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7208  167216  167222  167226  167232  167234  167238  167244  167246  167252  167258  167262  167264  167268  167274  167276  167282  167286  167288  167292  167294  167298  167300  167302  167303  167304  167306  167307  167308  167310  167312  167316  167318  167322  167324  167328  167334  167336  167342  167346  167348  167352  167358  167364  167366  167372  167376  167378  167384  167388  167394  167402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质量为32gO2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B.2L0.1mol/LNaCl溶液中含有NaCl分子数为0.2NA
C.78gNa2O2与足量CO2完全反应吗,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在25℃,101Pa条件下,11.2L氯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限定条件下,对个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不考虑立体异构)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子式 C4H8 C4H8Cl2 C4H10O C5H10O2
限定条件 能发生加成反应只有一个甲基 能与钠反应 只有一种官能团
数目 3 5 3 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制备铜的某化合物晶体,取5.12gCu、14.5mol/LHNO3 15mL,6.0mol/LHCl 50mL,混合后Cu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有水54.32g,再经水浴保温蒸发掉42g,冷却至20℃并过滤,得到8.12g晶体,通过计算推断此晶体的化学式
已知:20℃溶解度  CuCl2•2H2O  73g/100gH2O  Cu(NO32•3H2O  125g/100g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NO直接排放将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利用电化学原理吸收SO2和NO,同时获得 Na2S2O4和 NH4NO3产品的工艺流程图如下(Ce为铈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Ⅱ中NO在酸性条件下生成NO2-的离子方程式NO+H2O+Ce4+=Ce3++NO2-+2H+
(2)含硫各微粒(H2SO3、HSO3-和SO32-)存在于S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它们的物质的量分数ω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填标号).
A.pH=7时,溶液中c( Na+)<c (HSO3-)+c(SO32-
B.由图中数据,可以估算出H2SO3的第二级电离平衡常数Ka2≈10-7
C.为获得尽可能纯的 NaHSO3,应将溶液的pH控制在 4~5为宜
D.pH=2和 pH=9时的溶液中所含粒子种类不同
②若1L1mol/L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13.44L(标况下)SO2,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O2+5OH-=2SO32-+HSO3-+2H2O.
③取装置Ⅰ中的吸收液vmL,用c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应装在酸式(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呈紫红色且半分钟颜色不变.
(3)装置Ⅲ的作用之一是再生Ce4+,其原理如图2所示.
图中A为电源的正(填“正”或“负”)极.右侧反应室中发生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2HSO3-+2H++2e-=S2O42-+2H2O.
(4)已知进人装置Ⅳ的溶液中NO2-的浓度为 0.4mol/L,要使 1m3该溶液中的NO2-完全转化为 NH4NO3,需至少向装置Ⅳ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 O2的体积为4480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钛被称为“二十一世纪金属”,工业上用钛铁矿制备金属钛的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ⅤⅢ族.
(2)写出TiO2+水解的离子方程式:TiO2++2H2O?H2TiO3+2H+.加入过量铁粉的作用是:①防止Fe2+氧化为Fe3+;②消耗多余硫酸.
(3)操作 I的实验步骤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4)副产品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SO4
(5)写出TiO2转化成TiCl4的化学方程式2Cl2+TiO2+2C$\frac{\underline{\;高温\;}}{\;}$TiCl4+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一氧化碳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化工基础原料.

(1)在高温下一氧化碳可将二氧化硫还原为单质硫.
    乙知:C(s)+O2(g)=CO2(g)△H1=-393.5kJ/mol
       CO2(g)+C(s)=2CO(g)△H2=172.5kJ/mol
        S(s)+O2(g)=SO2(g)△H3=-296.0kJ/mol
则CO还原SO2生成CO2(g)和S(s)的热化学方程为2CO(g)+SO2(g)=S(s)+2CO2(g);△H3=-270 kJ•mol-1
(2)工业上一般采用CO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合成甲醇,反应为:CO(g)+2H2(g)?CH3OH(g).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如表:
温度250300350
K2.0410.2500.012
①某温度下,将2molCO(g)和6molH2(g)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时c(CO)=0.5mol/L,则CO(g)的转化率为50%,此时的温度为300°C.
②在恒容条件下,要提高CO(g)的转化率,呵以采取的措施有DE(填字母序号).
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增加CO(g)的浓度D.充入H2(g)加压    E.分离出甲醇    F.充入稀有气体加压
③实际生产过程中,合成气要进行循环,其目的是提高原料利用率.
(3)如图图甲是一碳酸盐燃料电池,它以CO为燃料,一定比例的Li2CO3和Na2CO3熔融混合物为电解质;图乙是粗铜精炼的装置图,现用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粗铜的精炼实验.
请问答下列问题:
①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2e-+CO32-=2CO2
②进行粗铜精炼实验时,B极应该与D极(填“C”或“D”)相连.
③当消耗2.24L(标准状况下)CO时,粗铜电极理论上减少铜的质量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4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煅烧时粉碎硫铁矿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S2+11O2$\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8SO2,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S和Fe.
(2)酸溶及后续过程中均需保持盐酸过量,其目的是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抑制Fe3+水解;
(3)操作a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获得FeCl3•6H2O;
(4)焙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可以用来生产硫酸,其中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是一个关键步骤.压强及温度对SO2转化率的影响如下表:
0.10.5110
40099.2%99.6%99.7%99.9%
50093.5%96.9%97.8%99.3%
60073.7%85.8%89.5%96.4%
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该反应的正向属于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理由是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SO2转化率下降,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向放热.
(5)计算每生产1万吨98%硫酸所需要含80%FeS2的硫铁矿为7894.7吨(假设反应过程中硫的损失率为5%,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一定量的铁与浓硫酸混合加热时,观察到铁完全溶解,并产生大量气体.为此他们设计了如下装置检验所产生的气体.(提示:2Fe+6H2SO4(热、浓)=Fe2(SO43+3SO2↑+6H2O,E中为黑色粉末)

