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9733  169741  169747  169751  169757  169759  169763  169769  169771  169777  169783  169787  169789  169793  169799  169801  169807  169811  169813  169817  169819  169823  169825  169827  169828  169829  169831  169832  169833  169835  169837  169841  169843  169847  169849  169853  169859  169861  169867  169871  169873  169877  169883  169889  169891  169897  169901  169903  169909  169913  169919  169927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水电离出的c(H+)=1.0×10-13mol/L的溶液中,Na+、NH4+、Cl-、SO42-
B.滴入甲基橙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中:Cl-、AlO2-、HCO3-、NH4+
C.加入少量KSCN后变为红色的溶液中:K+、Mg2+、I-、NO3-
D.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H3COO-、CO32-、K+、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H2F+的电子式:
B.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_{35}^{45}$Br
D.K2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O32-+2H2O?H2CO3+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生活与生产都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碳酸钠溶液可以洗涤油污B.用pH试纸可以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C.用明矾可以对自来水杀菌病毒D.含氟牙膏可以有效防止龋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银氨溶液可用于检测CO气体,实验室研究的装置如图:
已知:银氨溶液制备反应为:Ag++2NH3•H2O═[Ag(NH32]++2H2O.反应结束后试管C底部有黑色沉淀生成,分离出上层清液和底部黑色固体备用.
(1)甲酸(HCOOH)遇浓硫酸分解生成CO和H2O,该反应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填“强氧化性”或“脱水性”).
(2)装置A中软管的作用是恒压,使甲酸溶液能顺利滴下.
(3)为验证上层清液中产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a.测得上层清液pH为10.
b.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几滴Ba(OH)2溶液,发现有白色浑浊出现,同时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c.取新制的银氨溶液滴加几滴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①实验c的目的是对比试验,排除银氨溶液对产物检验的干扰.
②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上层清液中产物成分为(NH42CO3或NH4+、CO32-(填化学符号).
(4)设计实验证明黑色固体的成分是Ag:可供选择的试剂有:浓硫酸、浓硝酸、NaOH溶液、NaCl溶液.
取少量上述黑色固体,用蒸馏水洗净,滴加浓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并有少量红棕色气体产生,继续滴加NaCl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黑色固体为单质银,说明黑色固体是Ag单质.(补充必要的实验内容及实验现象)
(5)从银氨溶液中回收银的方法是:向银氨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过滤,向沉淀AgCl中加入羟氨(NH2OH),充分反应后可得银,羟氨被氧化为N2
①写出生成AgCl沉淀的离子反应Cl-+[Ag(NH32]++2H+=AgCl↓+2NH4+
②若该反应中消耗6.6g羟氨,理论上可得银的质量为21.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实验室制取乙烯的传统做法是采用浓硫酸做催化剂,由于浓硫酸具有具有脱水性和强氧性,生成乙烯同时产生CO2和SO2气体会影响乙烯的性质实验.某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可用脱水性更强的P2O5代替浓硫酸浓硫酸作为该实验的催化剂.为验证这一说法,该同学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实验一实验二
实验药品4g P2O5、8mL无水乙醇
实验条件酒精灯加热水浴加热

实验现象
无水乙醇加入时,圆底烧瓶B中P2O5溶于乙醇,立即产生白雾,当用酒精灯加热后,有气泡产生,并逐渐沸腾,生成粘稠状液体,集气瓶C中有无色液体产生.无水乙醇加入时,圆底烧瓶B中P2O5溶于乙醇立即产生白雾,当用水浴加热后,无气泡产生,生成粘稠状液体,集气瓶C中有无色液体产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分液漏斗;
(2)装置中B、C之间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冷凝,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
(3)实验二中,完成水浴加热必需的玻璃仪器有大烧杯、酒精灯;
(4)实验一、二中当加入无水乙醇时,均有白雾产生,请简述产生白雾的原因:P2O5溶解于乙醇,迅速放出大量的热,局部温度较高,使得少量乙醇气化,形成白雾;
(5)经检验集气瓶C中无色液体为磷酸三乙酯,请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含试剂)用于验证生成的乙烯;
(6)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以P2O5作为催化剂获得乙烯的反应条件是加热至较高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课外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用粗铁粒与1890g•L-1(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反应制取NO气体.请回答有关问题.

