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7571  167579  167585  167589  167595  167597  167601  167607  167609  167615  167621  167625  167627  167631  167637  167639  167645  167649  167651  167655  167657  167661  167663  167665  167666  167667  167669  167670  167671  167673  167675  167679  167681  167685  167687  167691  167697  167699  167705  167709  167711  167715  167721  167727  167729  167735  167739  167741  167747  167751  167757  167765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CuSO4?5H2O是铜的重要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是CuSO4?5H2O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圈.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向含铜粉的稀硫酸中滴加少量浓硝酸(可加热),在铜粉溶解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溶液呈蓝色;有无色气体生成.
(2)根据反应原理,硝酸与硫酸的理论配比(物质的量之比)为2:3.
(3)已知:CuSO4+2NaOH→Cu(OH)2+Na2SO4
称取0.1000g提纯后的CuSO4?5H2O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0.1000mol/L氢氧化钠溶液28.00mL,反应完全后,过量的氢氧化钠用0.1000mol/L盐酸滴定至终点,耗用盐酸20.16mL,则0.1000g该试样中含CuSO4?5H2O0.098g.
(4)在滴定中,眼睛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滴定终点时,准确读数应该是滴定管上蓝线粗细交界点所对应的刻度.
(5)若上述滴定操作中,滴定管加盐酸之前未进行润洗,则测得试样中所含CuSO4?5H2O的质量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7)如果l.040g提纯后的试样中含CuSO4?5H2O的准确值为1.015g,而实验测定结果是1.000g,测定的相对误差为-1.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硫代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兴趣小组拟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
Ⅰ.【查阅资料】
①Na2S2O3•5H2O是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其稀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
②向Na2CO3和Na2S混合溶液中通入SO2可制得Na2S2O3,所得产品常含有少量Na2SO3和Na2SO4
③Na2SO3易被氧化;BaSO3难溶于水,可溶于稀盐酸.
Ⅱ.【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Ⅲ.【实验步骤】
①如图示加入试剂.
②先向C中烧瓶加入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再向A中烧瓶滴加浓H2SO4.C中发生反应: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
③待Na2S和Na2CO3完全消耗后,结束反应.C中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a2S2O3•5H2O的粗产品.
(1)加入试剂之前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瓶的名称是广口瓶,作用是作安全瓶,防止倒吸.
(2)A中不可用稀硫酸的原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硫在稀硫酸中溶解性比较大,不易溢出.
(3)E中的试剂可以选用b(选填序号).
a.稀H2SO4b.NaOH溶液c.饱和NaHSO3溶液d.Na2CO3溶液
(4)为验证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该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取适量产品配成稀溶液,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取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当沉淀未完全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填实验现象),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
(5)为减少装置C中生成Na2SO4的量,在不改变原有装置的基础上对实验步骤②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操作是先向A中烧瓶滴加浓硫酸,产生的气体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向C中烧瓶加入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6)所制得的粗产品可以通过重结晶方法进一步提纯得到纯Na2S2O3•5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CO的应用和治理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1)CO能导致镍系催化剂中毒,工业上常用SO2除去原料气中少量CO,生成物为固体S和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SO2=2CO2+S.
(2)上述反应中,每减少2.24L气体(标准状况下),转移电子数为0.4NA
CO工业上可用于高炉炼铁,发生如下反应:$\frac{1}{3}$Fe2O3(s)+CO(g)?$\frac{2}{3}$Fe(s)+CO2(g),
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表:
温度/℃100011501300
平衡常数4.03.73.5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d(选填序号)
a.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frac{c(C{O}_{2})}{c(CO)}$
c.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充入CO2气体,K值减小
d.当K值等于1时,反应达到平衡
(4)欲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促进Fe2O3的转化,可采取的措施是a(选填序号)
a.及时吸收或移出CO2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c.用更高效的催化剂  
d.粉碎矿石,增大接触面积
高炉炼铁产生的废气中的CO可进行回收,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反应制备甲醇:CO(g)+2H2(g)?CH3OH(g)+Q
(5)从上图可以看出,反应开始到平衡,反应速率v(H2)=0.15mol/(L•min).
