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960  166968  166974  166978  166984  166986  166990  166996  166998  167004  167010  167014  167016  167020  167026  167028  167034  167038  167040  167044  167046  167050  167052  167054  167055  167056  167058  167059  167060  167062  167064  167068  167070  167074  167076  167080  167086  167088  167094  167098  167100  167104  167110  167116  167118  167124  167128  167130  167136  167140  167146  167154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的实验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向盛有蔗糖的烧杯中加几滴水的目的是:水与浓硫酸作用,使温度升高,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写出该实验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12H22O11$\stackrel{浓硫酸}{→}$12C+11H20、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SO2↑+2H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硫的化合物的某些性质”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SO2的性质,
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蒸馏烧瓶,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无色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浑浊,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还原性和氧化性;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点燃D处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4)该装置有一明显缺陷,请指明缺少尾气吸收装置,并在框图2内画出补充装置(注明药品).
【实验二】验证足量锌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二氧化硫和氢气.按图装置进行实验(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X,且该装置略去).试回答:
(5)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品红溶液,作用是检验SO2
B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浓硫酸,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E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碱石灰,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D中.
(6)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C中:黑色CuO变成红色的Cu,D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实验题(一)在实验室配制100mL0.5mol/L的Na2CO3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过程中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洗涤②称量③溶解④摇匀⑤移液⑥冷却⑦定容,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②③⑥⑤①⑦④,
(2)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偏低,②没有进行洗涤操作偏低
(二)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了SO2A(填选项),如果在氢氧化钠溶液前加一个装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溶液颜色变化是溶液变红
A    有漂白性    B有氧化性      C有还原性       D水溶液显酸性
(3)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试管C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逸出的SO2,SO2+2OH-=SO32-+H2O
(4)把试管A中液体冷却后慢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到溶液呈蓝色说明铜元素被氧化(填氧化、还原)成了Cu2+离子(填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碱液,其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D.
A.水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其原因是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逐渐变稀,Cu不与稀H2SO4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
先关闭活塞a,加热至烧瓶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反应停止,此时烧瓶中铜片仍有剩余.再打开活塞a,将气球中的氧气缓缓挤入烧瓶,铜片慢慢减少.
(1)请写出上述过程A装置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2Cu+2H2SO4+O2$\frac{\underline{\;\;△\;\;}}{\;}$2CuSO4+2H2O.
(2)张老师认为装置设计有误,你认为B(填“A”、“B”或“C”)部分有误.
(3)B中所收集到的气体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请写出一个体现其还原性的化学方程式:2SO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SO3
(4)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尾气中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木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的成分.

【实验探究】
(l)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CO2↑+2SO2↑+2H2O,其中浓H2S04所起的作用是氧化剂(填“氧化剂”或“还原剂”).若有0.2mol的H2S04完全参加反应,则消耗碳的质量是1.2g,(碳的摩尔质量为12g•mol-1)同时产生的CO2的体积是(标况下)2.24L
(2)A装置中品红溶液颜色褪色(填“褪色”或“不褪色”),证明含有SO2(或二氧化硫)气体.
(3)B装置的作用是列用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尽S02气体.
(4)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是用来检验C02气体,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填“白色”或“黄色”).
【实验讨论】
(5)有同学对B装置能否除尽SO2气体有有疑义,你认为应该在B、C装置之间连接右图中a装置,以确定S02是否除尽.
【联系实际】
(6)煤和石油的燃烧过程中都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其中二氧化硫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A,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C.(每空格只填一个选顼)
A.酸雨    B.破坏臭氧层    C.温室效应
(7)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成为国民的共识.请你举一个体现低碳理念的事例采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方式出行,少用私家车(或节约用水、用电;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开发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苯甲酸乙酯(C9H10O2)别名为安息香酸乙酯. 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已知:
名称相对分子质量颜色,状态沸点(℃)密度(g•cm-3
苯甲酸*122无色片状晶体2491.2659
苯甲酸乙酯150无色澄清液体212.61.05
乙醇46无色澄清液体78.30.7893
环己烷84无色澄清液体80.80.7318
已知: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4.0g苯甲酸,10mL 95%的乙醇(过量),8mL环己烷以及3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图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h.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反应一段时间,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至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和环己烷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④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2.3mL.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圆底烧瓶的容积最适合的是B(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25mL    B.50mL    C.100mL    D.250mL
(2)步骤①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沸石,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冷却后补加
(3)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使平衡不断地向正向移动
(4)步骤③加入Na2CO3加入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在苯甲酸乙酯中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受热至100℃时升华;
(5)有机物的分离操作中,经常需要使用分液漏斗等仪器.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6)计算本实验的产率为49.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乙酰基二茂铁是常用火箭燃料的添加剂、汽油抗暴剂等,由二茂铁合成乙酰基二茂铁的原理如图1:

