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9863  169871  169877  169881  169887  169889  169893  169899  169901  169907  169913  169917  169919  169923  169929  169931  169937  169941  169943  169947  169949  169953  169955  169957  169958  169959  169961  169962  169963  169965  169967  169971  169973  169977  169979  169983  169989  169991  169997  170001  170003  170007  170013  170019  170021  170027  170031  170033  170039  170043  170049  170057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实验室里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碱式硫酸铁的聚合物)和绿矾(FeSO4•7H2O),其过程如图1所示:

(1)画出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过程①中,FeS和O2、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3O2+6H2SO4=2Fe2(SO43+6H2O+4S.
(3)过程③中,需要加入的物质名称是Fe(或铁).过程④的实验操作蒸发结晶.
(4)过程⑥中,将溶液Z加热到70℃~80℃,目的是促进Fe3+的水解.
(5)8.34g FeSO4•7H2O样品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温度为78℃时固体物质M的化学式为FeSO4•5H2O
B.温度为159℃时固体物质N的化学式为FeSO4•3H2O
C.在隔绝空气条件下由N得到P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4$\frac{\underline{\;\;△\;\;}}{\;}$FeO+SO3
D.取适量380℃时所得的样品P,隔绝空气加热至650℃,得到一种固体物质Q,同时有两种无色气体生成,Q的化学式为Fe2O3
(6)实验室为测定所得到的聚铁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下列实验.①用分析天平称取样品2.700g;②将样品溶于足量盐酸后,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质量为3.495g.若该聚铁主要成分为[Fe(OH)SO4]n,则该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硫酸铅广泛应用于制造蓄电池、白色颜料等.利用锌冶炼过程中的铅浮渣生产硫酸铅的流程如下:
已知铅浮渣的主要成分是PbO、Pb,还含有少量Zn、CaO和其他不溶于硝酸的杂质.25℃时,Ksp(CaSO4)=4.9×10-5,Ksp(PbSO4)=1.6×10-8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步骤Ⅰ中还原产物只有NO,浸出液中的金属阳离子主要是Pb2+.分别写出PbO、Pb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PbO+2HNO3=Pb(NO32+H2O、3Pb+8HNO3=3Pb(NO32+2NO↑+4H2O.
(2)若将步骤Ⅱ中的Pb2+完全转化成PbSO4沉淀,则溶液中的c(SO42-)至少为:1.6×10-3mol/L.
(3)母液可循环用于步骤Ⅰ,其可利用的溶质主要是HNO3(填化学式),若母液中残留的SO42-过多,循环利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浸出时部分Pb2+生成PbSO4随浸出渣排出,降低PbSO4的产率.
(4)步骤Ⅲ中需用Pb(NO32溶液多次洗涤滤渣,分离得产品PbSO4.目的是除去CaSO4,离子反应方程式CaSO4+Pb2+=PbSO4+Ca2+
(5)铅蓄电池的电解液是硫酸,充电后两个电极上沉积的PbSO4分别转化为PbO2和Pb,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SO4+2e-=Pb+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温度对氨气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时A中有大量紫红色的烟气,烟气的主要成份是NH3、H2、I2、HI,在上图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混合气体中的HI;
(2)装置B中,Zn会与I2发生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Zn+I2═ZnI2
-;
(3)按上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C加热,反应产物均为黑色粉末  (纯净物),两组分别用各自的产物进行以下探究,完成下列填空:
步骤操作甲组现象乙组现象
1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溶解,无气泡溶解,有气泡
2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变红无明显变化
3向步骤2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红色先变深后褪去先变红后也褪色
?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Fe;?步骤1甲组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2Fe3++Fe2++4H2O;
(4)若装置C中反应后的固体是Fe2O3和FeO组成的混合物.为确定其组成,取样品7.84克,在加热   条件下通入足量的氨气,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Fe2O3和FeO都被还原为Fe,反应管中铁粉冷却后,称得质量为5.6克,则混合物中Fe2O3和Fe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小组欲探究Cl2的化学性质,设计以下反应实验Cl2+KOH+KI→KIOX+KCl+H2O(未配平)
Ⅰ【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

A  MnO2      B  饱和食盐水     C  KI、KOH混合溶液    D  AgNO3溶液
E  NaOH溶液       F 浓盐酸
(1)仪器A的名称蒸馏烧瓶,制备时加入MnO2应多余理论量,其原因是氯气过量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装置A、B中氯气有残留
(2)当D装置中出现浑浊(或有白色沉淀) 时,停止加热.