(1)1890g•L-1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1
(2)NO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而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可能原因是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NO与空气密度接近.
(3)当打开止水夹a,关闭止水夹b时,A装置的干燥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金属不断溶解,有气体产生逐渐变为红棕色.B装置烧杯中液体的作用是吸收氮的氧化物.当A装置中气体几乎无色时,打开止水夹b,关闭止水夹a,可用C装置收集NO气体.
(4)该实验中,若去掉B装置,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无影响.
(5)将a mol铁与含b molHNO3的稀溶液充分反应后,若HNO3的还原产物只有NO,反应后Fe和HNO3均无剩余,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frac{3b}{4}$mol(2amol或3amol或2amol~3amol)(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
(6)完全反应后,A装置烧杯里含铁的价态可能是+2价或+3价或+2价和+3价.现有仪器和药品:试管和胶头滴管.0.1mol•L-1KSCN溶液、0.1mol•L-1KI溶液、0.2mol•L-1酸性KMnO4溶液、氯水等.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探究上述判断,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操作现象与结论
第一步取少量液体装于试管,向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
第二步若溶液紫色褪去,则说明含有Fe2+,若无明显变化,则说明不含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O2,还含有Fe2O3、MgO、Al2O3、CaO、SiO2等杂质,工业上用软锰矿制取MnSO4•H2O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部分金属阳离子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表
金属阳离子Fe3+Al3+Mn2+Mg2+
完全沉淀时的pH值3.25.210.412.4
②温度高于27℃时,MnSO4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1)“浸出”过程中MnO2转化为Mn2+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SO2=SO42-+Mn2+
(2)调pH至5-6的目的是沉淀Fe3+和Al3+,调pH至5-6所加的试剂可选择bc(填以下试剂的序号字母);
a.NaOH   b.MgO    c.CaO   d.氨水
(3)第2步除杂,主要是将Ca2+、Mg2+转化为相应氟化物沉淀除去,写出MnF2除去Mg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MnF2+Mg2+=Mn2++MgF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为7.2×107
(已知:MnF2的KSP=5.3×10-3; CaF2的KSP=1.5×10-10;MgF2的KSP=7.4×10-11
(4)取少量MnSO4•H2O溶于水,配成溶液,测其pH发现该溶液显酸性,原因是Mn2++H2O=Mn(OH)2+2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SO42-)>c(Mn2+)>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NiSO4•6H2O是一种绿色易溶于水的晶体,可由电镀废渣(除镍外,还含有铜、锌、铁等元素)为原料获得.操作步骤如下:

(1)向滤液Ⅰ中加入FeS是为了生成难溶于酸的硫化物沉淀而除去Cu2+、Zn2+等杂质,则除去Cu2+的离子方程式为:FeS+Cu2+=CuS+Fe2+
(2)对滤液Ⅱ的操作,请回答:
①往滤液Ⅱ中加入H2O2的离子方程式:2Fe2++H2O2+2H+=2Fe3++2 H2O.
②调滤液ⅡpH的目的是除去Fe3+
③检验Fe3+是否除尽的操作和现象是:用试管取少量滤液Ⅲ,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无颜色变化,则Fe3+已除净.
(3)滤液Ⅲ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iSO4,加Na2CO3过滤后得到NiCO3固体,再加适量稀硫酸溶解又生成NiSO4,这两步操作的目的是增大NiSO4的浓度,利于蒸发结晶(或富集NiSO4).
(4)得到的NiSO4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一系列操作可得到NiSO4•6H2O晶体,请回答:
①在进行蒸发浓缩操作时,加热到液表面形成晶体薄膜(或者有少量晶体析出)(描述实验现象),则停止加热.
②为了提高产率,过滤后得到的母液要循环使用,则应该回流到流程中的d位置.(填a、b、c、d)
③如果得到产品的纯度不够,则应该进行重结晶操作(填操作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高纯碳酸锰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湿法浸出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含少量Fe、Al、Mg等杂质元素)制备高纯碳酸锰的实验过程如下:

(1)浸出:浸出时温度控制在90℃~95℃之间,并且要连续搅拌3小时的目的是提高软锰矿中锰的浸出率,植物粉的作用是作还原剂.
(2)除杂:①向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锰矿,调节浸出液的pH为3.5~5.5;
②再加入一定量的软锰矿和双氧水,过滤;
③…
操作①中使用碳酸锰调pH的优势是增加MnCO3的产量(或不引入新的杂质等);操作②中加入双氧水不仅能将Fe2+氧化为Fe3+,而且能提高软锰矿的浸出率.写出双氧水提高软锰矿浸出率的离子方程式MnO2+H2O2+2H+=Mn2++2H2O+O2↑.
(3)制备:在30℃~35℃下,将碳酸氢铵溶液滴加到硫酸锰净化液中,控制反应液的最终pH在6.5~7.0,得到MnCO3沉淀.温度控制35℃以下的原因是减少碳酸氢铵的分解,提高原料利用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SO4+2NH4HCO3$\frac{\underline{\;30-35℃\;}}{\;}$MnCO3 ↓+(NH42SO4+CO2↑+H2O;生成的MnCO3沉淀需经充分洗涤,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滤液1~2 mL 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表明已洗涤干净.
(4)计算:室温下,Ksp(MnCO3)=1.8×10-11,Ksp(MgCO3)=2.6×10-5,已知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表示该离子沉淀完全.若净化液中的c(Mg2+)=10-2mol/L,试计算说明Mg2+的存在是否会影响MnCO3的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石墨在材料领域有重要应用,某初级石墨中含SiO2(7.8%)、Al2O3(5.1%)、Fe2O3(3.1%)和MgO(0.5%)等杂质,设计的提纯与综合利用工艺如下:

(1)高温反应后,石墨中氧化物杂质均转化为相应的氯化物,气体Ⅰ中的碳氧化合物主要为CO,气体Ⅱ为SiCl4,由其得到水玻璃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6NaOH=Na2SiO3+4NaCl+3H2O
(2)步骤①为搅拌,过滤,则得到的溶液Ⅳ中的阴离子有AlO2-、Cl-、OH-
(3)100kg初级石墨最多可获得的沉淀Ⅴ的质量为:7.8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