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8248  168256  168262  168266  168272  168274  168278  168284  168286  168292  168298  168302  168304  168308  168314  168316  168322  168326  168328  168332  168334  168338  168340  168342  168343  168344  168346  168347  168348  168350  168352  168356  168358  168362  168364  168368  168374  168376  168382  168386  168388  168392  168398  168404  168406  168412  168416  168418  168424  168428  168434  168442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以含钴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Co、Fe、SiO2)为原料,制取氧化钴的流程如下:

(1)溶解:溶解后过滤,将滤渣洗涤2~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其目的是提高钴等元素的利用率.
(2)氧化: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NaClO3,将Fe2+氧化成Fe3+,其离子方程式6Fe2++6H++ClO3-═6Fe3++Cl-+3H2O.
已知: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3[Fe(CN)6];亚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4[Fe(CN)6]•3H2O.
3Fe2++2[Fe(CN)6]3-=Fe3[Fe(CN)6]2↓(蓝色沉淀)
4Fe3++3[Fe(CN)6]4-=Fe4[Fe(CN)6]3↓(蓝色沉淀)
确定Fe2+是否氧化完全的方法是取氧化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铁氰化钾溶液,若无蓝色沉淀生成,则Fe2+已全部被氧化.(可供选择的试剂:铁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溶液、铁粉、KSCN溶液)
(3)除铁:加入适量的Na2CO3调节酸度,生成黄钠铁矾[Na2Fe6(SO44(OH)12]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SO43+6H2O+6Na2CO3=Na2Fe6(SO44(OH)12↓+5Na2SO4+6CO2↑.
(4)沉淀:生成沉淀碱式碳酸钴[(CoCO32•3Co(OH)2],沉淀需洗涤,洗涤的操作是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静置使滤液流出.重复操作2~3次.
(5)溶解:Co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向碱式碳酸钴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边加热边搅拌至完全溶解后,需趁热过滤,其原因是防止因温度降低,CoCl2晶体析出.
(6)灼烧:准确称取所得CoC2O4 1.470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0.830g氧化钴,写出氧化钴的化学式Co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化合物G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由丙酮合成G的路线如下:

(1)写出化合物G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酯基、羟基.
(2)反应②的类型为加成反应.
(3)反应①还会得到另一产物H,其分子式为C8H14O2,写出H的结构简式
(4)反应⑦生成的G会部分转化为另一产物I,Ⅰ为链状结构,分子式为C10H18O4,写出Ⅰ的结构简式:
(5)一分子G消去一分子水可得物质J,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J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有2个峰.
(6)以CH3OH、CH≡CH为原料合成聚丙烯醇  ,写出合成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流程图示例如下:CH2=CH2$\stackrel{HBr}{→}$CH3CH2Br$→_{△}^{NaOH溶液}$CH3CH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碘硫化学循环原理如图1所示.

(1)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2HI$\stackrel{△}{?}$H2+I2,一定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HI(g),测得n (H2)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1}{64}$.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I2+SO2+2H2O=2HI+H2SO4,其中SO2体现的是还原性.
(3)综合①②③三个反应,可看出该化学循环是为了制备某种能源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是H2
(4)氧缺位铁酸铜(CuFe2O4-δ)是反应②的良好的催化剂.实验室用如下方法制得:
Ⅰ.在Fe(NO3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KOH溶液,加热
Ⅱ.调节pH并连续搅拌24小时
Ⅲ.过滤、干燥获得铁酸铜(CuFe2O4
Ⅳ.在氮气保护下、1223K时煅烧CuFe2O4,得到CuFe2O3.86
①写出制备得到CuFe2O4的化学方程式2Fe(NO33+Cu(NO32+8KOH=CuFe2O4+8KNO3+4H2O
②研究发现:
温度元素存在形式
1200-1350KFe3+部分转变为Fe2+
计算CuFe2O3.86中Fe3+与Fe2+的质量百分含量之比为43:7.
(5)由于该循环中H2SO4与HI发生副反应造成反应器堵塞,因此有科学家用如图3所示原理进行反应.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SO2+2H2O-2e-=4H++SO42-.请用文字说明在N极能够获得所需物质的原因是M极附近产生的H+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动到N极附近,与I2失电子后得到的I-形成HI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Fe2+将饮用水中少量ClO2-氧化成为Cl-:4Fe2++ClO2-+4H+═4Fe3++Cl-+2H2O
B.向烧碱溶液中加入铝:Al+2OH-═AlO2-+H2
C.用过量氨水吸收烟道气中的SO2:SO2+2NH3•H2O═SO32-+2NH4++H2O
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取Fe(OH)3胶体:Fe3++3H2O?Fe(OH)3↓+3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雷美替胺是首个没有列为特殊管制的非成瘾失眠症治疗药物,合成该有机物过程中涉及如下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溴水区分化合物Ⅱ和化合物Ⅲ
B.化合物Ⅰ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
C.化合物Ⅰ、Ⅱ、Ⅲ均能与NaHCO3溶液发生反应
D.1 mol化合物Ⅰ最多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已知X、Y、Z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最高化合价按X、Y、Z的顺序减小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顺序增强
C.单质的氧化性按X、Y、Z顺序增强D.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各组离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溶液:Cu2+、K+、MnO4-、SO42-
B.能溶解Al2O3的溶液:Na+、Ca2+、HCO3-、NO3-
C.常温下c(OH-)=1×10-13mol•L-1的溶液:NH4+、Al3+、SO42-、Cl-
D.含1.2 mol•L-1 NO3-的溶液:H+、Fe2+、Mg2+、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叙述I叙述II
A苯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除去苯甲酸中混有的泥沙
BNH4Cl受热容易分解加热NH4Cl制备NH3
CSO2具有漂白性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某温度下,碳酸的K1=4.4×10-7,次氯酸的K=2.98×10-8用CO2和NaClO溶液制备HClO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纯碱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物质.某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工业纯碱(假设仅含碳酸氢钠杂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四种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填空:

方案一:纯碱样品$\stackrel{加热}{→}$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1)分别称取干燥坩埚和纯碱样品的质量,将纯碱样品放入坩埚中充分加热.坩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2)将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量.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加热至恒重,以保证NaHCO3全部分解.
方案二:称取mg样品配成250mL溶液,从中取25mL溶液先用酚酞作指示剂用0.1mol•L-1HCl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0.1mol•L-1HCl溶液V1mL,继续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消耗0.1mol•L-1HCl溶液V2mL.则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frac{106{V}_{1}}{106{V}_{1}+84({V}_{2}-{V}_{1})}$×100%.
方案三:纯碱样品溶液$\stackrel{氯化钙溶液}{→}$测定沉淀质量
(3)称取m1g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向小烧杯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将反应混和物过滤后的下一步操作是:洗涤沉淀,沉淀经干燥后称量为m2g.
(4)如果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作沉淀剂,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测得样品中的碳酸钠质量分数将比实际不变(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方案四:纯碱样品$\stackrel{加热}{→}$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5)本实验采用如下图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
(6)反应前后都要通入N2,反应后通入N2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生成的二氧化碳从容器内排出,被D装置中碱石灰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酸化”是实验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下列酸化过程正确的是(  )
A.提高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用盐酸酸化
B.抑制Fe2+的水解,用稀硝酸酸化
C.检验某氯代烷烃中含氯元素,加碱溶液加热后用稀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检验
D.确认某溶液中含有SO42-时,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