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013  172021  172027  172031  172037  172039  172043  172049  172051  172057  172063  172067  172069  172073  172079  172081  172087  172091  172093  172097  172099  172103  172105  172107  172108  172109  172111  172112  172113  172115  172117  172121  172123  172127  172129  172133  172139  172141  172147  172151  172153  172157  172163  172169  172171  172177  172181  172183  172189  172193  172199  172207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存在着内在联系.根据所学物质结构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按要求任意写一个相应物质(填化学式):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Na2O2,既含有非极性键的又含极性的非极性分子C2H2,既含有非极性键的又含极性键的极性分子H2O2,全部由非金属组成的离子化合物NH4NO3,由金属和非金属组成的共价化合物AlCl3
(2)苏丹红颜色鲜艳、价格低廉,常被一些企业非法作为食品和化妆品等的染色剂,严重危害人们健康.苏丹红常见有Ⅰ、Ⅱ、Ⅲ、Ⅳ4种类型,苏丹红Ⅰ号的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苏丹红Ⅰ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微溶于乙醇,有人把羟基取代在对位形成图2所示的结构,则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增大(填“增大”或“减小”),原因是苏丹红Ⅰ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而使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修饰后的结构易形成分子间氢键,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后有利于的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
(3)已知Ti3+可形成配位数为6,颜色不同的两种配合物晶体,一种为紫色,另一为绿色.两种晶体的组成皆为TiCl3•6H2O.为测定这两种晶体的化学式,设计了如下实验:
a.分别取等质量的两种配合物晶体的样品配成待测溶液;
b.分别往待测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
c.沉淀完全后分别过滤得两份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量,发现原绿色晶体的水溶液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为紫色晶体的水溶液反应得到沉淀质量的$\frac{2}{3}$.
绿色晶体配合物的化学式为[TiCl(H2O)5]Cl2•H2O,由Cl所形成的化学键类型是离子键、配位键.
(4)图3中A、B、C、D四条曲线分别表示第ⅣA、ⅤA、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其中表示Ⅶ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的曲线是B;表示Ⅳ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的曲线是D;同一族中第3、4、5周期元素的氢化物沸点依次升高,其原因是结构与组成相似,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A、B、C曲线中第二周期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显著高于第三周期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其原因是水分子之间、氨气分子之间、HF分子之间均形成氢键,沸点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X、Y、Z、Q、E、F六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内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E在第二周期主族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XZ2与YZ2分子的立体结构分别是V形和直线形,相同条件下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SO2(写分子式),理由是因为CO2是非极性分子,SO2和H2O都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O2在H2O中的溶解度较大;
(2)Q的元素符号是Cr,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最高化合价为+6;
(3)用氢键表示式写出E的氢化物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F-H…F、F-H…O、O-H…F、O-H…O.
(4)F的氢化物是一种碱性气体,F还可与氢形成离子化合物FH5,其电子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结合已学知识,并根据下列一组物质的特点回答相关问题.

(1)邻二甲苯的结构简式为E(填编号,从A~E中选择).
(2)A、B、C之间的关系为b(填序号).
a.同位素 b.同系物 c.同分异构体 d.同素异形体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检验A与D,简述实验操作过程:取少量A、D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向两支试管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若溶液褪色,则为间二甲苯;若溶液不褪色,则为苯.
(4)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熔沸点高低规律是“结构越对称,熔沸点越低”,根据这条规律,判断C、D、E的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E>D>C(填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有下列5种有机化合物,请按要求填空:

(1)属于酯类的是C(填编号,下同);可归类于酚类的是AE.
(2)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HCl溶液反应的是D.
(3)用系统命名法给B物质命名3-乙基-1-戊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短周期元素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F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A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两倍,C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是原子半径最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D单质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D的单质在高温下与C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E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D与F形成的离子化合物DF是常用的调味品.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元素名称:A氢;B碳;C氧;D钠.
(2)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E的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第ⅥA族.
(3)F离子的符号:Cl-F离子结构示意图:
(4)A、B组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名称是:甲烷.
(5)写出BC2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2OH-=CO32-+H2O
(6)C单质与D单质发生反应的产物有:Na2O、Na2O2(填化学式).C、D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H2O=2NaOH
(7)能说明E的非金属性比F的非金属性弱(填“强”或“弱”)的事实是:氯气能从硫化钠溶液中置换出硫(举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有机物的键线式:
(2)写出下列物质的分子式:C5H10
(3)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支链只有一个乙基且式量最小的烷烃
(4)用系统命名法给下列有机物命名:CH3CH(C2H5)CH(CH322,3-二甲基戊烷
(5)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酯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元素周期表中,一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构型为4s24p6,与其同周期的A、B、C、D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2、2、1、7,其中A、C两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8,B、D两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18,E、D两元素处于同族,且在该族元素中,E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最高.
(1)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四周期ⅡB族; 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rO4
(2)E的气态氢化物在同族元素中沸点最高的原因是:HF分子间存在氢键,破坏它需要较高的能量.
(3)A、C两元素第一电离能前者大于 后者(填“大于”或“小于”).无论是A和C的单质还是A和C的氢化物的固体,均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气体,当上述四种固体分别与足量水反应时,满足n(消耗固体):n(气体):n(转移电子)=1:1:1关系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H+H2O=KOH+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A、B、C、D、E、F六种元素,已知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C原子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10倍;A、B、D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A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D和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D和E是相邻两种元素.
(1)E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占用了8 个原子轨道;F元素的名称:氯
(2)A和E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较强的是H2CO3;(填化学式)
(3)A、B、C三种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nA:nB:nC=1:3:2的化合物,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的原因CO32-+H2O?HCO3-+OH-        
(4)B、C、D三种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填元素符号),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3+(填离子符号).短周期元素M与D元素位于不同主族,但由于二者的电负性相近,导致某些性质相似.将M的最高价氧化物溶于C的氢氧化物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eO+2OH-=Be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 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mL 0.50mol•L-1盐酸跟50mL 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相等(填“相等”“不相等”)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用50mL 0.50mol•L-1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无影响.(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D、E、F(A、B、C、D、E、F分别代表元素符号)六种短周期元素.元素A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中最小,元素C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D+比F-少一个电子层,E所在周期的各元素单质沸点变化如下图(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连续排列),B、C两种元素分别能与A形成等电子的甲、乙两种分子,且两种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见下表:
化合物
原子个数比B:A=1:4C:A=1:3
(1)元素F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
(2)分子甲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该分子中B的原子轨道发生的是sp3杂化.
(3)E单质属于分子晶体,E与A元素形成极性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4)D在F中燃烧的产物属于离子晶体,其晶体中与D+最近且等距离的F-有6个.
(5)C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填“<”或“>”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