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810  172818  172824  172828  172834  172836  172840  172846  172848  172854  172860  172864  172866  172870  172876  172878  172884  172888  172890  172894  172896  172900  172902  172904  172905  172906  172908  172909  172910  172912  172914  172918  172920  172924  172926  172930  172936  172938  172944  172948  172950  172954  172960  172966  172968  172974  172978  172980  172986  172990  172996  173004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 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25℃,1.01×105Pa,44g CO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22.4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1.0NA
D.在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氮化硅膜与二氧化硅膜相比较具有表面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故氮化硅膜可用于半导体工业.为生成氮化硅膜,可以用NH3和SiH4(硅烷)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并在600℃的加热基板上生成氮化硅膜:
3SiH4$\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Si3N4+12H2
(1)以硅化镁为原料制备硅烷的反应和工业流程如图1:
反应原理:4NH4Cl+Mg2Si$\frac{\underline{\;常温\;}}{\;}$4NH3↑+SiH4↑+2MgCl2(△H<0)

①NH4Cl的化学键类型有极性键(或共价键)、离子键,SiH4电子式为
②上述生产硅烷的过程中液氨的作用是吸收热量,保证反应在常温下进行(答“制冷”或“降温”均可).
③氨气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写出氨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实验室可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完成该反应.  在实验过程中,除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外,还可观察到有白烟生成,白烟的主要成分是NH4NO3(或硝酸铵).
(2)三硅酸镁(Mg2Si3O8?nH2O)难溶于水,在医药上可做抗酸剂.它除了可以中和胃液中多余酸之外,生成的H2SiO3还可覆盖在有溃疡的胃表面,保护其不再受刺激.三硅酸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Si3O8?nH2O+4HCl═2MgCl2+3H2SiO3+(n-1)H2O.
将0.184g三硅酸镁加到50mL 0.1mol/L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滤去沉淀,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mol/L NaOH溶液滴定剩余的盐酸,消耗NaOH溶液30mL,则Mg2Si3O8?nH2O的n值为6.(注:Mg2Si3O8的摩尔质量为260g/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可逆反应:2NO2(g)?2N0(g)+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②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O2的同时消耗2nmolNO2  
③v正(NO2):v正(NO):v正(O2)=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②④⑤B.②⑤⑥C.②③④⑥D.①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
A过量的铁粉加入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2+
B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又逐渐溶解氢氧化铝能溶于氨水
C铝箔插入稀硝酸中无明显现象铝箔表面被稀硝酸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点到pH试纸上试纸变黑色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1,2,3,4-四氢化萘的结构简式是,分子式是C10H12.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沸点207℃,不溶于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它与液溴发生反应:C10H12+4Br2?C10H8Br4+4HBr.生成的四溴化萘常温下为固态,不溶于水.有人用四氢化萘、液溴、蒸馏水和纯铁粉为原料,制备少量饱和氢溴酸溶液,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一定质量比把四氢化萘和水加入适当的容器中,加入少量纯铁粉.
②慢慢滴入液溴,不断搅拌,直到反应完全.
③取下反应容器,补充少量四氢化萘,直到溶液颜色消失.过滤,将滤液倒入分液漏斗,静置.
④分液,得到的“水层”即氢溴酸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示意图中的装置,适合步骤①和②操作的是D.
(2)步骤②中如何判断“反应完全”加入的液溴颜色基本不褪.
(3)步骤③中补充少量四氢化萘的目的是除出去过量的Br2
(4)步骤③中过滤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四溴化萘、铁粉.
(5)已知在实验条件下,饱和氢溴酸水溶液中氢溴酸的质量分数是66%,如果溴
化反应进行完成,则步骤①中四氢化萘和水的质量比约是1:1.3(保留小数点后1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硫酸亚铁铵[(NH42SO4•Fe 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其步骤如下.
步骤1:将废铁屑放人碳酸钠溶液中煮沸除油污,分离出液体,用水洗净铁屑.
步骤2:向处理过的铁屑中加入过量3mol•L-l H2SO4溶液,在60℃左右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得FeSO4溶液.
步骤3: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1的操作中,下列仪器中不必用到的有②④(填仪器编号).
①铁架台②燃烧匙③锥形瓶④广口瓶⑤研钵⑥玻璃棒⑦酒精灯
(2)在步骤2中所加的硫酸必须过量,其原因是加酸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
(3)在步骤3中.“一系列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和过滤.
