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0909  170917  170923  170927  170933  170935  170939  170945  170947  170953  170959  170963  170965  170969  170975  170977  170983  170987  170989  170993  170995  170999  171001  171003  171004  171005  171007  171008  171009  171011  171013  171017  171019  171023  171025  171029  171035  171037  171043  171047  171049  171053  171059  171065  171067  171073  171077  171079  171085  171089  171095  171103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的热量为121kJ,且氧气中1mo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为496kJ,水蒸气中1molH-O键形成放出热量为463KJ,则氢气中2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436kJB.557kJC.872kJD.181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化合物丙可由如下反应得到:C4H10O$→_{△}^{浓H_{2}SO_{4}}$C4H8$→_{溶剂CCl_{4}}^{Br_{2}}$C4H6Br2.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  )
A.CH3CH(CH2Br)2B.(CH32C Br CH2 Br
C.C2H5CH Br CH2 BrD.CH3(CH Br)2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学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苯和液溴的反应并制备溴苯.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F夹,打开C夹,向装有少量苯的三颈烧瓶的A口加少量液溴,再加入少量铁屑,塞住A口,则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D、E试管内出现的现象分别为石蕊溶液变红;出现淡黄色沉淀.
(3)三颈烧瓶右侧导管特别长,除导气外还起的作用是冷凝回流.
(4)待三颈烧瓶中的反应进行到仍有气泡冒出时松开F夹,关闭C夹,可以看到的现象是与F相连的广口瓶中NaOH溶液流入烧瓶.
(5)反应结束后将三颈烧瓶中的溴苯分离出来的实验方法是分液(铁屑已分离),此时溴苯中还含有少量的苯,除去苯应采用的方法是蒸馏.流,提高原料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可逆反应H2(g)+I2(g)?2HI(g) 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标志是(  )
A.混合气体的体积恒定不变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D.I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与H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为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I.取5mL 0.1mol/L的KI溶液,滴加几滴FeCl3稀溶液(已知:2Fe3++2I-═I2+2Fe2+
Ⅱ.继续加入2mL CCl4振荡.Ⅲ.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
(1)探究活动I的实验现象为溶液呈棕黄色;探究活动Ⅱ的实验现象为溶液分层,下层CCl4层呈紫红色.
(2)探究活动Ⅲ的意图是通过生成血红色的Fe(SCN)3溶液,验证有Fe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但在实验中却未见溶液呈血红色.对此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Fe3+全部转化为Fe2+
猜想二:生成的Fe(SCN)3浓度极小,其颜色肉眼无法观察.
为了验证猜想,查阅资料获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微溶于水,Fe(SCN)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Fe(SCN)3在乙醚中与在水中呈现的颜色相同;
信息二:Fe3+可与[Fe(CN)6]4-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4[Fe(CN)6](黄色)溶液检验Fe3+的灵敏度比用KSCN更高.结合新信息,现设计以下实验方案验证猜想:
ⅰ.请完成下表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实 验 操 作
现 象 和 结 论
步骤一: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2滴K4[Fe(CN)6]若产生①蓝色沉淀,
则②猜想一不成立;

步骤二:往探究Ⅲ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乙醚,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若③乙醚层呈血红色,
则④猜想二成立;
ⅱ.写出实验操作“步骤一”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3++3[Fe(CN)6]4-═Fe4[Fe(CN)6]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小苏打(NaHCO3)试样中含有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为测定试样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w(NaHCO3),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
Ⅰ、按图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Ⅱ、将试样m1g放入硬质玻璃管中,装置B、C、D中药品如图,已知加药品后装置B的质量为m2g、装置C的质量为m3g;
Ⅲ、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样,直到B装置中无气泡冒出后,打开活塞a向装置中通入N2,一段时间后,撤掉酒精灯,关闭活塞a;
Ⅳ、称得装置B的质量为m4g、装置C的质量为m5g.
请回答以下问题(装置中原有空气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Na2CO3•10H2O$\frac{\underline{\;\;△\;\;}}{\;}$Na2CO3+10H2O.
