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1852  171860  171866  171870  171876  171878  171882  171888  171890  171896  171902  171906  171908  171912  171918  171920  171926  171930  171932  171936  171938  171942  171944  171946  171947  171948  171950  171951  171952  171954  171956  171960  171962  171966  171968  171972  171978  171980  171986  171990  171992  171996  172002  172008  172010  172016  172020  172022  172028  172032  172038  172046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或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运用水玻璃堵塞管道,是因为水玻璃显碱性
B.配制碘水时,常加入少量的KI,目的是防止I2被还原
C.用酸化的高锰酸钾与H2O2可制取少量氧气,KMnO4作催化剂
D.明矾[KAl(SO42•12H2O]净水和液氯(Cl2)净水的原理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物质中能与烧碱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uSO4B.SiO2C.NH4ClD.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2014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脱硫煤和汽车尾气净化器,均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以治理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突破口,抓住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C.电子垃圾统一回收、拆解、再利用,能够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D.加快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的落后产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实验室模拟以天青石(主要成分为硫酸锶,含不溶性杂质)为原料制备碳酸锶的流程图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高温焙烧过程中另一产物为硫化物,且只该硫化物可溶于水.试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4C+SrSO4$\frac{\underline{\;高温\;}}{\;}$SrS+4CO↑.
(2)15%~20%的乙醇胺(HOCH2CH2NH2)水溶液具有弱碱性,在上述合成线路中用作气体的吸收剂.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乙醇胺水溶液呈弱碱性的原因:HOCH2CH2NH2+H2O?HOCH2CH2NH3++OH-
(3)已知,酸性:H2S>H2CO3>HS-,则溶解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O2+Sr2++2S2-+H2O═SrCO3↓+2HS-
(4)碳酸锶的另一种制备方法是用天青石和Na2CO3溶液混合浸泡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rSO4+CO32-?srCΟ3+SO42-,已知Ksp(SrSO4)=3×10-7,Ksp(SrCO3)=1×10-1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3000.如果将Na2CO3换成(NH42CO3,SrCO3的产率将降低,其原因是两者浓度相等时,Na2CO3溶液中c(CO32-)大于(NH42CO3溶液中c(CO32-),有利于碳酸锶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课外小组的同学拟用废铝箔制取硫酸铝晶体,已知铝的物种类别与溶液pH关系如图所示.
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①处理过的铝箔;②2.0mol•L-1硫酸;
③2.0mol•L-1NaOH溶液.
由铝箔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铝箔于烧杯中,分次加入2.0mol•L-1NaOH溶液,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②过滤.    
③滤液中滴加2.0mol•L-1硫酸,不断搅拌,调节溶液pH为4~10.
④过滤、洗涤.    
⑤沉淀中不断加入2.0mol•L-1硫酸至恰好溶解.
⑥蒸发浓缩. 
⑦冷却结晶.  
⑧过滤、洗涤、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利用废铝箔(主要成分为Al、少量的Fe、Si等)既可制取有机合成催化剂AlBr3又可制取净水剂硫酸铝晶体[A12(SO43•18H2O].
I.实验室制取无色的无水AlBr3(熔点:97.5℃,沸点:263.3~265℃)可用如图6所示装置,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l:将铝箔剪碎,用CCl4浸泡片刻,干燥,然后投入到烧瓶6中.
步骤2:从导管口7导入干燥的氮气,同时打开导管口l和4放空,一段
时间后关闭导管口7和1;导管口4接装有P2O5的干燥管.
步骤3:从滴液漏斗滴入一定量的液溴于烧瓶6中,并保证烧瓶6
中铝过剩.
步骤4:加热烧瓶6,回流一定时间.
步骤5:将氮气的流动方向改为从导管口4到导管口l.将装有
P2O5的干燥管与导管口1连接,将烧瓶6加热至270℃左右,使溴化铝
蒸馏进入收集器2.
步骤6:蒸馏完毕时,在继续通入氮气的情况下,将收集器2从3处
拆下,并立即封闭3处.
(1)步骤l中,铝箔用CCl4浸泡的目的是除去铝箔表面的油脂等有机物.
(2)步骤2操作中,通氮气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含有水蒸气的空气.
