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0650  170658  170664  170668  170674  170676  170680  170686  170688  170694  170700  170704  170706  170710  170716  170718  170724  170728  170730  170734  170736  170740  170742  170744  170745  170746  170748  170749  170750  170752  170754  170758  170760  170764  170766  170770  170776  170778  170784  170788  170790  170794  170800  170806  170808  170814  170818  170820  170826  170830  170836  170844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学习小组围绕氯气设计了系列实验.
(1)用如图装置A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口活塞(或将漏斗口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左手顶住漏斗球,右手转动颈部活塞控制加液.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HCl;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B中长颈漏斗下端导管中液面会上升,形成水柱.
(3)为检验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使氯气依次通过I、Ⅱ、Ⅲ三种物质,物质的顺序正确的是:D.
ABCD
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硅胶浓硫酸无水氯化钙
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
(4)为了进一步比较氧化性强弱,将一定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后,再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整个过程中肯定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
A.水层显棕黄色   B.水层无色   C.四氯化碳层显红棕色    D.四氯化碳层无色
(5)查阅资料后小组发现,氯气、浓硝酸、酸性高锰酸钾等都是常用的强氧化剂,但工业上氧化卤水中I-选择了价格并不便宜的亚硝酸钠,排除环境方面的因素,可能的原因是:氯气、浓硝酸、酸性高锰酸钾等氧化性太强,还能继续氧化碘单质
(6)有人提出,工业上为防止污染空气,可用足量的NaHSO3溶液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HSO3-+Cl2+H2O═SO42-+2Cl-+3H+(或4HSO3-+Cl2═SO42-+2Cl-+3SO2↑+2H2O).判断改用NaHSO3溶液是否可行:否(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中和滴定中,下列操作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滴定管时,滴定管必须用待装液润洗2~3次
B.酸式滴定管不能盛装碱液,碱式滴定管不能盛装酸液或强氧化性溶液
C.盛装准确量取的待测液的锥形瓶应预先用待测液润洗
D.滴定终点时,若不慎滴入过量标准溶液,可用装有待测液的滴定管再滴入一定量进行调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食盐中的加碘剂选用的是碘酸钾(KIO3)而不是碘化钾(KI).实验室可用采用如图1实验流程制备碘酸钾.
(1)操作①和操作③的名称分别为过滤、蒸馏.操作②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
(2)由单质碘制备碘酸钾的离子方程式为I2+5Cl2+12OH-=2IO3-+10Cl-+6H2O.
(3)问题讨论:在选择试剂X时,甲同学只选择了H2O2,乙同学除了选择H2O2外还加入了少量H2SO4,并做如下实验:
所选试剂XH2O2H2O2,少量稀H2SO4
操作向5mLM和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mL H2O2向5mLM和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mL H2O2,再加少量稀H2SO4
实验现象几秒钟后,溶液呈现很淡的蓝色溶液立刻呈现较深的蓝色
①根据乙同学选择的试剂X,写出M→N离子方程式2I-+H2O2+2H+=I2+2H2O;
②由甲、乙两同学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到的结论是:溶液的酸碱性会影响H2O2的氧化能力.
(4)实验探究:受(3)实验的启发,甲、乙同学继续探究KI固体在空气中放置变质的原因.
甲同学认为:KI变质只与空气中的O2和H2O有关;
乙同学认为:KI变质除了与O2和H2O有关外,还应与空气中的某种气体成分Y有关.
甲、乙同学分别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取出燃烧匙中的固体,在试管中溶于淀粉溶液,结构发现甲同学试管中溶液未变蓝,而乙同学试管中溶液明显变蓝.
①气体Y为CO2(填化学式).
②KI固体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4KI+O2+2CO2=2K2CO3+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1(左)是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实验时,B中灰色的铁粉变为黑色,且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是一种可溶于稀盐酸的较复杂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rac{\underline{\;\;△\;\;}}{\;}$Fe3O4+4H2
(2)反应前后A中投放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3)气体需要干燥,连接玻璃管B 的应该是干燥管的M(“M”或“N”)端,气体收集装置可以是如图2中的BD
A.A装置   B.B装置    C.C装置从a管进气体    D.C装置从b管进气体
(4)图2气体收集装置,可以用如图3所示装置代替,在X口点燃收集到的气体即可检验H2的存在.实验开始时,打开K1、K2,关闭K3,使反应先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必须进行氢气的验纯操作,方可关闭K2、打开K3,再收集气体并点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实验中可将适量浓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1所示).
