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776  172784  172790  172794  172800  172802  172806  172812  172814  172820  172826  172830  172832  172836  172842  172844  172850  172854  172856  172860  172862  172866  172868  172870  172871  172872  172874  172875  172876  172878  172880  172884  172886  172890  172892  172896  172902  172904  172910  172914  172916  172920  172926  172932  172934  172940  172944  172946  172952  172956  172962  172970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乙醇的沸点是78℃,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乙醚的沸点为34.6℃,难溶于水,在饱和Na2CO3溶液中几乎不溶,乙醚极易燃烧.实验室制醚的反应原理是:
2CH3CH2OH  $→_{14℃}^{浓H_{2}SO_{4}}$H2O+CH3CH2-O-CH2CH3(乙醚)
(1)甲图和乙图是两套实验室制乙醚的装置,选装置乙(填“甲”或“乙”)最合理,理由是冷却效果好,乙醚远离火源.
(2)反应液中应加入沸石,其作用是防止暴沸.
(3)反应中温度计的正确位置是水银球置于插入反应物液面以下,但不能触及瓶底
(4)如果温度太高,将会发生副反应,产物为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活性氧化锌是一种多功能性的新型无机材料,其颗粒大小约在1-100纳米.某化工冶金研究所采用湿化学法(NPP-法)制备纳米级活性氧化锌,可用各种含锌物料为原料,采用酸浸出锌,经过多次净化除去原料中的杂质,然后沉淀获得碱式碳酸锌,最后焙解获得活性氧化锌,化学工艺流程如下:

(1)通过焰色反应(填操作名称)可以检验流程中滤液2中含有Na+
(2)若上述流程图中Na2CO3溶液的pH=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该溶液中c(Na+)+c(H+)=c(CO32-)+c(HCO3-)+c(OH-
B.该溶液中c(Na+)+c(H+)>c(CO32-)+2c(HCO3-)+c(OH-
C.该溶液中c(Na+)=2c(CO32-)+2c(HCO3-)+2c(H2CO3
D.若将该溶液稀释至100倍,则pH=10.
(3)“溶解”后得到的酸性溶液中含有Zn2+、SO42-,另含有Fe2+、Cu2+等杂质.取0.5L该溶液先加入Na2CO3(填“Na2CO3”或“H2SO4”)调节溶液的pH至5.4,然后加入适量KMnO4,Fe2+转化为Fe(0H)3,同时KMnO4转化为MnO2.经检测溶液中Fe2+的浓度为0.009mol•L-1,则该溶液中至少应加入0.0015mol KMn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

根据要求填空:
(1)实验室制取Cl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nO2+4H++2Cl- $\frac{\underline{\;△\;}}{\;}$ Mn2++Cl2↑+2H2O
(2)E装置的作用是CD(填编号);
A.收集气体     B.吸收氯气     C.防止倒吸      D.吸收氯化氢
(3)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干燥气体;②将气体混合均匀;③控制气体流速
(4)D装置中的石棉上吸附着KI饱和溶液及KI粉末,其作用是除去过量的氯气
(5)E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卤块的主要成分是MgCl2,此外还含Fe3+、Fe2+和Mn2+等离子.若以它以及表2中的某些物质为原料,按图所示工艺流程进行生产,可制得轻质氧化镁.

若要求产品尽量不含杂质,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请根据表1和表2提供的资料,填写空白:
表1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物质开始沉淀沉淀完全
Fe(OH)32.73.7
Fe(OH)27.6 9.6*
Mn(OH)28.39.8
Mg(OH)29.611.1
*Fe2+氢氧化物呈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所以,常将它氧化为Fe3+,生成Fe(OH)3沉淀除去.
表2  原料价格表
物质价格(元•吨-1
漂液(含25.2% NaClO)450
双氧水(含30% H2O22400
烧碱(含98% NaOH)2100
纯碱(含99.5% Na2CO3600
(1)在步骤②中加入的试剂X,最佳的选择是漂液NaClO,写出步骤②中pH=1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ClO-+2H+═2Fe3++Cl-+H2O;
(2)在步骤③中加入的试剂是烧碱;之所以要控制pH=9.8,其目的是使Mg2+以外的杂质离子转化成沉淀除去;
(3)某燃料电池的燃料为CO,氧化剂为含CO2的O2,电解质为熔融态的试剂Z(步骤④中加入试剂的有效成分),则该燃料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O2+4e-+2CO2═2CO32-
(4)在步骤⑤中发生的反应是MgCO3+H2O $\frac{\underline{\;\;△\;\;}}{\;}$ Mg(OH)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最近科学家提出一种“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使空气中的CO2转变为甲醇.其技术流程如下:

(1)吸收池中饱和碳酸钾溶液的作用是富集空气中的CO2
(2)分解池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KHCO3$\frac{\underline{\;\;△\;\;}}{\;}$K2CO3+CO2↑+H2O;
(3)合成塔中生成甲醇的反应,其原子利用率理论上否(能、否)达到100%.若合成塔中有2.2kg
CO2与足量H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态的水和甲醇,可放出2473.5kJ的热量,试写出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2(g)+3H2(g)=CH3OH(g)+H2O(g)△H=-49.47KJ/mol.
(4)如果空气不经过吸收池和分解池,而是直接通入合成塔,你认为不可以(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空气中的氧气和氢气混合加热或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5)上述合成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从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低温有利于原料气的转化,而实际生产中采用
300°C的温度,其原因是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加快反应速率.
(6)已知25℃时Ksp[Fe(OH)3]=2.8×10-39,则该温度下反应Fe3++3H2O?Fe(OH)3+3H+的平衡常数K=3.6×1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硫化碱法是工业上制备Na2S2O3的方法之一,反应原理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该反应△H>0),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硫化碱法制备Na2S2O3•5H2O流程如下.

