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1112  171120  171126  171130  171136  171138  171142  171148  171150  171156  171162  171166  171168  171172  171178  171180  171186  171190  171192  171196  171198  171202  171204  171206  171207  171208  171210  171211  171212  171214  171216  171220  171222  171226  171228  171232  171238  171240  171246  171250  171252  171256  171262  171268  171270  171276  171280  171282  171288  171292  171298  171306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同学欲用NaOH固体配制成500mL 0.5mol/L的NaOH溶液.
(1)所需NaOH的质量为10.0g.
(2)在配制该溶液的过程中除需要天平、药匙、烧杯、500mL容量瓶外,还所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3)下列操作可使所配NaOH溶液浓度偏小的是BD
A.配制前,容量瓶中没有干燥,瓶壁上有水滴
B.转移到容量瓶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学习化学关键是掌握一些化学学习方法及学科思想.实验室有一标签残缺的硫酸,怎样确定它是否是浓硫酸,你认为应该选用下述方法中的(  )方法.
A.讨论B.调查C.观察和实验D.上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氧化铝的两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2Na2SiO3+2NaAlO2+2H2O═Na2Al2Si2O8↓+4NaOH,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2)流程乙加入烧碱后Al2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3H2O=2Al(O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对一定量气体体积的探究.
已知1 mol不同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体积.
 化学式条件 1mol气体体积 
 H20℃,101kPa 22.4 
 O20℃,101kPa 22.4
 CO0℃,101kPa 22.4
 H20℃,202kPa 11.2 
 CO20℃,202kPa 11.2
 N2 273℃,202kPa 22.4
 NH3273℃,202kPa 22.4
(1)从上表分析得出的结论:①1 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②1 mol不同的气体,在不同的条件下,体积不一定(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相等.
(2)理论依据:相同条件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几乎相等,原因是:①分子大小相同,②分子间距相同.
(3)应用:在标准状况下,48g O3的体积为多少升?(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今有下列气体:H2、Cl2、O2、HCl、NH3、NO(难溶于水).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写下列空白:
(1)当烧瓶干燥时,从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是Cl2、O2、HCl,从B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是H2、NH3
(2)当烧瓶中装入洗液,用于洗气时,气体应从A口进入烧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试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B.配置0.100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C.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D.容量瓶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检漏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微波炉加热时,电炉内的微波场以极高的频率改变电场的方向,使水分子迅速摆动而产生热效应.在高频改变方向的电场中水分子会迅速摆动的原因是(  )
A.水分子具有极性共价键B.水分子中有共用电子对
C.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D.水分子是极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有机分子最简式的测定常采用燃烧法,其原理是电炉加热条件下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其装置如图.

完成下列问题:
(1)烧瓶B中为黑色固体,则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铜网的作用是将可能产生的少量CO进一步氧化成CO2
(3)F中的试剂最好是碱石灰.
(4)装置G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F中.
(5)在开始加热D之前,先打开夹子X,关闭夹子Y,通一段时间氧气.再关闭夹子X,打开夹子Y,然后开始加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6)称取1.80 g某有机物固体(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经上述方法测定,E管增重1.08 g,F管增重2.64 g,则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2O.如果要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还需测定的数据是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或摩尔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Na2O2的有关性质探究如下:向滴有酚酞的水中投入一定量的Na2O2,观察到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红,过一会儿溶液又变为无色,对上述实验中溶液变红,过一会儿又褪色的原因,甲、乙两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
甲同学认为是Na2O2与水反应放出氧气,氧气有氧化性,将酚酞氧化而使溶液褪色;
乙同学则认为是Na2O2与水反应时产生了H2O2,H2O2的强氧化性使酚酞褪色.
(1)写出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2)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证明白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3%的H2O2溶液并振荡.
①若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的红色褪去;
②甲同学针对乙同学的上述实验提出还应增做实验才能更直接证明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H2O2,甲同学提出要增加的实验是什么?在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足量过氧化钠,待反应完成后向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有气体放出,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有H2O2生成
(3)试设计简单实验证明甲同学解释是否正确(画出简易装置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 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