(2)装置C的作用为吸收反应生成的水蒸气.装置D的作用为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3)实验过程中通入N2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全部排出被装置BC全部吸收.
(4)用下列各项所提供的数据能计算出w(NaHCO3)的是bce(填选项字母).
序号abcde
数据m1、m2、m3m2、m3、m4、m5m1、m2、m4m1、m4、m5m1、m2、m5
(5)实验结束后发现装置A中硬质玻璃管右端有水珠,你认为利用实验中所提供的数据还能否得到准确的w(NaHCO3),若能,则w(NaHCO3)的计算式为:$\frac{42({m}_{5}-{m}_{3})}{11m{\;}_{1}}$×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观察图A、B,回答下列问题:
(1)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可观察到锌片上有气泡,再平行插入一块铜片,可观察到铜片没有(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见图A),组成一个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2)如果烧杯中最初装入的是500mL 2mol•L-1的稀硫酸溶液,构成铜锌原电池(见图B,假设产生的气体没有损失,锌失去的电子完全沿导线到铜电极),当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11.2L的氢气时,锌反应掉32.5克,转移电子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1)甲烷的结构式是.乙烯的电子式是.将6.72L(标准状况)乙烯和甲烷的混合气通入足量的溴水中,充分反应后,溴水的质量增加了1.4g,原混合气体中乙烯和甲烷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5
(2)在烷烃分子中,每增加一个碳原子,1mol烷烃完全燃烧需要多消耗氧气(填字母)B
A.1mol       B.1.5mol        C.2mol         D.2.5mol
(3)乙醇分子内有四种不同的化学键(如图),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会断裂不同的化学键,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时乙醇分子中断裂的化学键.
A.乙醇在热的铜丝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2CH3CH2OH+O2 $→_{△}^{Cu}$2CH3CHO+2H2O,断裂(填序号)①和③化学键;
B.乙醇中投入钠粒冒气泡:2C2H5OH+2Na→2C2H5ONa+H2↑,断裂(填序号)③化学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化学实验要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某实验小组对“铜与浓硝酸反应”进行了探究性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与装置Ⅰ相比,装置Ⅱ的优点是无氮的氧化物逸出,避免了对空气的污染,装置Ⅲ除具有装置Ⅱ的优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随时进行,随时停止.
(3)在装置Ⅲ中,若使NO2气体充满烧瓶,应先关闭弹簧夹c,再打开弹簧夹a、b;
当气体充满烧瓶后,将铜丝提起,然后把a、b、c都关闭,并把烧瓶置于冰水中,下列情况不变的是BD.
[已知:二氧化氮气体在温度降低时,有利于部分转化为无色的四氧化二氮(N2O4)气体;
2NO2?N2O4]
A.颜色       B.质量    C.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密度        E.压强
(4)为了验证NO2与水的反应,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的操作是关闭a和c,打开b,对烧瓶进行水浴加热,待气体不再放出时关闭b,停止加热,打开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用如图装置可以完成一系列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若在装置A中选用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制取SO2气体(根据需要可以加热),并通过装置B完成表中所设计实验,请填写表中空白:
B中棉花的位置
所蘸试剂石蕊试液品红溶液淀粉和碘
水混合液
氢硫酸
现象ab褪色浅黄色
体现SO2的性质cdef
Ⅱ.若在装置A中选用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制取HCl气体,装置B中的四处棉花依次做如下处理:①包有某固体物质、②蘸有KI溶液、③蘸有石蕊溶液、④蘸有浓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P中所盛试剂为浓硫酸.
(2)反应开始后,观察到②处有棕黄色物质产生,写出②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I-=2Cl-+I2;①处包有的某固体物质可能是b.
a.MnO2     b.KMnO4c.KCl     d.Cu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在③处能观察到的现象为先变红后褪色.
(4)反应较长时间后,②处棕黄色褪去,生成无色的IO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Cl2+I2+6H2O=12H++2IO3-+10Cl-
(5)Ⅰ.Ⅱ两实验中尾气均可采用NaOH溶液吸收.(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