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0482  170490  170496  170500  170506  170508  170512  170518  170520  170526  170532  170536  170538  170542  170548  170550  170556  170560  170562  170566  170568  170572  170574  170576  170577  170578  170580  170581  170582  170584  170586  170590  170592  170596  170598  170602  170608  170610  170616  170620  170622  170626  170632  170638  170640  170646  170650  170652  170658  170662  170668  170676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对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可以与碱反应也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二氧化硅属于两性氧化物
B.火碱、苛性钾、纯碱都属于碱
C.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D.石油分馏、水的汽化、煤的液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油污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臭氧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能源
C.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的过程
D.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实现“煤变油”的Sasol间接液化工艺如图所示.

Sasol间接液化的原理是,利用蒸气完全打破煤的原有化学结构,气化产物中H2和CO的比例由通入O2的量来控制,利用合成气(H2+CO)生产汽油、柴油、甲醇和氨等,合成气也可转化成醛、酸、酯等多种产物.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①原料气需要净化 
②改变合成气中CO与H2的体积比,可以得到不同产物 
③用煤生成的燃油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H2n,它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④合成气循环利用 
⑤甲烷重整是物理变化 
⑥从合成气出发生产液态烃或醇类有机物是实现“煤变油”的有效途径.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冰醋酸中加水至配成醋酸稀溶液的过程中H+的浓度逐渐减少
B.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纯水中通入少量HCl气体后,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NaOH溶液时,消耗等浓度的稀硫酸的体积氨水比NaOH溶液多
D.室温下,pH=5的硫酸铵和pH=9醋酸钠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利用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依据上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天然气脱硫时的化学方程式是3H2S+2Fe(OH)3═Fe2S3+6H2O.
(2)图中CH4的第一次转化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是CH4+H2O?CO+3H2
(3)整个流程有三处循环,一是K2CO3(aq)循环,二是N2和H2循环,三是Fe(OH)3(填化学式)循环.
(4)K2CO3(aq)和 CO2反应在加压下进行,加压的理论依据是b(多选扣分).
a.熵增原理            b.勒夏特列原理            c.酸碱中和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frac{1}{2}$Cl2 (g)+$\frac{1}{2}$H2 (g)═HCl(g),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反应物的总能量B.a+b代表生成物的总能量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反应焓变△H=bkJ•mol-1 (b>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表:
实验序号温度0min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
1820℃1.00.800.670.570.500.500.50
2820℃c20.600.500.500.500.500.50
3800℃c30.920.750.630.600.600.60
4800℃1.00.200.200.200.200.200.20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min时间内平均速率为0.013mol•(L•min)-1
(2)在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1.0mol/L,反应经20min就到达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铝制容器可盛装冷的浓硫酸
B.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2OH-═2AlO2-+H2O
C.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D.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所以能用铝制容器存放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钾的原子质量就是钾的相对原子质量
B.一个硫原子的实际质量约等于$\frac{32}{(6.02×1{0}^{23})}$g
C.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g
D.17g OH-中所含电子数为9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