(6)甲醇氧化可生成甲酸,能使0.1mol/L的甲酸溶液的电离度与pH值都增大的是ad(选填序号)
a.加水稀释    b.加入少量甲酸钠固体   c.通氯化氢    d.加入少量苛性钠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装置,所盛溶液体积和浓度均相同且足量,电极铝和镁都已除去表面氧化膜.当两装置电路中通过的电子都是1mol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的质量减小程度:乙<甲
B.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甲>乙
C.甲中阴极和乙中镁电极上析出物质质量:甲=乙
D.电极反应式:甲中阳极:2Cl--2e→Cl2↑,乙中正极:Cu2++2e→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侯氏制碱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条件下,碳酸氢钠难溶于水B.氨气和二氧化碳均来自合成氨工厂
C.侯氏制碱法实现了对氨气循环利用D.生产时,应先通二氧化碳再通氨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实验室可用NaClO3制取ClO2气体,再由ClO2制得NaClO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圆底烧瓶;B中H2O2发生氧化反应(填“氧化”、“还原”或“非氧化还原”);装置C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2)该实验必须使NaClO3稍微过量,目的是使Na2SO3完全反应,避免产生SO2
(3)为使ClO2气体能被均匀、充分吸收,操作时应注意控制硫酸滴入速度.
(4)NaOH吸收ClO2尾气,生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两种阴离子,一种为ClO2-,则另一种为ClO3-
(5)证明NaClO2具有氧化性的方法是:将B中溶液加热除去H2O2,加入②(填序号,下同)酸化,再加入⑤⑥检验.
①稀HNO3   ②稀H2SO4    ③K2SO3溶液④BaCl2溶液     ⑤FeCl2溶液    ⑥KSCN溶液
(6)25℃时,浓度均为0.1mol•L-1的NaC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两溶液中c(CIO2->c(CH3COO-(填“>”“<”或“=”;已知HC1O2的电离常数为1.1×10-2mol•L-1,CH3COOH的电离常数为1.7×10-5mol•L-1)若要使两溶液的pH相等应bd(填序号)
a.向NaClO2溶液中加适量水    
b.向NaClO2溶液中加适量NaOH固体
c.向CH3COONa溶液中加CH3COONa固体  
d.向CH3COONa溶液中加适量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实验室以苯、乙醛为原料,三氯化铝为催化剂来制备1,1-二苯乙烷,其反应原理为:

制备过程中其它产物会与AlCl3发生副反应.主要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
I.合成: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40mL苯(密度0.88g/mL)、19gA1C13和5.5g乙醛,在20℃时充分反应.


Ⅱ.分离与提纯:
将反应混合物倒入装有150mL冰水和少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用分液漏斗分离出有机层,依次用水、2%碳酸钠溶液、水洗涤,在分离出的粗产品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过滤后先常压蒸馏除去过量苯再改用减压蒸馏收集170~172℃/6.67kPa的馏分,得12.5g 1,l-二苯乙烷.
(1)仪器a的名称:球形冷凝管;其它产物与A1C13发生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3H2O?Al(OH)3+3HCl;装置C的作用:吸收HCl气体
(2)连接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烧杯中的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中与三氯化铝反应
(3)在洗涤操作中,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洗掉氯化铝、盐酸和碳酸钠(或洗掉可溶性无机物).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干燥.
(4)粗产品常压蒸馏提纯时,下列装置中温度计位置正确的是C,可能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的装置是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利用废铝箔(主要成分为Al、少量的Fe、Si等)既可制取有机合成催化剂AlBr3又可制取净水剂硫酸铝晶体.
I.实验室制取无色的无水AlBr3(熔点:97.5℃,沸点:263.3~265℃)可用如图1所示装置,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l.将铝箔剪碎,用CCl4浸泡片刻,干燥,然后投入到烧瓶6中.
