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0629  170637  170643  170647  170653  170655  170659  170665  170667  170673  170679  170683  170685  170689  170695  170697  170703  170707  170709  170713  170715  170719  170721  170723  170724  170725  170727  170728  170729  170731  170733  170737  170739  170743  170745  170749  170755  170757  170763  170767  170769  170773  170779  170785  170787  170793  170797  170799  170805  170809  170815  170823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较多的Cu2+和较少的Na+以及部分泥沙.为了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厂计划从废水中回收绿矾和金属铜.请根据流程图完成实验方案.

(1)操作1的名称过滤,在实验室完成该操作所需要的实验用品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还有漏斗、玻璃棒、滤纸等.
(2)写出加入试剂或药品的名称:试剂1铁粉,试剂2稀硫酸.
(3)滤渣1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Fe 和Cu,滤渣2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Cu,滤液1中所含离子有Fe2+、SO42-和Na+
(4)在澄清溶液中加入试剂1后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Cu2+=Fe2++Cu.
(5)物质1中加入试剂2后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通常悬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汞的含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的产物Cu2HgI4中,Hg的化合价为+2
B.上述反应中CuI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上述反应中Hg元素与Cu元素均被氧化
D.上述反应中生成 64gCu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B.食盐C.纯碱D.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外观与食盐相似的食品添加剂.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用如下装置(已省略夹持装置)制NaNO2
已知:2NO+Na2O2═2NaNO2;  2NO2+Na2O2═2NaNO3
(1)仪器甲的名称是分液漏斗.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NO.
(2)装置D可将剩余的NO氧化成N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NO+3MnO4-+4H+=5NO3-+3Mn2++2H2O.
(3)使用气密性良好的上述装置进行实验,NaNO2的纯度较低.为提高NaNO2纯度,需要对上述实验装置的A与B间进行改进,请作图表示其改进措施(图中须标出所用试剂名称)
【实验Ⅱ】利用目视比色法(比较溶液颜色深浅以测定物质浓度)测定泡菜样品中NaNO2的含量.
步骤i:在5个有编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NaNO2溶液,各加入1mL的M溶液(M遇NaNO2呈紫红色,NaNO2浓度越大颜色越深),再加蒸馏水至总体积均为l0mL并振荡,制成标准色阶.
试管编号
NaNO2含量/mg•L-1020406080
步骤ii:取1kg泡菜样品,经处理得1L待测液X.
步骤ⅲ:取5mL待测液X,加入1mL M溶液,加蒸馏水至10mL振荡,与标准色阶比较.
(4)步骤iii比较结果与④号色阶颜色相同,此泡菜样品中NaNO2的含量为120mg•kg-1
(5)用目视比色法证明泡菜中加入维生素C可以降低NaNO2的含量.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维生素C可以降低泡菜中NaNO2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乙烯和丙烯按1:1(物质的量)聚合时,生成聚合乙丙树脂,该聚合物的结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实验室需配制80mL 0.5mol/L Na2CO3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5.3 g固体Na2CO3
(2)配制溶液应选用100 mL容量瓶,在其使用之前,首先要查漏;
(3)实验中除了托盘天平(带砝码、镊子)、药匙、量筒、容量瓶(所需规格)外,还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胶头滴管;
(4)配制溶液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FED(填字母,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15mL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
B.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所需质量的Na2CO3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约40mL),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全部溶解,冷却至室温
C.将已冷却的Na2CO3溶液沿玻璃棒小心的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的玻璃塞盖紧,反复上下颠倒,充分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cm~2cm处
(5)若出现下列情况,对所配溶液的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时的洗涤液被倒入废液缸偏低;
②转移Na2CO3溶液前,容量瓶内残留少量蒸馏水无影响;
③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偏低;
④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偏高;
⑤溶液定容摇匀后,倒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溶液流出无影响.
(6)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定容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正确处理的方法是C(填选项的字母).
A.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B.小心加热容量瓶,水经蒸发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C.宣告实验失败,洗净容量瓶后重新配制
D.向容量瓶中补充加入一定质量的固体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对于反应2SO2+O2?2SO3达化学平衡状态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变某一条件,使v(正)、v(逆)均改变,化学平衡一定移动
B.改变某一条件,使v′(正)>v′(逆)不变,化学平衡一定逆向移动
C.改变某一条件,使v′(正)增大,v′(逆)不变,化学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D.改变某一条件后,v′(正)、v′(逆)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时,化学平衡不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A、B、C、D、E、F为六种20号以前的元素,其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B同周期,两者相隔一元素;B、D同主族相邻,A、B、D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为和30.已知A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E能形成CE型化合物.已知E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F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已知它的最外不止一个电子.回答:
(1)写出各元素名称:碳、氧、钠、硫、氯
(2)A、D、E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用化学式填空,下同)HClO4>H2SO4>H2CO3
(3)比较A、B气态氧化物的稳定性:CH4<H2O
(4)比较D、E氢化物的还原性:H2S>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巴豆酸的结构式为:CH3-CH=CH-COOH  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 ③纯碱溶液; ④丙醇; ⑤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试根据其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组是(  )
A.②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对分子的性质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很稳定(1000℃以上才会部分分解)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氢键所致
B.乳酸( )有一对手性异构体,因为其分子中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C.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甲烷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
D.由图知酸性:H3PO4>HClO,因为H3PO4的非羟基氧原子数大于次氯酸的非羟基氧原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