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1406  171414  171420  171424  171430  171432  171436  171442  171444  171450  171456  171460  171462  171466  171472  171474  171480  171484  171486  171490  171492  171496  171498  171500  171501  171502  171504  171505  171506  171508  171510  171514  171516  171520  171522  171526  171532  171534  171540  171544  171546  171550  171556  171562  171564  171570  171574  171576  171582  171586  171592  171600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B.物质在变化中失去了电子,此物质中的某一元素化合价降低
C.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D.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模拟生产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Ⅰ)
2H2S(aq)+SO2(g)═3S(s)+2H2O(l) (Ⅱ)
S(s)+Na2SO3(aq)$\frac{\underline{\;\;△\;\;}}{\;}$Na2S2O3(aq) (Ⅲ)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装置E中为NaOH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2:1.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c.
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ad.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
(4)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32-+2H+═S↓+SO2↑+H2O
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选择填空:将铝的用途与性质搭配起来(每个选项只选用一次).
A.质轻  B.延展性好  C.易传热  D.易导电    E.氧化时放热
①太阳能热水器:C;②飞机:A;③焊接铁轨:E;④电缆:D;
⑤铝箔: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根据图中反应,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及①②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A是Fe2O3,B是Fe,C是Cu,D是FeCl2
(2)化学方程式:①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 2Fe+3CO2;②Fe+CuSO4═FeSO4+Cu③Fe+2HCl═FeCl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套管实验”是将一支较小的试管装入另一试管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两只或更多试管进行的实验.因其有许多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开发并应用于化学实验中.下面这个实验为“套管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小试管中部有沾上无水硫酸铜粉末的脱脂棉.请 观察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并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①烧杯A中有气泡冒出;②小试管中脱脂棉变成蓝色,试管内壁有水珠产生;③烧杯B中烧杯B中导气管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写出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化工厂为消除所排出的废气中氯气对环境的污染,将含氯气的废气通过含铁粉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即可有效地除去氯气,这一处理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FeCl2+Cl2=2FeCl3,2FeCl3+Fe=3FeCl2;处理过程中消耗的原料是铁粉还是氯化亚铁Fe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等质量的两份铝粉分别与足量的稀NaOH溶液和稀硫酸反应,若消耗两溶液的体积相等,则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1:2B.2:3C.3:2D.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小苏打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HCO3-+OH-═H2O+C02
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C.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氯水:2Fe2++Cl2═2Fe3++2Cl-
D.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CO2+CO32-+H2O═2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Na2S2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易溶于水,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
Ⅰ.制备Na2S2O3•5H2O   
反应原理:Na2SO3(aq)+S(s)$\frac{\underline{\;\;△\;\;}}{\;}$Na2S2O3(aq)
实验步骤:
①称取15g Na2SO3加入圆底烧瓶中,再加入80mL蒸馏水.另取5g研细的硫粉,用3mL 乙醇润湿,加入上述溶液中.
②安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去),水浴加热,微沸60min.
③趁热过滤,将滤液水浴加热浓缩,冷却析出Na2S2O3•5H2O,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回答问题:
(1)硫粉在反应前用乙醇润湿的目的是使硫粉易于分散到溶液中.
(2)仪器a的名称是冷凝管,其作用是冷凝回流.
(3)产品中除了有未反应的Na2SO3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Na2SO4.检验是否存在该杂质的方法是取少量产品溶于过量稀盐酸,过滤,向滤液中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产品中含有Na2SO4
(4)该实验一般控制在碱性环境下进行,否则产品发黄,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原因:S2O32?+2H+=S↓+SO2↑+H2O.
Ⅱ.测定产品纯度
准确称取W g产品,用适量蒸馏水溶解,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100 0mol•L-1碘的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原理为2S2O32-+I2═S4O62-+2I-
(5)滴定至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无色变为蓝色.
(6)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图,则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体积为18.10mL.产品的纯度为(设Na2S2O3•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M)$\frac{3.620×10{\;}^{-3}M}{W}$×100%.
Ⅲ.Na2S2O3的应用
(7)Na2S2O3还原性较强,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SO42-,常用作脱氯剂,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磷酸铁(FePO4•2H2O,难溶于水的米白色固体)可用于生产药物、食品添加剂和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实验室可通过下列实验制备磷酸铁.
(1)称取一定量已除去油污的废铁屑,加入稍过量的稀硫酸,加热、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反应加热的目的是加快Fe和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2)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H2O2氧化Fe2+.为确定加入H2O2的量,需先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滤液中的Fe2+,离子方程式如下:Cr2O${\;}_{7}^{2-}$+6Fe2++14H+═2Cr3++6Fe3++7H2O
①在向滴定管中注入K2Cr2O7标准溶液前,滴定管需要检漏、用蒸馏水洗净和用K2Cr2O7标准溶液润洗2-3次.
②若滴定x mL滤液中的Fe2+,消耗a mol•L-1 K2Cr2O7标准溶液b mL,则滤液中c(Fe2+)=$\frac{6ab}{x}$mol•L-1
③为使滤液中的Fe2+完全被H2O2氧化,下列实验条件控制正确的是AB(填序号).
A.加入适当过量的H2O2溶液
B.缓慢滴加H2O2溶液并搅拌
C.加热,使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D.用氨水调节溶液pH=7
(3)将一定量的Na2HPO4溶液(溶液显碱性)加入到含有Fe3+的溶液中,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FePO4•2H2O.若反应得到的FePO4•2H2O固体呈棕黄色,则磷酸铁中混有的杂质可能为Fe(OH)3(或氢氧化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