步骤2.从导管口7导入氮气,同时打开导管口l和4放空,一段时间后关闭导管口7和1;导管口4接装有五氧化二磷的干燥管.
步骤3.从滴液漏斗滴入一定量的液溴于烧瓶6中,并保证烧瓶6中铝过剩.
步骤4.加热烧瓶6,回流一定时间.
步骤5.将氮气的流动方向改为从导管口4到导管口l.将装有五氧化二磷的干燥管与导管口1连接,将烧瓶6加热至270℃左右,使溴化铝蒸馏进入收集器2.
步骤6.蒸馏完毕时,在继续通入氮气的情况下,将收集器2从3处拆下,并立即封闭3处.
(1)步骤l中,铝箔用CCl4浸泡的目的是除去铝箔表面的油脂等有机物.
(2)步骤2操作中,通氮气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含有水蒸气的空气.
(3)步骤3中,该实验要保证烧瓶中铝箔过剩,其目的是保证溴完全反应,防止溴过量混入溴化铝中.
(4)铝与液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Br2=2AlBr3
(5)步骤4依据何种现象判断可以停止回流操作当5的管中回流液呈无色或烧瓶6中物质呈无色.
(6)步骤5需打开导管口l和4,并从4通入N2的目的是将溴化铝蒸汽导入装置2中并冷凝得到溴化铝.
Ⅱ.某课外小组的同学拟用废铝箔制取硫酸铝晶体,已知铝的物种类别与溶液pH关系如图2所示,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处理过的铝箔;2.0mol•L-1NaOH溶液:2.0mol•L-1硫酸
(7)由铝箔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铝箔于烧杯中,分次加入2.0mol•L-1NaOH溶液,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②过滤    
③滤液用2.0mol/L硫酸在不断搅拌下调到pH4-10左右;
④过滤、洗涤  
⑤沉淀中不断加入2.0mol/L硫酸至恰好溶解;
⑥蒸发浓缩;
⑦冷却结晶; 
⑧过滤、洗涤、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纳米氧化铝在陶瓷、电子、生物医药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它可通过硫酸铝铵晶体热分解得到[已知:硫酸铝铵晶体的化学式为Al2(NH42(SO44•24H2O,相对分子质量为906].制备硫酸铝铵晶体的实验流程如下:
(1)H2O2氧化FeSO4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2)加入氨水的目的是Fe3+使转化为Fe(OH)3,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SO43+6NH3•H2O=2Fe(OH)3↓+3(NH42SO4
(3)若要保证产品的纯度,必须检验加入氨水后杂质是否除尽?其实验操作是:用试管取少量洗涤液,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色,则说明滤渣已洗净.
(4)上述流程中,“分离”所包含的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请完成硫酸铝铵晶体高温分解的化学
方程式:2Al2(NH42(SO44•24H2O$\frac{\underline{\;高温\;}}{\;}$2Al2O3+4NH3↑+8SO3↑+26H2O.
(5)取4.53g 硫酸铝铵晶体加热分解,最终剩余0.51g Al2O3固体.加热过程中,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确定400℃时(硫酸铵未分解)剩余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NH42Al2(SO44•H2O(不必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已知某反应为:

(1)1molM完全燃烧需要9.5molO2..
(2)有机物N不可发生的反应为C:
A.氧化反应       B.取代反应   C.消去反应
D.还原反应        E.加成反应
(3)M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无环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
(4)物质N与H2反应生成的P(结构简式为)发生缩聚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P物质的钠盐在适当条件下氧化为芳香醛Q,则Q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有机物Ⅰ、Ⅱ、Ⅲ的转化关系为:Ⅰ$→_{浓硫酸、△}^{-H_{2}O}$Ⅱ$\stackrel{催化剂}{→}$Ⅲ
有机物Ⅱ的结构简式为;A、B可以发生类似①的反应生成有机物Ⅰ,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