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465  172473  172479  172483  172489  172491  172495  172501  172503  172509  172515  172519  172521  172525  172531  172533  172539  172543  172545  172549  172551  172555  172557  172559  172560  172561  172563  172564  172565  172567  172569  172573  172575  172579  172581  172585  172591  172593  172599  172603  172605  172609  172615  172621  172623  172629  172633  172635  172641  172645  172651  172659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学生用胆矾制取氧化铜固体,并研究氧化铜能否在氯酸钾受热分解实验中起催化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量a g胆矾固体放入烧杯中,加水制成溶液,
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
②把步骤①中的溶液和沉淀转移至蒸发皿中,加热
至溶液中的沉淀全变成黑色氧化铜为止;
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b g;
④取一定质量的上述氧化铜固体和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固体,混合均匀后加热,收集反应生成的氧气,如上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各步操作中,需要用到玻璃棒的是①②③④(填写前面所述实验步骤的序号).
(2)由胆矾制备氧化铜的产率(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百分比)为$\frac{25b}{8a}$×100%.
(3)为保证Cu2+沉淀完全,步骤①中溶液的pH应大于10.简述测定溶液pH的操作:把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混合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试纸变色后,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
(4)为证明氧化铜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在上述实验①~④后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cadbe(按实验先后顺序填写字母序号).
a 过滤        b 烘干      c 溶解      d 洗涤      e 称量
(5)但有同学认为,还必须另外再设计一个实验才能证明氧化铜在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实验中起催化作用.你认为还应该进行的另一个实验是对比实验,称取相等质量的氯酸钾,加热,比较产生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或比较在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研究小组模拟工业上以黄铁矿为原料制备硫酸的第一步反应如下:
4FeS2+11O2$\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8SO2 进行以下实验,并测定该样品中FeS2样品的纯度(假设其它杂质不参与反应).
实验步骤:称取研细的样品4.000g放入上图b装置中,然后在空气中进行煅烧.为测定未反应高锰酸钾的量(假设其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实验完成后取出d中溶液10mL置于锥形瓶里,用0.1000mol/L草酸(H2C2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已知: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样品质量能否用托盘天平不能(填“能”或“不能”),取出d中溶液10mL需要用D准确量取(填序号)
A.容量瓶     B.量筒    C.碱式滴定管    D.酸式滴定管
(2)上述反应结束后,仍需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其目的是促进装置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全部吸收
(3)已知草酸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作用有CO2和Mn2+等物质生成,则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判断滴定到达终点的方法是滴入最后一滴草酸溶液,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4)已知滴定管初读数为0.10mL,末读数如图1所示,消耗草酸溶液的体积为15.00mL,
下列操作会导致该样品中FeS2的纯度测定结果偏高的是C(填序号).
A.盛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装液滴定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C.读取标准液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
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5)该样品中FeS2的纯度为90%.
(6)若用图2装置替代上述实验装置d,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②(填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物质有多个官能团,其中既可看作醛类又可看作酯类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l箔插入稀HNO3中,无现象,说明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
C.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D.铝制容器可盛装浓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已知下列十种物质:①甲烷;②NaCl晶体;③金属镁;④纯碱溶液;⑤KOH溶液;⑥O2;⑦硫酸铜粉末;⑧冰醋酸;⑨NaOH晶体;⑩葡萄糖.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①⑩(填序号,下同).
(2)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物质是③④⑤,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⑦⑧⑨,其中属于碱的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OH=Na++OH-
(3)以上物质中能发生反应生成H2的离子方程式为Mg+2CH3COOH=Mg(CH3COO)2+H2↑.
(4)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新制Cu(OH)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⑩,还原产物的化学式为Cu2O.
(5)一定条件下,以上物质中能与⑥反应设计成电池的是①或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学习小组为探究部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
(1)仪器B的名称是圆底烧瓶;
(2)制备SO2并研究其性质:撤掉酒精灯,在仪器B中加入适量Na2SO3粉末,仪器A中加入的试剂名称为浓硫酸,装置乙、丙分别装有KMnO4溶液、Na2S溶液,其实验目的分别是探究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3)制备Cl2并探究其性质: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2Cl-+4H+$\frac{\underline{\;\;△\;\;}}{\;}$Mn2++Cl2↑+2H2O,装置乙、丙分别装有NaBr溶液、KI溶液,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装置丙中出现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离苯和水的混合物,可用分液法
B.从Na2CO3溶液中得到Na2C03,可用过滤法
C.分离酒精和CCl4的混合物,可用分液法
D.分离NaCl和AgCl的混合物,可用萃取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将一定质量的铁、氧化铁、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70mL 4.0mol/L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448mL H2(标准状况),残留固体0.64g.过滤,滤液中无Cu2+.将滤液加水稀释到200mL,测得其中c(H+)为0.20mol/L.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是4.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水,并向盛有饱和氯水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钙,以提高次氯酸的浓度(图中分液漏斗A中盛浓盐酸,B是二氧化锰).
试回答:
(1)烧杯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
(2)向盛有饱和氯水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钙,会产生碳酸钙溶解,有气泡冒出现象;
(3)本方法可提高次氯酸的浓度的理由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HCl与碳酸钙反应,促进平衡正向移动;
(4)取加入碳酸钙后烧杯中清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该清液滴在有色布条上有极强的漂白作用;
②该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③该清液中滴加盐酸可产生大量气体;
④该清液加热后变浑浊并产生大量气体.
现通过上述实验,写出氯水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Cl2+H2O=CaCl2+Ca(HCO32+2HClO;
(5)已知:K1(H2CO3)>Ka(HClO)>K2(H2CO3),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O2+NaClO+H2O=NaHCO3+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水几乎不导电,因此水是非电解质
B.在任何温度下,纯水的pH均等于7
C.向水中加入钠,溶液中$\frac{{K}_{w}}{c(O{H}^{-})}$减小
D.向水中加入醋酸,c(H+)和水的电离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