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3464  163472  163478  163482  163488  163490  163494  163500  163502  163508  163514  163518  163520  163524  163530  163532  163538  163542  163544  163548  163550  163554  163556  163558  163559  163560  163562  163563  163564  163566  163568  163572  163574  163578  163580  163584  163590  163592  163598  163602  163604  163608  163614  163620  163622  163628  163632  163634  163640  163644  163650  163658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  )
A.H2B.NOC.NO2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用氨气做喷泉实验,主要利用氨气的性质是(  )
A.氧化性B.还原性C.极易溶于水D.溶水成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铁红涂料中添加有CuO或FeO中的一种,为探究添加物的成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请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限选试剂:铁粉、3mol/L H2SO4、0.1mol/L酸性KMnO4溶液、10% H2O2、KSCN溶液)
操作步骤预期现象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3mol/LH2SO4,充分振荡,将所得澄清的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
②向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铁粉,充分振荡;再加入足量3mol/LH2SO4,充分振荡.若出现红色固体,则含有CuO.
③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0.01mol/L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紫红色褪去则含有FeO.
④操作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
(2)经分析该铁红涂料中有FeO,为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称量11.6g该铁红涂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气体由草酸晶体受热分解得到:H2C2O4•2H2O $\frac{\underline{\;\;△\;\;}}{\;}$ CO2↑+CO↑+3H2O.
且除铁红外所用试剂均过量.

①装置A、B中的试剂依次是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②气体通入后,接下来的操作是用点燃的小木条靠近肥皂泡,直到肥皂泡安静燃烧,然后对C装置加热.
③实验前后称得D装置增重8.8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最分数是72.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设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室温时,1.0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11.2L CH2Cl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2.5NA
C.1.68g Fe 与足量高温水蒸气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09NA
D.17g H2O2所含非极性键数目为0.5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碱土金属指II A族的铍(Be)、镁(Mg)、钙(Ca)、锶(Sr)、钡(Ba)等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
(1)Be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镁和铝的笫二电离能:I2(Mg)<I2(Al) (填“>”“<”或“=”).
(2)在500~600℃气相中,氯化铍以二聚体Be2Cl4,()的形式存在,在1000℃,氯化铍则以BeCl2形式存在.
①在二聚体Be2Cl4中Be的杂化方式为sp2,1mol Be2Cl4中含有2mol 配位键.
②MgCl2的熔、沸点比BeCl2高的原因是MgCl2是离子晶体,而BeCl2是分子晶体.发生状态变化时,离子晶体要克服离子键,分子晶体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得多.
(3)根据巴索洛规则:一般来讲,盐中阴、阳离子半径相差较大时,其溶解度较大.则在水中溶解度 S(SrF2)<S(BaF2)  (填“>”“<””或“=”).
(4)石灰氮(CaCN2)-种碱性肥料,可用作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等.
①CaCN2中阴离子为CN22-,与CN2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N2O和CO2(填化学式),写出CN22-的电子式
②CaCN2与水反应生成CaCO3和NH3两种物质,则1mol CaCN2与水反应的过程中,反应物断裂的σ键总数4.816×l024
(5)Mg2+与Ni2+、O2-形成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Ni2+未画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Mg2NiO3.已知该品胞参数a p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frac{155}{(a×1{0}^{-10})^{3}×{N}_{A}}$g•cm-3(用a和NA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碳、镁、镍在工业生产和科研领域有广泛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碳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占用的能级符号为2p;该能级中原子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哑铃形(或纺锤形).
(2)从石墨中可剥离出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烯,石墨烯中碳原子和共价键的数目之比为2:3.
(3)Mg2+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和配离子,如Na4[Mg(PO34]、Mg[EDTA]2- EDTA的结构简式为()等.
①PO3-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其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其中杂化轨道的作用为形成σ键.
是常用的分析试剂.其中位于同周期的三种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N(用元素符号表示);这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离子与CS2互为等电子体,该离子符号为OCN-
(4)晶体镁的堆积模型为六方最密堆积;其中镁原子的配位数为12.
(5)碳、镁、镍形成的某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晶体密度为ρg•cm-1,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胞参数a=$\root{3}{\frac{213}{ρ{N}_{A}}}×1{0}^{10}$pm(用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态下,1L庚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的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frac{7}{22.4}$ NA
B.1 mol碳正离子CH5+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C.标准状态下,16 g甲烷完全燃烧所消耗氧气的分子数为NA
D.0.5 mol C3H8分子中含C-H共价键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中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了研究.
【提出假设】该反应中的气体产物可能是CO或者是CO2和CO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 ( NaNO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
【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试回答下列问题:
(l)广口瓶内盛放的试剂为浓硫酸,其作用为吸收产生的氮气中的水,获得干燥的氮气
(2)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O2═CO32-+H2O
(3)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弹簧夹,一段时间后关闭;再点燃酒精喷灯,理由是为了排尽整套装置中的空气
(4)称取3.20g氧化铁、2.00g炭粉混合均匀,放入质量为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待反应结束,再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经进一步测定得知参加反应的氧元素质量为0.96g.从而确认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2和CO 的混合物,理由是经计算反应后的气体中碳、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3,介于 $\frac{1}{2}$和 1 之间.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判断,反应产生的气体中n(CO2):n(CO)=1:1.
(5)有同学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认为应对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你认为应作如何改进?
对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在尾气出口处加一点燃的酒精灯或增加一尾气处理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短周期元素X、Y的价电子数相同,且原子序数比等于$\frac{1}{2}$;元素Z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
(1)Y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4
(2)预测Na2Y、H2Y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小Na2S>H2S.
(3)Y与X可形成YX32-.YX32-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用文字描述),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sp3.写出一种由Y的同周期元素Q、V形成的与YX3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PCl3
(4)Y与Z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ZnS.其晶胞边长为540.0pm,密度为$\frac{\frac{4}{6.02×1{0}^{23}}mol×97g/mol}{(540.0×1{0}^{-10}cm)^{3}}=4.1$g•cm-3(列式并计算).
(5)2mol配合物[Z(NH34]SO4含有σ键的数目为4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所使用的试剂和主要操作都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使用的试剂主要操作
A乙醇(水)氧化钙蒸馏
B乙酸乙酯(乙酸)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C苯(苯酚)浓溴水过滤
D乙烷(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