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7015  167023  167029  167033  167039  167041  167045  167051  167053  167059  167065  167069  167071  167075  167081  167083  167089  167093  167095  167099  167101  167105  167107  167109  167110  167111  167113  167114  167115  167117  167119  167123  167125  167129  167131  167135  167141  167143  167149  167153  167155  167159  167165  167171  167173  167179  167183  167185  167191  167195  167201  167209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试完成下列问题:
(1)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可电离出两种粒子,这两种粒子所含的电子总数相同,该电离方程式为H2O+H2O═OH-+H3O+
(2)水的电离平衡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①水的电离是吸热(填“吸”或“放”)过程,升高温度[H+]和[OH-]同等幅度地增大,KW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向水中加入酸或碱均能抑制(填“促进”或“抑制”)水的电离,由水电离出的[H+]和[OH-]同等幅度地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催化法处理尾气中的CO和NO:CO+NO$\frac{\underline{\;催化剂\;}}{\;}$C+NO2
B.少量SO2通入到Ba(OH)2溶液:SO2+Ba2++2OH-═BaSO3↓+H2O
C.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
D.浓盐酸与二氧化锰供热:Mn2O+4HCl(浓)$\frac{\underline{\;\;△\;\;}}{\;}$Mn2++2Cl-+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将等质量的硫分别在足量的纯氧气中、空气中燃烧,设前者放出的热量为Q1,后者放出的热量为Q2,则Q1和Q2相对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Q1=Q2B.Q1>Q2C.Q1<Q2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一定条件下的反应:PCl5(g)?PCl3(g)+Cl2(g)(正反应吸热)达到平衡后,下列情况使PCl5分解率降低的是  (  )
A.温度、体积不变,充入氩气B.条件不变,对体系加热
C.温度、体积不变,充入氯气D.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  )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未转入容量瓶中
C.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D.定容加水超过刻度线又吸出少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实验室里需用道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以下配制溶液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g硫酸铜,加入500 mL的水B.称取8.0g硫酸铜,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D.称取12.5g胆矾,加入500mL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是进行铜与浓硫酸反应并进行产物检验的装置.
(l) A 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反应后A 试管中的液体用适量水稀释后显蓝色;
B 试管中品红溶液的颜色最后变为无色.
(3)C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防止空气污染,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O2+2OH-=S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将装置图补充完整.
(2)实验中他们取6.4g铜片和12mL 18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停止,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中的同学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实验中若有m g铜参加了反应,则有$\frac{m}{64}$mol硫酸被还原.
②下列试剂中,能证明反应停止后烧瓶中有硫酸剩余的是D(填写字母编号).
A.硫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银粉        D.碳酸钠溶液
(3)为了测定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该小组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
说明方案二不可行的原因,计算方案三中测定的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①方案一: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已称量的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反应停止后再次称量,两次质量差即是吸收的二氧化硫的质量.请判断方案一是否可行不可行;
②方案二: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的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即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钡沉淀的质量.说明方案二不可行的原因沉淀的质量一部分是高锰酸钾溶液中起酸化作用的硫酸与氯化钡反应而产生的;
③方案三:当铜和浓硫酸的反应结束后,在装置A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法测得产生氢气的体积为V 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计算: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12mL)$\frac{V}{22.4×0.012}$mol/L.
(4)如图2所示,某同学改进上述实验装置,先关闭活塞a,加热至烧瓶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再打开活塞a,将气球中的氧气缓缓挤入烧瓶,铜片慢慢减少直至完全消失.
写出上述过程打开活塞a后A装置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u+2H2SO4+O2$\frac{\underline{\;\;△\;\;}}{\;}$2CuSO4+2H2O(或2Cu+O2$\frac{\underline{\;\;△\;\;}}{\;}$2CuO,CuO+H2SO4═Cu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对教材中的装置进行简单改进,在大试管a中加了一根长玻璃导管(如图,图中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没有画出).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试管c是尾气吸收装置,则其中的试剂是NaOH溶液
(2)应结束后在试管c的末端抽气,目的是使生成的二氧化硫完全被吸收
(3)实验中发现:在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未见其他颜色.为了研究黑色固体的成分,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①甲同学猜想:黑色固体是未及溶解于酸的纯净的CuO.其猜想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u+H2SO4(浓)$\stackrel{△}{→}$CuO+SO2↑+H2
②乙同学认为黑色固体除CuO外还可能含有Cu2S和CuS.其理由可能是ac
a.Cu2S、CuS都是黑色的
b.Cu与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还可能放出O2
c.浓硫酸是氧化剂,铜是还原剂,Cu化合价上升与S化合价下降有多种可能
(4)丙同学认可乙的观点,并计划通过实验测定黑色固体的成分.查资料后得知CuO、Cu2S和CuS高温灼烧后的最终残留物均为红色的Cu2O.他收集了部分铜片上的黑色固体,经洗涤、干燥、(填操作名称)称量后,得到固体质量为 0.483g;然后高温灼烧、冷却、称量,得到固体质量为0.420g.
(5)丙同学确定黑色固体除CuO外肯定还含有Cu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是以市售铁屑(含少量锡、氧化铁等杂质)为原料生产纯净绿矾的一种方法:

已知:室温下饱和H2S溶液的pH约为3.9,SnS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为1.6;FeS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3.0,沉淀完全时的pH为5.5.根据以上流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操作II中,通入硫化氢至饱和的目的是使Sn2+转化为SnS沉淀并防止Fe2+被氧化
B.在溶液中用硫酸酸化至pH=2的目的防止Fe2+沉淀
C.操作Ⅰ所得滤液中可能含有Fe3+
D.常用标准KMnO4溶液滴定的方法测定绿矾产品中Fe2+的含量,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