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600  172608  172614  172618  172624  172626  172630  172636  172638  172644  172650  172654  172656  172660  172666  172668  172674  172678  172680  172684  172686  172690  172692  172694  172695  172696  172698  172699  172700  172702  172704  172708  172710  172714  172716  172720  172726  172728  172734  172738  172740  172744  172750  172756  172758  172764  172768  172770  172776  172780  172786  172794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①CO(g)+2H2(g)═CH3OH(g)△H1
②CO2(g)+3H2(g)═CH3OH(g)+H2O(g)△H2
③CO2(g)+H2(g)═CO(g)+H2O(g)△H3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化学键H-HC-OC=OH-OC-H
E/(kJ.mol-14363431076465413
则△H1=-99kJ.mol-1
(2)图1中能正确表现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a(填曲线标记字母),判断理由是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合成气的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α(CO)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填“增大”或“减小”)原因是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使平衡体系中CO的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P1>P2>P3,判断理由是相同温度下,反应③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改变不影响其平衡移动,反应①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增大压强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常温下,有A、B、C、D四种电解质分别完全溶于水,所得四种溶液中含有H+、Ba2+、Al3+、Na+、HCO3-、Cl-、OH-、SO42-八种离子(不考虑水解).为检验这四种物质,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A的溶液分别与B、C、D反应,依次观察到:白色沉淀和气体、白色沉淀、气体.
②经测定,A和D的溶液显碱性,B和C的溶液pH<7.B与D的溶液反应产生两种沉淀,当D的量增大时,其中一种沉淀不断溶解,最终还存在一种沉淀.
③C与D的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经测定,该反应的产物总能量小于反应物总能量.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HCl  DBa(OH)2
(2)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HCO3-+H2O?H2CO3+OH-
(3)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3-═Al(OH)3↓+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两种方案制备氢氧化铝:
方案一:2.7g Al $\stackrel{100mL稀盐酸}{→}$X溶液 $\stackrel{NaOH溶液}{→}$Al(OH)3沉淀
方案二:2.7g Al $\stackrel{100mLNaOH溶液}{→}$Y溶液$\stackrel{稀盐酸}{→}$Al(OH)3沉淀
已知所用的稀盐酸与NaOH溶液均为3mol/L.图是向X溶液与Y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或稀盐酸时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曲线表示的是向Y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B.方案二比方案一生成更多的气体
C.在M点时,两种方案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M点以后,a、b两条曲线将重合为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除杂方法不合理的是(  )
A.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
B.通过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HCl
C.通过加热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
D.通过NaOH溶液除去CO中混有的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适量CO2通入含0.8gNaOH的碱溶液中,将所得的溶液在减压、低温下蒸干 后得到1.0g固体物质,则该固体物质的成分是(  )
A.Na2CO3B.NaHCO3C.Na2CO3、NaHCO3D.Na2CO3、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性强
B.溶解度小的物质的导电性一定比溶解度大的物质的导电性弱
C.金属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得电子多时氧化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姜黄素是一种天然染料,工业上可用石油的裂解产物通过如下反应制得:

已知: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X为NaOH的水溶液.
(2)1molE最多能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1、2mol、1mol,则E的结构简式为
(3)姜黄素中的含氧官能团除甲氧基(CH3O-)外还有羟基、羰基(写名称).
(4)反应D→E的化学方程式为+OHCCOOH→,其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5)符合下列条件G的同分异构体共有9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有5组峰,且面积比为2:2:2:1:1的是HO-C6H4-CH2OOCH.
①属于芳香酯类   ②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   ③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6)借鉴制取姜黄素的方法也能合成肉桂醛 (),写出制备肉桂醛所需有机物的结构简式C6H5CHO、CH3CH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金属钛(Ti)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的较为昂贵的金属,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l)Ti(BH42是一种过渡元素硼氢化物储氢材料.
①Ti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1s22s22p63s23p63d2
②BH4-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用文字描述).
③与钛同周期的所有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钛相同的元素有3种.
(2)二氧化钛(TiO2 )是常用的、具有较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光催化剂,常用于污水处理.
①纳米TiO2催化的一个实例如图1所示.化台物甲的分子中采取sp2杂化方式的碳原子个数为7,化合物乙中采取 sp3杂化的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N.
②在 TiO2催化作用下,可将CN- 氧化成CNO-,进而得到N2.与CNO- 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化学式分别为CO2(或N2O、CS2、BeCl2等)、SCN-或(N3-)(各写一种).
(3)金属钛内部原子的堆积方式与铜相同,都是面心立方堆积方式,如图2.若该晶胞的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胞的边长为$\root{3}{\frac{192}{{N}_{A}ρ}}$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某浅绿色晶体X[x(NH42SO4•yFeSO4•zH2O]在分析化学上常用作还原剂.为确定其组成,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I.NH4+的测定
采用蒸馏法,蒸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确称取19.60g晶体X,加水溶解,注入圆底烧瓶中;
②准确量取50.00mL l.0100mol•L-1H2SO4溶液于锥形瓶中;
③向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蒸馏;
④用0.0400mo 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过剩的酸,到终点时消耗NaOH标准溶液25.00mL.
(1)步骤②中,准确量取H2SO4溶液所用的玻璃仪器为酸式滴定管.
(2)步骤③中,加热蒸馏时间需长达30分钟,其目的为将生成的NH3全部蒸出,被硫酸溶液完全吸收.
(3)步骤④中,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所测n(NH4+)的值将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Ⅱ.SO42-的测定
采用重量分析法,实验步骤如下:
①另准确称取19.60g晶体X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边搅拌边加入过量的 BaCl2溶液;
②用无灰滤纸(灰分质量很小,可忽略)过滤,洗涤沉淀3~4次;
③用滤纸包裹好沉淀取出,灼烧滤纸包至滤纸完全灰化;
④继续灼烧沉淀至恒重.得沉淀质量23.30g.
(4)步骤①中,判断 BaCl2溶液已过量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待浊液分层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1~2滴BaCl2溶液,无白色浑浊出现,则BaCl2溶液已过量.
(5)步骤②中,所用洗涤剂最合适的是A(填选项字母).
A.冷水    B.稀硫酸    C.滤液
(6)步骤③灼烧操作中,除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BDF(填选项字母).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蒸发皿  F.酒精灯
(7)综合实验I、Ⅱ,通过计算得出晶体X的化学式为(NH42SO4•FeSO4•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
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选取相关试剂,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验中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5% H2O2溶液的体积(mL)选用试剂选用试剂体积(mL)收集V mL O2所需时间(min)
10 蒸馏水
10 0.1mol/L CuSO4v1 n
10 试剂M5p
10 0.1mol/L Na2SO4m
(1)除上述装置中的仪器及量筒外,还要用到的计量工具是秒表.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需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是关闭分液漏斗,打开止水夹,上下移动有刻度的玻璃管,有刻度的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变化,若干燥管中的液面与玻璃管中液面高度不一致,并保持一定的高度差,则气密性良好.
(2)实验①④的主要目的是证明硫酸根离子对H2O2分解无催化效果.
(3)实验②中选用试剂的体积v1=5mL.
(4)实验③中选用的试剂M是Fe2(SO43;若正确选用试剂进行实验,测得收集V mL O2所需时间m>n>p,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Fe3+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比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