(1)填写装置的作用:B防止倒吸,G防止空气中的H2O进入F.
(2)证明有SO2生成的现象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
(3)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E中黑色(CuO)变成红色(Cu),F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如果去掉装置D,还能否根据F中的现象判断气体中有氢气?不能(填“能”或“不能”),原因是因为混合气体中可能含H2O,会干扰H2的检验.
(4)反应后A的溶液中含有Fe3+和Fe2+,检验其中的Fe2+的方法是取A的溶液,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红色褪去,证明有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同学在学习“硫酸及其盐的某些性质与用途”中,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Ⅰ、探究硫酸的性质
(1)某同学设计如图1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略)拟完成有关实验.但该装置在设计上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是装置乙不应有瓶塞

(2)将上述装置改进确认不存在安全隐患并检验气密性后,将铜片放入圆底烧瓶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足量的浓硫酸,加热圆底烧瓶,充分反应后,观察到圆底烧瓶铜片不断溶解,但有铜片剩余,圆底烧瓶溶液呈蓝色,盛品红溶液的试剂瓶中溶液颜色褪去.回答下列问题:
①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②装置乙中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3)从装置中取下圆底烧瓶,向圆底烧瓶的溶液中持续鼓入空气并加热圆底烧瓶.观察到圆底烧瓶中的红色固体逐渐溶解并完全消失.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Cu+O2+4H+$\frac{\underline{\;\;△\;\;}}{\;}$2Cu2++2H2O
(4)若要用(3)问所得溶液来制备硫酸四氨合铜晶体,其操作是在烧瓶中先加入氨水到溶液呈深蓝色,再加乙醇,至析出深蓝色晶体,再过滤.
Ⅱ、用KHSO4制取H2O2并测其物质的量浓度.
(1)工业上电解KHSO4饱和溶液制取H2O2的示意图如图2(已知:KHSO4=K++H++SO42-):

电解饱和KHSO4溶液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2SO42-$\frac{\underline{\;电解\;}}{\;}$S2O82-+H2↑.
(2)测定H2O2的物质的量浓度:
①取20.00mL上述已制得的H2O2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稀硫酸酸化  ②用0.1000mol/LKMnO4溶液滴定  ③用同样方法滴定,三次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0.00mL、19.98mL、20.02mL,原H2O2溶液中H2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已知:滴定时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Mn2+,氧化产物是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反应产物的定性探究,按如图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1)F装置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2OH-=SO32-+H2O;B装置中的现象是白色粉末变蓝色.
(2)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D装置中黑色固体颜色无变化,E装置中溶液褪色
(3)实验结束时,撤去所有酒精灯之前必须完成的实验操作是拉起铜丝,关闭K1,K2
(4)实验结束后,证明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将A装置中冷却的混合溶液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观察是否有蓝色出现
实验Ⅱ:反应产物的定量探究
(5)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且黑色物质为Cu2S.产生Cu2S的反应为aCu+bH2SO4$\frac{\underline{\;\;△\;\;}}{\;}$cCu2S+dCuSO4+e H2O,则a:b=5:4.
(6)为测定硫酸铜的产率,将该反应所得溶液中和后配制成250.00mL溶液,取该溶液25.00mL加入足量KI溶液中振荡,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O.36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3次实验平均消耗该Na2S2O3溶液25.00mL.若反应消耗铜的质量为6.4g,则硫酸铜的产率为90%.
(已知2Cu2++4I-=2CuI+I2,2S2O32-+I2=S4O62-+2I-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