的体积误差.
(6)为了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应选用装置A和C(填写字母标号)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有A、B、C三种可溶性盐,阴、阳离子各不相同,其阴离子的摩尔质量按A、B、C的顺序依次增大.将等物质的量的A、B、C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含有Fe3+、K+、SO42-、NO3-、Cl-五种离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检验,三种盐中还含有下列选项中的一种离子,该离子是D.
A.Na+              B.Mg2+               C.Cu2+             D.Ag+
(2)三种盐的化学式分别是AFeCl3,BAgNO3,CK2SO4
(3)不需要加入任何试剂就能将上述三种盐溶液区分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为FeCl3、AgNO3、K2SO4(填化学式).
(4)若将A、B、C三种盐按一定比例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含有Fe3+、SO42-、NO3-、K+四种离子且物质的量之比依次为1:2:3:4,则A、B、C三种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发生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Fe3++2SO42-+2Ba2++3OH-=2BaSO4↓+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主要成分是H2、CO、CO2、N2和H2O (g).半水煤气经过下列步骤转化为合成氨的原料.完成下列填空:

(1)半水煤气含有少量硫化氢.将半水煤气样品通入硝酸铅(或硫酸铜)溶液中(填写试剂名称),出现黑色沉淀,可以证明有硫化氢存在.
(2)写出半水煤气在铜催化下实现CO变换的反应方程式CO+H2O$→_{△}^{Cu}$CO2+H2
若半水煤气中V(H2):V(CO):V(N2)=9:7:4,经CO变换后的气体中:V(H2):V(N2)=4:1.
(3)碱液吸收法是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之一.有一吸收了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洛液,为测定其溶液组成,采用双指示剂法进行滴定.
步骤:用移液管量取V0mL的该溶液于锥形瓶中,先滴入1-2滴酚酞做指示剂,滴定达到终点时用去c mol.L-1的标准盐酸溶液VlmL,此时再向溶液中滴入1-2滴甲基橙做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又用去V2mL标准盐酸溶液.
第二次滴定达到终点时的现象是当最后一滴标准液滴入,溶液恰好由黄色变橙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数据处理:通过Vl和V2的相对大小可以定性也可定量判断溶液的组成.
若V1>V2,写出此时的溶质的化学式Na2CO3和NaOH.
若2V1=V2,写出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Na+)>c(HCO3-)>c(CO32-)>c(OH-)>c(H+).
讨论:若V1<V2,在第一次滴定时未用标准盐酸润洗酸式滴定管,第二次滴定前发现并纠正了错误,则Na2CO3 (填化学式)浓度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某废水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Al3+、Fe2+、Cu2+、Cl-、CO32-、NO3-、SO42-、SiO32-.现进行如下实验:
a.取溶液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
b.向a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c.向a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仅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过滤,在所得溶液中加入盐酸至酸性时,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已知:Cu(OH)2+4NH3•H2O=Cu(NH342++2O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Fe2+、Cu2+、NO3-、SO42-
(2)实验a中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3Fe2++NO3-+4H+=3Fe3++NO↑+2H2O;
(3)实验c中加入盐酸至酸性的离子方程式是Cu(NH342++4H+=Cu2++4NH4+
(4)过滤除去c中的蓝色沉淀,调整溶液的pH为10.7左右时,加入铝粉,反应产生氨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1:4,其离子方程式为:Al+NO3-+OH-→AlO2-+NH3↑+N2↑+H2O(未配平).若除去0.2molNO3-,消耗铝9.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Mg(NO22、NO2、O2
乙:MgO、NO2、O2
丙:Mg3N2、O2
丁:MgO、NO2、N2
(1)实验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
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称取Mg(NO32固体3.7g置于A中,加热前通入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避免对产物O2的检验产生干扰;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乙是正确的.
②根据D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Na2SO3+O2=2Na2SO4(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褪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测到的原因是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
③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置进一步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随原子序数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ⅢA族.
(2)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O2->Na+;元素g与元素h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大小关系HClO4>H2SO4(填化学式).
