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0760  170768  170774  170778  170784  170786  170790  170796  170798  170804  170810  170814  170816  170820  170826  170828  170834  170838  170840  170844  170846  170850  170852  170854  170855  170856  170858  170859  170860  170862  170864  170868  170870  170874  170876  170880  170886  170888  170894  170898  170900  170904  170910  170916  170918  170924  170928  170930  170936  170940  170946  170954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1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丁烷裂解的实验流程.(注:CuO能将烃氧化成CO2和H2O,G后面装置与答题无关,铁架台等已省略.)按图连好装置后,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有:①给D、G装置加热;②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③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等…

(1)这三步操作的先后顺序依次是②③①
(2)B装置所起的作用是通过观察气泡,调节K,控制气体流速
(3)假定丁烷按C4H10→C2H6+C2H4和C4H10→CH4+C3H6的方式完全裂解,当(E+F)装置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0.7g,G装置的质量减少了1.76g,则丁烷的裂解产物中,甲烷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假定流经D、G装置中的气体能完全反应)
(4)若对E装置中的混合物再按图2流程实验:
①分离操作Ⅰ和Ⅱ的名称分别是:Ⅰ分液分液Ⅱ蒸馏
Na2SO3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SO2+Br2+2H2O=SO42-+2Br-+4H+
②已知B的碳原子数大于A的碳原子数,请写出B的结构简式CH2BrCHBr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烷烃的名称为2,2,4,4-四甲基-3,3,5-三乙基己烷
B.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C.化合物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所得溶液加碱加热后有NH3生成
D.桶烯()与苯乙烯(C6H5CH=CH2)互为同分异构体,均属于芳香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Cl2能将Fe2+氧化为Fe3+.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某学习小组欲研究Br2和I2能否将Fe2+氧化为Fe3+,研究过程如下:
I.理论预测
甲同学认为Br2和I2都可能将Fe2+氧化为Fe3+;乙同学认为Br2和I2可能都不会将Fe2+氧化为Fe3+;丙同学认为还有一种可能.
丙同学的观点是Br2能将Fe2+氧化为Fe3+,I2可能不行.
Ⅱ.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现象
向试管A中加入2mLFeCl2溶液,滴加少量溴水,振荡溶液变为黄色
滴加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向试管B中加入2mL FeCl2溶液和0.5mL苯,将胶头滴管伸入下层溶液,加入约0.5mL稀碘水溶液变为黄色
滴加少量KSCN溶液溶液没有出现红色
Ⅲ.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1)甲同学认为实验一中现象说明溴水能将Fe2+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Br2=2Fe3++2Br-
(2)乙同学认为实验二更严谨,试管B中加入苯的目的是加入苯能起到液封的作用,减少空气对实验的干扰.
(3)参照实验二改进实验一后,实验现象与原来一致.综合上述实验中的现象,可判断Cl2、Br2、I2和Fe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Br2>Fe3+>I2
(4)用原子结构解释Cl2、Br2、I2化学性质递变的原因是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现象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
打开弹簧夹,通入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stackrel{△}{→}$CuSO4+SO2↑+2H2O.
(2)C中白色沉淀是Ba2SO4,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还原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2NO+O2=2NO2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通N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NaHSO3溶液.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甲--有大量白色沉淀;乙--有少量白色沉淀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甲:SO42-+Ba2+→BaSO4↓,乙:2Ba2++2SO2+O2+2H2O→2BaSO4↓+4H+
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O2的量.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学习小组探究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并验证产物.
实验原理:CH3CH2Br+NaOH$\stackrel{醇}{→}$CH2=CH2↑+NaBr+H2O
实验过程:组装如图所示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向烧瓶中注入10mL溴乙烷和15mL饱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微热,观察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酸性KMnO4溶液颜色褪去.
(1)甲同学认为酸性KMnO4溶液颜色褪去说明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生成了乙烯;而乙同学却认为甲同学的说法不严谨,请说明原因:乙醇易挥发,挥发出来的乙醇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丙同学认为只要对实验装置进行适当改进,即可避免对乙烯气体检验的干扰,改进方法:在小试管之前增加一个盛有冷水的洗气瓶.