Ⅱ【检验产物】
①精确取C中液体20.00mL(均匀)于锥形瓶中,加入KI(过量)和足量稀硫酸
②向上述锥形瓶中滴加淀粉指示剂,溶液变蓝,用0.5000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耗Na2S2O3溶液25.20mL.
已知:原C中KI的浓度为0.1000mol/L;I2+2S2O32-=2I-+S4O62-
(1)写出①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x-1)I-+IOX-+2xH+=xI2+xH2O
(2)计算,x=3.15,其与理论值相比偏高(高或低),主要原因是C中有残余氯气,会氧化KI生成I2
(3)若想修正此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所取的20.00mL液体,赶走溶在其中的氯气
Ⅲ【探究反思】
同学甲提出反应历程猜想
①Cl2先和 I-反应生成I2,I2再和Cl2反应生成 IOX-
②Cl2先和 OH-反应生成 ClO-,ClO-氧化I-直接生成IOX-
(1)甲同学在KI、KOH混合溶液中加入淀粉指示剂,滴入一滴新制氯水后,溶液迅速变蓝,他认为此现象可证实猜想①
(2)甲同学想测滴入氯水后用pH试纸测溶液pH,从pH变化以进一步证实猜想.乙同学认为应用pH计实验.pH试纸不宜使用的原因是溶液为蓝色,影响pH试纸颜色观察
(3)不断加入氯水,由pH计测得数据作图如下,请分别写出图象对应的猜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Ⅰ、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工业上制备高铁酸钠的方法之一的反应原理为:Fe(OH)3+NaClO+NaOH→Na2FeO4+X+H2O,则X的化学式NaCl,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是Fe(OH)3(写化学式).
Ⅱ、铁红颜料跟某些油料混合,可以制成防锈油漆.工业制硫酸产生的硫酸渣中主要含Fe2O3、SiO2、Al2O3、MgO等,用硫酸渣制备铁红(Fe2O3)的过程如下:

已知:①
沉淀物Fe(OH)3Al(OH)3Fe(OH)2Mg(OH)2
开始沉淀pH2.73.87.69.4
完全沉淀pH3.25.29.712.4
②FeS2是一种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1)酸溶过程中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滤渣A”主要成份的化学式为SiO2
(2)还原过程中加入FeS2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而本身被氧化为H2SO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S2+14 Fe3++8 H2O=15Fe2++2 SO42-+16 H+
(3)为了确保铁红的质量和纯度,氧化过程中加NaOH调节溶液的pH的范围是3.2~3.8;如果加NaOH调节溶液的pH=a,则滤液B中的c(Fe3+)=4×10(4-3a)(25℃时,Ksp[Fe(OH)3]=4×10-38
(4)滤液B中可以回收的物质有Na2SO4、Al2(SO43、Mg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Ⅰ.为证明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Cu片放入0.5mol/L Fe(NO33溶液中,观察到Cu片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为蓝绿色,由此甲同学得到Fe3+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结论.
乙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Fe(NO33溶液具有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NO3-也能氧化Cu”,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已知:
水解反应平衡常数(K)
Fe3++3H2O?Fe(OH)3+3H+7.9×10-4
Fe2++2H2O?Fe(OH)2+2H+3.2×10-10
Cu2++2H2O?Cu(OH)2+2H+3.2×10-7
请回答:(1)请利用所提供的试剂,帮助乙同学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试剂:0.5mol/L Fe(NO33溶液、Cu片、精密pH试纸(0.5~5.0)、5mol/L硝酸钠溶液、0.5mol/L硝酸钠溶液、0.1mol/L稀盐酸、蒸馏水.