(1)配制质量分数20%的硫酸需要100mL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和717.6ml蒸馏水.配制所需仪器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玻璃棒.
(2)图2是图1的改进装置,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方案1:以空气为氧化剂.将铜粉在某仪器A中反复灼烧,使铜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等,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CuSO4•5H2O晶体.
方案2: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向反应液中加Fe2(SO43,即发生反应.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先加物质甲、后加物质乙,取样检验后,过滤、蒸发、结晶,滤渣可循环使用.[已知Fe(OH)2、Fe(OH)3和Cu(OH)2完全沉淀时的pH分别为9.6、3.7、6.4.]
(3)方案1中的A仪器名称是坩埚.
(4)方案2中物质甲可以是f (选填答案编号,下同),物质乙可以是bc.
a.Cu     b.CuCO3      c.CuO        d.氨水     e.氯水     f.双氧水
(5)用铜粉制硫酸,上述方案1、方案2都不是十分理想,一种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在氧气存在时用热稀硫酸与铜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2Cu+O2+2H2SO4$\frac{\underline{\;\;△\;\;}}{\;}$2Cu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从废钒催化剂(主要成分V2O5、VOSO4、K2SO4、SiO2和Fe2O3等)中回收V2O5的一种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废渣的主要成分是SiO2
(2)②、③中的变化过程可简化为(下式中的R表示VO2+或Fe3+,HA表示有机萃取剂的主要成分):
R2(SO4n(水层)+2n HA(有机层)?2RAn(有机层)+n H2SO4(水层).②中萃取时必须加入适量碱,其原因是加入碱中和产生的酸,平衡右移,提高钒的萃取率;③中反萃取时加入的X试剂是硫酸.
(3)完成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lO3-+6VO2++6H+═6VO3++1(Cl-)+3(H2O)
(4)25℃时,取样进行实验分析,得到钒沉淀率和溶液pH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pH1.31.41.51.61.71.81.92.02.1
钒沉淀率/%88.194.896.598.098.898.896.493.189.3
试判断在实际生产时,⑤中加入氨水调节溶液的最佳pH为1.7;若钒沉淀率为93.1%时不产生Fe(OH)3沉淀,则溶液中c(Fe3+)<2.6×10-3.(已知:25℃时,Ksp(Fe(OH)3)=2.6×10-39.)
(5)写出废液Y中除H+之外的两种阳离子:Fe3+、VO3+、NH4+、K+(任写两种即可).
(6)生产时,将②中的酸性萃余液循环用于①中的水浸.在整个工艺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还有有机萃取剂、氨水(或氨气).
(7)全矾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能储存和高效转化装置(如图所示,a、b均为惰性电极),已知:V2+为紫色,V3+为绿色,VO2+为蓝色,VO2+为黄色.当充电时,右槽溶液颜色由绿色变为紫色.则:

①全矾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为:VO2++V2++2H+ $?_{()电}^{()电}$VO2++H2O+V3+(请在可逆符号两侧的括号中填“充”、“放”)此时,b极接直流电源负极.
②放电过程中,a极的反应式为VO2++2H++e-=VO2++H2O,当转移1.0mol电子时共有1.0mol H+从右槽迁移进左槽(填“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作原料来制备硝酸铜.为了节约原料和防止污染环境,宜采取的方法是(  )
A.Cu$→_{△}^{H_{2}SO_{4}(浓)}$Cu(NO32B.Cu$→_{△}^{空气}$CuO$\stackrel{HNO_{3}(稀)}{→}$Cu(NO32
C.Cu$\stackrel{HNO_{3}(稀)}{→}$Cu(NO32D.Cu$\stackrel{HNO_{3}(浓)}{→}$Cu(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锂被誉为“金属味精”,以LiCoO2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源.工业上常以β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AlSi2O6,还含有FeO、MgO、CaO等杂质)为原料来制取金属锂.其中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金属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
氢氧化物Fe(OH)3Al(OH)3Mg(OH)2
开始沉淀pH2.73.79.6
完全沉淀pH3.74.7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Ⅰ中有电子转移的化学方程式2FeO+4H2SO4=Fe2(SO43+SO2↑+H2O;
(2)反应Ⅱ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除去反应Ⅰ中过量的H2SO4,控制pH,使Fe3+、Al3+完全沉淀;
(3)有同学认为在反应Ⅲ中只需加入碳酸钠溶液也能达成该步骤的目的,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不能,离子不能完全除去;
(4)上述流程蒸发浓缩环节,若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当蒸发浓缩至晶体膜出现时,就可停止该操作.