(3)步骤3中,该实验要保证烧瓶中铝箔过剩,其目的是保证溴完全反应,防止溴过量混入溴化铝中.
(4)步骤4依据何种现象判断可以停止回流操作当5的管中回流液呈无色或烧瓶6中物质呈无色.
(5)步骤5需打开导管口l和4,并从4通入N2的目的是将溴化铝蒸汽导入装置2中并冷凝得到溴化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环己酮是重要化工原料,是制造尼龙、己内酰胺和己二酸的主要中间体.实验室常用铬酸氧化环己醇制备,但铬酸较贵且污染环境.某化学兴趣兴趣小组尝试用中学化学更常见的次氯酸钠代替铬酸制备环己酮.有关物质信息、实验流程如图1及实验装置如图2如下:环己酮: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相对水的密度:0.95,熔点:-45℃,沸点:155℃,溶解度(100mL H2O):2.4g (31℃).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三颈烧瓶.
(2)在反应开始的5min,为了将体系温度维持在30~35℃,除了用冰水浴冷却外,采取的措施还有搅拌器搅拌、缓慢滴加NaClO溶液.
(3)加入饱和NaHSO3溶液时发生的主要反应是ClO-+HSO3-═Cl-+H++SO4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确保加入的饱和NaHSO3溶液已经足量的实验操作是用玻璃棒蘸(或用毛细管吸)取反应液涂在碘化钾淀粉试纸上,若不显蓝色,则NaHSO3溶液已足量.
(4).为将馏出液的pH调至中性,可以加入的试剂是BD.
A、稀盐酸    B、无水碳酸钠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固体
(5)调节pH后还需加入精制食盐,其目的是降低环己酮的溶解度,有利于环己酮分层,“取有机层”时使用的主要仪器是c.(填图3对应的字母).
(6)实验条件的优化对实验成败至关重要,小组成员觉得有必要对NaClO溶液的最佳浓度进行探究.他们配制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NaClO溶液,并用滴定法标定.具体方法是:用移液管取10.00mL NaClO溶液于500mL容量瓶中定容,取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和KI固体(足量),用0.1000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三次平行实验平均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18.00mL,已知I2+2Na2S2O3═2NaI+Na2S4O6.则该NaClO溶液的浓度是1.800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工业制硫酸生产流程如图甲:

(1)造气即将黄铁矿在沸腾炉中充分煅烧,煅烧时将黄铁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固体接触面积,提高转化率.
(2)在催化反应室中发生的可逆反应为:2SO2(g)+O2(g)?2SO3(g),△H<0.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有cd.(填写编号)
a.减少压强      b.升高温度   c.不断补充空气    d.及时分离出SO3
(3)在450℃、常压和钒催化条件下,在容积为VL的恒容容器中加入2n molSO2和n molO2,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bc.(填写编号)
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反应达平衡后测得平衡常数为K,此时O2的转化率为x,则K和x的关系满足K=$\frac{V{x}^{2}}{n(1-x)^{3}}$.
(4)图乙、丙表示该SO2和O2的反应在时刻t1达到平衡、在时刻t2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图乙中时刻t2发生改变的条件是催化剂.图丙中时刻t2发生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
(5)以SO2、O2和H2O为原料,利用原电池原理可制得硫酸.该电池用多孔材料作电极,电解质溶液呈酸性.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e-+2H2O=SO42-+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取3mL 5mol.L-1H2 O2溶液,加入少量MnO2粉末,2min时c(H2O2)降为1mol/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 min内,v(H2O2)=2 mol.L-1•min-l
B.MnOp是催化剂,能加快H2 O2的分解速率
C.升高温度或增大H2 O2的浓度,均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
D.若将5 mol•L-1 H2O2溶液的体积增至6 mL,则H2O2的分解速率增至原来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已知可简写为.现有某化合物W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
(1)W的分子式为C8H8
(2)W的一氯代物有2种;
(3)W属于bc(填下列选项代码);
a.芳香烃       b.环烃        c.不饱和烃       d.炔烃
(4)下列有关W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填下列选项代码);
a.能发生加成反应    b.能发生氧化反应    c.能发生加聚反应
d.等质量的W与苯分别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气量,前者大
(5)写出W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能发生聚合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