方案测定硝酸铁溶液的pH,再用硝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配制成与硝酸铁溶液PH相同、硝酸根离子浓度相同的溶液,将铜片加入到该溶液中,观察二者是否反应.
(2)丙同学分别实施了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用pH计监测溶液pH的变化,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
甲同学的实验方案溶液逐渐变成蓝绿色,pH略有上升
乙同学的实验方案无明显现象,pH没有明显变化.
①据实验现象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Fe3+=Cu2++2Fe2+
②导致实验过程中溶液pH略有上升的可能原因是Fe3+变为Cu2+和Fe2+,水解能力下降.
③解释乙同学的实验现象在此酸性条件下NO3-不能氧化Cu.
(3)请你设计更简便可行的实验方案,帮助甲同学达到实验目的将铜片放入0.5mol/L氯化铁溶液中.
Ⅱ.聚合氯化铁铝(简称PAFC),其化学通式为[FexAly(OH)aClb•zH2O]m.某同学为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准确称取4.505 0g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稀氨水,过滤,将滤渣灼烧至质量不再变化,得到2.330 0g固体.②另准确称取等质量样品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适量Zn粉和稀硫酸,将Fe3+完全还原为Fe2+.用0.100 0mol•L-1标准KMnO4溶液滴定Fe2+,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0.00mL.③另准确称取等质量样品,用硝酸溶解后,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到4.305 0g白色沉淀.(相对原子质量或式量:Fe-56  Al-27  Cl-35.5  O-16  H-1  Fe2O3-160  Al2O3-102  AgCl-143.5  H2O-18)
(4)若滴定管在使用前未用KMnO4标准溶液润洗,测得的Al3+含量将偏低(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5)通过计算确定PAFC的化学式[FeAl3(OH)9Cl3•3H2O]m或FeAl3(OH)9Cl3•3H2O(写出计算过程;不要求写出反应方程式;m为聚合度,不必求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NiSO4•6H2O是一种绿色易溶于水的晶体,可由电镀废渣(除镍外,还含有铜、锌、铁等元素)为原料获得.操作步骤如下:

(1)向滤液Ⅰ中加入FeS是为了生成难溶于酸的硫化物沉淀而除去Cu2+、Zn2+等杂质,则除去Cu2+的离子方程式为:FeS+Cu2+=CuS+Fe2+
(2)对滤液Ⅱ的操作,请回答:
①往滤液Ⅱ中加入H2O2的离子方程式:2Fe2++H2O2+2H+=2Fe3++2 H2O
②调滤液ⅡpH的目的是除去Fe3+,其原理是Fe3++3H2O?Fe(OH)3+3H+,检验Fe3+是否除尽的操作和现象是:用试管取少量滤液Ⅲ,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无颜色变化,则Fe3+已除净
(3)滤液Ⅲ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iSO4,加Na2CO3过滤后得到NiCO3固体,再加适量稀硫酸溶解又生成NiSO4,这两步操作的目的是增大NiSO4的浓度,利于蒸发结晶(或富集NiSO4
(4)得到的NiSO4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一系列操作可得到NiSO4•6H2O晶体,请回答:
①为了提高产率,过滤后得到的母液要循环使用,则应该回流到流程中的d位置(填a、b、c、d)
②如果得到产品的纯度不够,则应该进行重结晶操作(填操作名称)
③理论上从100Kg 废渣(Ni元素含量为59%)中可回收NiSO4•6H2O的质量为227 Kg.(N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9,NiSO4•6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氯化亚铜(CuCl)常用作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催化剂,是一种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及稀硫酸;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绿色;见光则分解,变成褐色;下图是工业上以制作印刷电路的废液(含Fe3+、Cu2+、Fe2+、Cl-)生产CuCl的流程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产过程还可以与氯碱工业、硫酸工业生产相结合,工业生产硫酸的方法名称是接触法,现代氯碱工业的装置名称是离子交换膜电解槽.