(5)Li与Mg、Be与Al、B与Si这三对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相应的两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称为对角线规则.步骤③中电解时,阳极产生的氯气中会混有少量氧气,原因是加热蒸干LiCl溶液时,LiCl有少量水解生成LiOH,受热分解生成Li2O,电解时产生O2
(6)请设计一种从水洗后的矿泥中分离出Al2O3的流程:矿泥$→_{过滤}^{足量NaOH}$滤液$\stackrel{足量二氧化碳}{→}$氢氧化铝$\stackrel{△}{→}$Al2O3(流程常用的表示方式为:A$→_{实验操作}^{反应试剂}$B…$→_{实验操作}^{反应试剂}$目标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已知:BaSO4(s)+4C(s)$\stackrel{高温}{→}$4CO(g)+BaS(s).工业上以重晶石矿(主要成分BaSO4,杂质为Fe2O3、SiO2)为原料,通过下列流程生产氯化钡晶体(BaCl2•nH2O).

回答下列问题:
(1)不溶物A的化学式是SiO2;若在实验室进行焙烧时,所产生的气体的处理方法是c.
a.用NaOH溶液吸收     b.用浓硫酸吸收      c.点燃
(2)用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数来表示的浓度叫质量-体积浓度,可以用g/L表示,现用38%的浓盐酸配制含溶质109.5g/L的稀盐酸500mL,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玻璃棒还有烧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沉淀反应中所加的试剂R可以是下列试剂中的b.
a.NaOH溶液    b.BaO固体   c.氨水     d.生石灰
证明沉淀已经完全的方法是取上层清液于小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沉淀产生,说明沉淀完全.
(4)设计一个实验确定产品氯化钡晶体(BaCl2•nH2O)中的n值,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称量样品 ②加热 ③置于干燥器(填仪器名称)中冷却 ④称量 ⑤恒重操作.
恒重操作是指再进行加热、冷却、称量,直到连续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差不超过0.001g为止;
第③步物品之所以放在该仪器中进行实验的原因是防止冷却过程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造成实验误差.
(5)将重晶石矿与碳以及氯化钙共同焙烧,可以直接得到氯化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BaSO4+4C+CaCl2$\stackrel{高温}{→}$4CO+CaS+BaCl2.请你完善下列从焙烧后的固体中分离得到氯化钡晶体的实验流程的设计(已知硫化钙不溶于水,易溶于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俗名大苏打、海波,常用于除卤剂和定影剂.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极不稳定:S2O${\;}_{3}^{2-}$+2H+=H2O+SO2↑+S↓.以Na2S、Na2SO3和浓盐酸为原料.在60℃-80℃用新制的S与Na2SO3反应可制取Na2S2O3;实验装置如图.(已知H2SO3酸性比H2S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试剂的名称:X亚硫酸钠;装置B,D的作用是:B除去SO2气体中的HCl杂质,D防止E中液体倒流(或防止倒吸、或安全瓶均可).
(2)实验开始时,为使反应有效地进行,下列实验操作的顺序是:③①②(填编号)
①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烧瓶中加入液体;②点燃装置A的酒精灯加热;③点燃装置C的酒精灯加热.
(3)反应开始后,装置C锥形瓶中的溶液先变浑浊,出现浑浊现象的原因是:Na2S+SO2+H2O=Na2SO3+H2S、2H2S+SO2=2H2O+3S↓(或2H2S+H2SO3=3H2O+3S↓)(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当溶液变澄清时,停止反应;然后将所得混合液趁热过滤,经加热蒸发、冷却得到硫代硫酸钠晶体.
(4)实验时,也可先在装置C的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X和Y的混合物,然后按第(2)第(3)步制取Na2S2O3.要使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则X、Y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