改进实验装置后,再次进行实验,却又发现小试管中溶液颜色褪色不明显.该小组再次查阅资料,对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资料一:溴乙烷于55℃时,在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的百分比为99%,而消去反应产物仅为1%.
资料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比较适宜的反应温度为90℃~110℃,在该范围,温度越高,产生乙烯的速率越快.
资料三:溴乙烷的沸点:38.2℃.
(3)结合资料一、二可知,丙同学改进实验装置后,溶液颜色褪色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反应温度较低,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Br+NaOH$\stackrel{55℃}{→}$CH3CH2OH+NaBr.
(4)结合资料二、三,你认为还应该在实验装置中增加的两种仪器是①冷凝管(或者用较长的导气管).②量程为200℃温度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学生甲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
①用砂纸摩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
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
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
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②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镁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无色气体
④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D、剧烈反应,产生无色气体
⑤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验证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滤纸
药品:镁带、钠、铝条、2mol•L-1的盐酸、NaOH溶液、蒸馏水、酚酞、AlCl3溶液
(3)实验内容:(填写题给信息表中的序号)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填写序号)
B
A
D
C
E
(4)实验结论: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5)为了用实验的方法验证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学生乙设计了一种不同于学生甲的方法:
学生甲:用2mol•L-1盐酸作试剂,比较镁和铝与盐酸反应的情况
学生乙:用水作试剂,比较镁和铝与水反应的情况
试判断学生乙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不合理,原因是常温下镁和铝几乎不和水发生反应,而和酸反应较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为探究苯与溴的取代反应,甲用如图装置I进行如下实验:

将一定量的苯和溴放在烧瓶中,同时加入少量铁屑做催化剂,3-5分钟后发现滴有AgNO3的锥形瓶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即证明苯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1)装置I中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Br2═2FeBr3
(2)①中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冷凝回流.
(3)要想得到纯净的产物,可用稀NaOH溶液,蒸馏水洗涤.洗涤分离粗产品应使用的最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检验产物已纯净的方法是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液,加入稀HNO3,再加入AgNO3溶液,溶液不浑浊说明产品已洗净.
(4)乙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Ⅱ,并用下列某些试剂完成该实验.可选用的试剂是:苯、液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四氯化碳.a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 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那试管b中应加入四氯化碳,试管c中应加入AgNO3溶液.
(5)比较两套装置,装置Ⅱ的两个优点是①控制反应进行②防止倒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化学小组模拟工业生产制取HNO3,设计如图A-F所示装置,其中a为一个可持续鼓入空气的橡皮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frac{\underline{\;\;△\;\;}}{\;}$2NH3↑+CaCl2+2H2O.
(2)实验结束后,关闭止水夹b、c,将装置D,浸入冰水中,现象是颜色变浅
(3)装置C中浓H2SO4的作用是干燥气体,吸收多余的NH3
(4)请你帮助该化学小组设计实验室制取NH3的另一方案加热浓氨水制取NH3或向NaOH或CaO固体上滴加浓氨水制取NH3
(5)干燥管中的碱石灰用于干燥NH3,某同学思考是否可用无
水氯化钙代替碱石灰,并设计图G所示装置(仪器固定装置省略未画)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烧瓶收集满干燥的氨气,立即塞上如图所示的橡胶塞.
②正立烧瓶,使无水氯化钙固体滑入烧瓶底部,摇动,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膨胀,由此,该同学得出结论:不能用CaCl2代替碱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镁铝合金质优体轻,又不易锈蚀,被大量用于航空工业、造船工业、日用化工等领域.下列关于镁铝合金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此合金的熔点比镁和铝的熔点都高
B.此合金能全部溶解于稀盐酸中
C.此合金能全部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D.此合金的硬度比镁和铝的硬度都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2014年5月,科学家确认发现了117号元素,元素符号Uus,未命名.若将元素周期表的“一列”看作“一族”,则对117号元素的相关表述或性质推断错误的是(  )
A.属卤族元素B.属第17族元素C.属非金属元素D.有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