(2)写出生产过程中XFeYHCl (填化学式)
(3)写出产生CuCl的化学方程式CuCl2+CuSO4+SO2+2H2O=2CuCl↓+2 H2SO4
(4)生产中为了提高CuCl产品的质量,采用抽滤或者减压过滤法快速过滤,析出的CuCl晶体不用水而用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是减少产品CuCl的损失;生产过程中调节溶液的pH不能过大的原因是防止CuCl的水解.
(5)在CuCl的生成过程中理论上不需要补充SO2气体,其理由是Cu+2H2SO4(浓)$\frac{\underline{\;\;△\;\;}}{\;}$ CuSO4+SO2↑+2H2O反应中生成的CuSO4和 SO2为1:1,CuCl2+CuSO4+SO2+2H2O=2CuCl↓+2 H2SO4反应中消耗CuSO4和SO2也为1﹕1,所以理论上不需要补充SO2气体.
(6)在CuCl的生成过程中除环境问题、安全问题外,还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是生产中应防止CuCl的氧化和见光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CoCl2•6H2O是一种饲料营养强化剂.以含钴废料(含少量Fe、Al等杂质)制取CoCl2•6H2O的一种新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
①钴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Cl=CoCl2+H2
②CoCl2•6H2O熔点86℃,易溶于水、乙醚等;常温下稳定无毒,加热至110~120℃时,失去结晶水变成有毒的无水氯化钴.
③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表:
沉淀物Fe(OH)3Fe(OH)2Co(OH)2Al(OH)3
开始沉淀2.37.57.63.4
完全沉淀4.19.79.25.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新工艺中,用“盐酸”代替原工艺中“盐酸与硝酸的混酸”直接溶解含钴废料,其主要优点为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防止大气污染;防止产品中混有硝酸盐(写两点).
(2)加入碳酸钠调节pH至a,a的范围是5.2~7.6;pH调至a后过滤,再用试剂X将滤液的pH调节至2-3,则所用的试剂X为盐酸.
(3)操作Ⅰ包含3个基本实验操作,它们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和过滤.
(4)制得的CoCl2•6H2O需减压烘干的原因是降低烘干温度,防止产品分解.
(5)为测定产品中CoCl2•6H2O含量,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样品溶于水,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过滤,并将沉淀烘干后称量其质量.通过计算发现产品中CoCl2•6H2O的质量分数大于100%,其原因可能是样品中含有NaCl杂质,CoCl2•6H2O烘干时失去了部分结晶水(写出两个原因).
(6)在实验室中,为了从上述产品中获得纯净的CoCl2•6H2O,常将制得的产品溶解于乙醚中,然后过滤、蒸馏(填实验操作)获得纯净的CoCl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粉煤灰中含有SiO2、Al2O3、Fe2O3等,某实验室对其进行处理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得到的“熟料”中可溶性的成分主要是NH4Fe(SO42、NH4Al(SO42等,写出生成NH4Fe(SO42的化学方程式Fe2O3+4NH4HSO4$\frac{\underline{\;400℃\;}}{\;}$2 NH4Fe(SO42+2NH3↑+3H2O.在物质分类体系中,NH4Fe(SO42、NH4Al(SO42不属于d(填字母).
a.硫酸盐         b.复盐        c.强电解质        d.共价化合物
(2)滤渣B的主要成分为SiO2,其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
(3)已知KSP[Fe(OH)3]=4×10-38,KSP[Al(OH)3]=1×10-33.为实现步骤③的实验目的,应使溶液中c(Fe3+)、c(Al3+)均小于或等于1×10-9 mol•L-1可认为完全沉淀,则溶液A至少应调节到pH=6;用NH4HCO3调节pH的实验原理为H++HCO3-=H2O+CO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实验室进行第④步操作时,所需的仪器是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玻璃棒、蒸发皿,得到的晶体主要成份是(NH42SO4(填化学式).第⑤步所加试剂D是NaOH溶液;第⑥步生成Al(OH)3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4]-+CO2+H2O=Al(OH)3↓+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