已知乙醚的沸点34.6℃,其合成与分离提纯装置如图2、3.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①:如图2所示,将1g二茂铁与3mL乙酸酐加入已经干燥三颈烧瓶中,在搅拌下慢慢滴加磷酸1mL,加热回流5分钟.
步骤②:将反应液倒入烧杯,再加入10g碎冰,在搅拌下缓慢滴加NaHCO3溶液中和至中性左右,置于冰水浴中15min.抽滤,烘干,得到乙酰基二茂铁粗产品.
步骤③:将粗产品溶解在苯中,从图3装置的分液漏斗中滴下,再用乙醚淋洗.
步骤④:将其中一段时间的淋洗液收集,并进行操作X,得到纯净的针状晶体乙酰基二茂铁并回收乙醚.
(1)合成过程中要求无水操作,理由是防止乙酸酐水解.
(2)步骤②中的抽滤操作,除烧杯、玻璃棒、安全瓶外,还必须使用的属于硅酸盐材质的仪器有布氏漏斗、抽滤瓶.
(3)步骤②中缓慢滴加不需要测定溶液的pH就可以判断溶液接近中性,其现象是滴加NaHCO3溶液不再产生气泡,缓慢滴加的理由是防止产生CO2速率太快,将液体冲出烧杯.
(4)步骤③将粗产品中杂质分离实验的原理是不同物质在扩散剂中扩散的速率不同.
(5)步骤④中操作X的名称是蒸馏,操作X中使用的加热方式最好是水浴加热.
(6)为确定产品乙酰基二茂铁中是否含有杂质二乙酰基二茂铁(),可以使用的仪器分析方法是质谱法或核磁共振氢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长效碳酸氢铵是我国自主开发的一种新型化肥,工业生产碳酸氢铵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有多步组成,包括冷却、过滤、洗涤、干燥;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2)分离工序是将氨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其分离原理利用了氨的易液化性质,设计循环Ⅰ的目的是提高原料气的利用率;
(3)造气工序包括脱硫过程,目的是除去气体中的SO2等气体,实验室进行此操作可选用的试剂是ad(填写编号);
a.NaHCO3溶液  b.NaOH溶液c.Ca(OH)2溶液d.KMnO4酸性溶液
(4)实验室实现吸氨过程可以是下列装置中的cd(填写编号);

(5)索尔维创建氨碱法不久后的1898年,施莱信(Schlosing)就提出用碳酸氢铵固体与氯化钠饱和溶液作用生成碳酸氢钠再加热制纯碱的方法.
①写出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②测定施莱信法生成的碳酸氢钠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分别称取mg样品进行试验,下列方案中最合理的是b (填写编号);
a.加入硫酸→气体通过排水量气装置→收集到气体n L(折算成标况)
b.加热→冷却→溶解→加入BaCl2→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为n g
c.溶解→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w mol/LNaOH溶液滴定,耗用NaOH n mL
d.加入盐酸→气体通过碱石灰→称量碱石灰增重n g
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frac{16800n}{197m}%$(用含m,n或w,n,m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的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完成填空:

(1)写出木炭粉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2)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改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CO2、SO2;②中各洗气瓶的现象依次为品红褪色、酸性KMnO4溶液颜色变浅或褪色、品红不变色;不能检出的物质是H2O.
(3)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H2O;不能检出的物质是CO2、SO2
(4)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③、①,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CO2、SO2;不能检出的物质是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