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1348  171356  171362  171366  171372  171374  171378  171384  171386  171392  171398  171402  171404  171408  171414  171416  171422  171426  171428  171432  171434  171438  171440  171442  171443  171444  171446  171447  171448  171450  171452  171456  171458  171462  171464  171468  171474  171476  171482  171486  171488  171492  171498  171504  171506  171512  171516  171518  171524  171528  171534  171542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将Na单质的性质与Fe单质的性质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分析其异同点,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B.实验法C.分类法D.比较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
C(s)+H2O(g)?CO(g)+H2(g)△H=+131.3kJ•mol-1,△S=+133.7J•(K•mol) -1
①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 有关.
②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bc  (填字母,下同)
a.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b.1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molH-O键
c.υ(CO)=υ(H2O)    
d.c(CO)=c(H2
(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
          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
需时间/min
H2OCOH2CO
1650241.62.45
2900120.41.63
3900abcdt
①实验1中以υ(CO2)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6mol/(L.min).
②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填“吸”或“放”)热反应
(3)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如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下列措施中能使c (CH3OH)增大的是cd.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CuI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以石墨作阴极,铜为阳极组成电解池,含有酚酞和淀粉KI的溶液作电解液,电解开始一段时间,阴极区溶液变红,阳极区为无色,电解相当长时间后,阳极区才呈深蓝色,则电解开始阶段的电极反应为(  )
A.阳极:Cu-2e-═Cu2+           阴极:Cu2++2e-═Cu
B.阳极:2Cu+2I--2e-═2CuI      阴极:2H++2e-═H2
C.阳极:2I--2e-═I2             阴极:2H++2e-═H2
D.阳极:4OH--4e-═2H2O+O2↑     阴极:4H++4e-═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装置可以制取乙炔,请填空:
(1)图中A管的作用是调节水面高度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CaC2+2H2O→C2H2↑+Ca(OH)2,为了避免反应太迅速,可采取的措施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
(2)若实验产生的气体有难闻的气味,这是因为乙炔中混有硫化氢气体,除去并检验该气体用硫酸铜溶液;
(3)乙炔通入溴水中观察到的现象为溴水褪色;
(4)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验纯,乙炔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火焰明亮伴有浓烈的黑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水溶液中,因为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微粒是(  )
A.CO${\;}_{3}^{2-}$、OH-、Na+、H+B.Al3+、Na${\;}_{\;}^{+}$、HCO${\;}_{3}^{-}$、Cl-
C.Ca2+、HCO${\;}_{3}^{-}$、OH-、SO${\;}_{4}^{2-}$D.S2-、H+、SO${\;}_{4}^{2-}$、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常温下,将NH4NO3溶于水得无色溶液,为使该溶液中的c(NH${\;}_{4}^{+}$):c(NO${\;}_{3}^{-}$)=1:1,可以采取的下列措施是(  )
A.加入适量的HNO3,抑制NH${\;}_{4}^{+}$水解B.加入适量的氨水,使溶液的pH等于7
C.再加入适量的NH4NO3(s)D.加入适量的NaOH,使溶液的pH等于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可逆反应3H2(g)+N2(g)?2NH3(g)△H<0,达到平衡后,为了使H2的转化率增大,下列选项中采用的三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降低压强,增加氮气B.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加入催化剂
C.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加氮气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分离出部分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已知可逆反应:Fe(s)+CO2(g)?FeO(s)+CO(g),其温度与平衡常数K的关系如表:
T(K)9381173
K1.472.15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O{\;}_{2})}{c(CO)}$.
(2)若该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再达平衡后判断:
①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充入氦气,平衡不移动(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③充入CO2并重新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从如图可知,在t1时改变了某种反应条件,使平衡发生移动,反应在t2时达到平衡,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选填编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CO2的浓度
c.减小CO2的浓度       d.使用催化剂
②如果在t3时增加CO2的量,t4时反应又处于新平衡状态,请在图画出t3~t5时间段的v变化曲线.
③下列不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选填编号).
a.v(CO2)=v(CO)              b.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
c.容器内气体质量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SO2是硫酸型酸雨的成因.空气中SO2在金属颗粒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生成SO3,继而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研究表明,若空气中还有较高浓度的氮氧化物(NOX),也能催化SO2的氧化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大气温度上升,且大气中SO2和O2浓度不变,能否增加SO2的转化速率能.(答“能”或“不能”)
(2)若大气温度上升,且大气中SO2和O2浓度不变,能否增加SO2的转化率不能.(答“能”或“不能”)
(3)保持大气温度不变,且大气中SO2和O2浓度不变,金属颗粒含量增加,能否增加SO2的转化率不能.(答“能”或“不能”)
(4)请用方程式表示氮氧化物(用NO2表示)催化SO2的氧化过程(已知反应分为两步进行):SO2+NO2=SO3+NO2NO+O2=2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常温下用pH为3的某酸溶液分别与pH都为11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a、b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b一定显中性B.a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C.a不可能显酸性D.b可能显碱性或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