(3)上述八种元素中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其化学式为NH4HCO3.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
(4)任选上述元素组成一种四原子共价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
(5)元素x和元素d以原子个数比1:1化合形成的化合物Q,元素x和元素z化合形成的化合物M,Q和M的电子总数相等.以M为燃料,Q为氧化剂,可作火箭推进剂,最终生成无毒的,且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H4+2H2O2$\frac{\underline{\;点燃\;}}{\;}$N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3 g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NA
B.1 L 0.1 mol•L-1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 L乙烷的分子数为NA
D.1 mol甲基所含质子数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固体甲(二元化合物)和固体乙(无机矿物盐,含五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向溶液1中连续滴加盐酸,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向溶液2中连续通入气体2,也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是Al4C3
(2)乙的化学式是BaCO3•Cu(OH)2或BaCu(OH)2CO3
(3)加热条件下,气体1与固体2反应,可产生另外一种气体和一种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O+CH4$\frac{\underline{\;\;△\;\;}}{\;}$4Cu+CO2+2H2O或8CuO+CH4$\frac{\underline{\;\;△\;\;}}{\;}$4Cu2O+CO2+2H2O或3CuO+CH4$\frac{\underline{\;\;△\;\;}}{\;}$3Cu+CO+2H2O或6CuO+CH4$\frac{\underline{\;\;△\;\;}}{\;}$3Cu2O+CO+2H2O.
(4)足量气体2与溶液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AlO2-+2H2O=Al(OH)3↓+HCO3-.有人认为,判断该反应的气体2是否过量较难,应对其中一种产物是“正盐”还是“酸式盐”进行检验,请设计实验证明这一产物的成分: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产物中有正盐;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若又出现白色沉淀,则产物中有酸式盐.若二者都出现,为二者混合物(可选试剂:氨水、Na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FeO等物质).某课题以此粉末为原料,设计如下工艺流程对资源进行回收,得到Ce(OH)4和硫酸铁铵矾:

已知:ⅰ.酸性条件下,铈在水溶液中有Ce3+、Ce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Ce3+易水解,Ce4+有较强氧化性.ⅱ.CeO2不溶于稀硫酸ⅲ.硫酸铁铵1Fe2(SO43•(NH42SO4•24H2O]广泛用于水的净化处理.
(1)滤液A的主要成分Na2SiO3 (填写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2CeO2+H2O2+6H+=2Ce3++O2↑+4H2O
(3)反应①之前要洗涤滤渣B,对滤渣B进行“漂洗”的实验操作方法是沿玻璃棒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没过沉淀,待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
(4)稀土元素的提纯,还可采用萃取法.已知化合物HT作为萃取剂能将铈离子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过程表示为Ce2(SO43 (水层)+6HT(有机层)?2CeT3(有机层)+3H2SO4(水层),分液得到CeT3 (有机层),再加入H2SO4获得较纯的含Ce3+的水溶液.可选择硫酸作反萃取的原因是加入硫酸,可使平衡向左进行,使Ce3+进入水层.
(5)用滴定法测定制得的Ce(OH)4产品纯度.称取Ce(OH)4样品加酸溶解用FeSO4溶液滴定所用FeSO4溶液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滴定,则测得该Ce(OH)4产品的质量分数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已知pH>11时Zn(OH)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1Zn(OH)4]2-.用FeSO4溶液(含有ZnSO4杂质)来制备硫酸铁铵矾.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KMnO4溶液,30%H2O2,NaOH溶液,饱和石灰水,稀 H2SO4溶液,稀盐酸.实验步骤依次为:
①向含有ZnSO4杂质的Fe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
②将沉淀溶于稀硫酸中,并加入30%H2O2溶液,充分反应;
③向②中得到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常温晾干,得硫酸铁铵晶体(NH4) Fe(SO42•1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加碘食盐中碘酸钾进行研究.
(1)学生甲设计实验测出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含量,步骤如下:
a.称取W g加碘盐,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再加入过量KI溶液;
c.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1.00×10-3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已知:IO3-+5I-+6H+═3I2+3H2O,I2+2S2O32-═2I-+S4O62-
(1)滴定时选淀粉作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2S2O3溶液20.00mL,其终点颜色变化为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褪色;加碘食盐样品中的碘元素含量是$\frac{1270}{3W}$mg•kg-1(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2)学生乙对纯净的NaCl(不含KIO3)进行了下列实验:
顺序步骤实验现象
取少量纯净的NaCl,加蒸馏水溶解溶液无变化
滴加淀粉KI溶液,振荡溶液无变化
然后再滴加稀H2SO4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色
请推测实验③中产生蓝色现象的可能原因加H2SO4后,溶液中O2氧化KI生成I2与淀粉作用显蓝色;根据学生乙的实验结果,请对学生甲的实验结果作出简要评价溶液中O2可能影响造成所测结果偏大.
(对食盐中含碘量的测定会“偏大”、“偏小”或“不变”)
(3)工业上通常用电解KI溶液的方法来制备碘酸钾,电解过程中请你帮助学生丙设计实验来判断电解是否完全.仪器不限,可选的试剂:淀粉溶液、H2O2溶液、稀硫酸.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