(1)吸硫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B中试剂是品红或溴水或KMnO4溶液.
②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A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控制SO2的流速、适当升高温度.(写出两条)
(2)假设本实验所用的Na2CO3含少量NaCl、NaOH,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室温时CaCO3饱和溶液的pH=10.2)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硝酸、AgNO3溶液、CaCl2溶液、Ca(NO32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pH计、烧杯、试管、滴管
序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溶解,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样品含NaCl
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搅拌,静置,用pH计测定上层清液pH.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pH大于10.2样品含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溴苯和溴乙烷.
已知:溴乙烷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沸点为38.4℃,熔点为-119℃.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组装好装置,检查其气密性.
②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苯和液溴,向锥形瓶中加入乙醇至稍高于进气导管口处,向U型管中加入蒸馏水封住管底,向水槽中加入冰水.
③将A装置中的纯铁丝小心向下插入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中.
④点燃B装置中的酒精灯,用小火缓缓对锥形瓶加热10分钟.
请填写下列空白:
(1)请写出A装置中所发生的A:+Br2$\stackrel{Fe}{→}$+HBr.
(2)简述步骤①检验装置气密性的具体做法(不包括D)组装好装置后,在U型右边导管口连接一个管带有胶管的玻璃导管,将导管放入水面下,加热烧瓶,若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产生,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C装置中U型管内部用蒸馏水封住管底的作用是溶解吸收溴化氢气体,防止溴化氢及产物逸出污染环境.
(4)反应完毕后,U型管内液体分层,溴乙烷在下(填:上或下)层.
(5)为证明溴和苯的上述反应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该学生用装置D代替装置B、C直接与A相连重新操作实验.
①装置D的锥形瓶中,小试管内的液体是苯(或四氯化碳)(任填一种符合题意试剂的名称),其主要作用是吸收挥发出来的溴蒸气.
②反应后向锥形瓶中滴加(任填一种符合题意试剂的名称)硝酸银溶液(或紫色石蕊试液),若证明该反应为取代反应有淡黄色沉淀产生(或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以水氯镁石(主要成分为MgCl2•6H2O)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1)上述流程中的滤液浓缩结晶,所得主要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NH4Cl,检验其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是取少量该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加热试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则可说明其中有铵根离子存在.
(2)上述过程中的过滤操作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
(3)用水溶解水氯镁石时,为了加快溶解可采取的方法:(写二点)搅拌,适当加热或粉碎水氯镁石等.
(4)高温煅烧碱式碳酸镁得到MgO.取碱式碳酸镁4.66g,高温煅烧至恒重,得到固体2.00g和标准状况下CO2 0.896L,通过计算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否则不得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制取溴苯和溴乙烷.
已知:(CH3CH2OH+HBr-CH3CH2Br+H2O)溴乙烷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沸点为38.4℃,熔点为-119℃.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组装好装置,检查其气密性.
②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苯和液溴,向锥形瓶中加入乙醇至稍高于进气导管口处,向U型管中加入蒸馏水封住管底,向水槽中加入冰水.
③将A装置中的纯铁丝小心向下插入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中.
④点燃B装置中的酒精灯,用小火缓缓对锥形瓶加热10分钟.
请填写下列空白:
(1)请写出A装置中所发生的有机反应化学方程式
A:
(2)C装置中U型管内部用蒸馏水封住管底的作用是溶解吸收溴化氢气体,防止溴化氢及产物逸出污染环境.
(3)反应完毕后,U型管内液体分层,溴乙烷在下(填:上或下)层.
(4)为证明溴和苯的上述反应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该学生用装置D代替装置B、C直接与A相连重新操作实验.
①装置D的锥形瓶中,小试管内的液体是苯(或四氯化碳)(任填一种符合题意试剂的名称),其主要作用是吸收挥发出来的溴蒸气.
②反应后向锥形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或紫色石蕊试液)(任填一种符合题意试剂的名称),若有淡黄色沉淀产生(或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5)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D
A.加入新制的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CCl4振荡,观察下层是否变为橙红色
B.滴入硝酸银溶液,再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肉桂酸是一种香料,具有很好的保香作用,通常作为配香原料,可使主香料的香气更加清香.实验室制备肉桂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物和产物的部分性质如表所示:
名称分子量性状密度g/cm3熔点℃沸点℃溶解度:克/100mL溶剂
苯甲醛106无色液体1.06-261780.3互溶互溶
乙酸酐102无色液体1.082-7313812不溶
肉桂酸148无色固体1.2481333000.0424

主要实验步骤:
Ⅰ合成:按图甲连接仪器,加入5mL苯甲醛、14mL乙酸酐和7.0g无水碳酸钾.再加入几粒固体X,控制温度在140~170℃,将此混合物回流45min.
Ⅱ分离与提纯:
①将上述合成的产品冷却后边搅拌边加入40mL水浸泡5分钟,并用水蒸气蒸馏,从混合物中除去未反应的苯甲醛,得到粗产品
②将上述粗产品冷却后加入40mL 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再加90mL水,加热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
③将1:1的盐酸在搅拌下加入到肉桂酸盐溶液中,至溶液呈酸性,经冷却、过滤、洗涤、
干燥等操作得到较纯净的肉桂酸4.5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X的作用是防止暴沸,X的名称是沸石或碎瓷片
(2)图甲装置中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产物挥发
(3)图乙装置中玻璃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仪器D的名称是锥形瓶
(4)合成肉桂酸的实验需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实验前仪器必须干燥.实验中为控制温度在140~170℃需在BD中加热(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水     B.甘油(沸点290℃)    C.砂子    D.植物油(沸点230~325℃)
(5)本实验中,肉桂酸的产率为6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