(4)本实验制得的硫酸亚铁铵晶体常含有Fe3+杂质.检验Fe3+常用的试剂是KSCN,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血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苯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用如图所示装置(图A中的加热装置没有画出)制取高纯度的苯甲酸甲酯,实验前他们从有关化学手册中查得相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表所示:
苯甲酸甲醇苯甲酸甲酯
熔点/℃122.4-97-12.3
沸点/℃24964.3199.6
密度/g•cm-31.26590.7921.0888
水溶性微溶互溶不溶

实验一:制取苯甲酸甲酯
(1)在烧瓶中混合有机物及浓硫酸的方法是先将一定量的苯甲酸加入烧瓶中,然后再加入甲醇,最后边振荡边缓慢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试管中盛放的液体可能是Na2CO3稀溶液,烧瓶中反应的方程式为
实验二:提纯苯甲酸甲酯
(2)停止加热,待烧瓶内的混合物冷却后,将试管及烧瓶中的液体转移到分液漏斗中,然后塞上分液漏斗的塞子再振荡后静置,取下塞子、打开活塞,使(填主要成分的名称)苯甲酸甲酯进入锥形瓶,此时目标产物中所含杂质量最多的物质是甲醇.
(3)用图C装置进行蒸馏提纯时,当温度计显示199.6℃时,可用锥形瓶收集苯甲酸甲酯.
实验三:探究浓硫酸在合成苯甲酸甲酯中的作用
(4)为确定浓硫酸对此反应存在催化作用,可另取等量反应物在不加浓硫酸情况下进行相同程度的加热,然后测量两个实验中的某种数据,该数据是相同时间内两个试管里生成有机层的厚度或两个试管中生成相同厚度的有机层所需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制取纯净的氯化铝溶液、绿矾晶体和胆矾晶体,以探索工业废料的再利用.其实验方案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用的器材已有:滤纸、铁架台、铁圈和烧杯,还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漏斗.
(2)写出下列符号对应物质的化学式:ANaAlO2CCO2DAl(OH)3EFeSO4
(3)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2Al+2OH-+2H2O=2AlO2-+3H2↑;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是Fe+2H+=Fe2++H2↑;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3H+=Al3++3H2O
途径Ⅱ的方程式是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4)由滤液A制得AlCl3溶液有途径Ⅰ和Ⅱ两条,你认为合理的是途径Ⅱ,理由是因为滤液A是NaAlO2和NaOH溶液,按途径I直接向A中加入盐酸得到的AlCl3溶液中含有大量的NaCl杂质,按途径Ⅱ,通入CO2气体,得Al(OH)3沉淀,将Al(OH)3溶解于盐酸中得到的是纯净的AlCl3溶液.所以途径Ⅱ更合理.
(5)如何检验E中的金属阳离子?取少许溶液E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含有Fe2+,涉及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早期的纸张生产中,常采用纸张表面涂敷明矾的工艺,以填补其表面的微孔,防止墨迹扩散.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发现纸张会发生酸性腐蚀而变脆、破损,严重威胁纸质文物的保存.经分析检验,发现酸性腐蚀主要与造纸中涂敷明矾的工艺有关,其中的化学原理是明矾水解产生酸性环境,在酸性条件下纤维素水解,使高分子链断裂;为了防止纸张的酸性腐蚀,可在纸浆中加入碳酸钙等添加剂,该工艺原理的化学(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
(2)为了保护这些纸质文物,有人建议采取下列措施:
①喷洒碱性溶液,如稀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等.这样操作产生的主要问题是过量的碱同样可能会导致纤维素水解,造成书籍污损;
②喷洒Zn(C2H52.Zn(C2H5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乙烷.用化学(离子)方程式表示该方法生成氧化锌及防止酸性腐蚀的原理Zn(C2H52+H2O=ZnO+2C2H6↑、ZnO+H+=Zn2++H2O.
(3)现代造纸工艺常用钛白粉(TiO2)替代明矾.钛白粉的一种工业制法是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为原料按下列过程进行的,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2FeTiO3+6C+7Cl2 $\frac{\underline{\;900℃\;}}{\;}$2TiCl4+2FeCl3+6CO
②1TiCl4+1O2$\frac{\underline{\;1000-1400℃\;}}{\;}$1TiO2+2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10L容器中,加入2mol的SO2(g)和2mol的NO2(g),保持温度恒定,发生反应:SO2(g)+NO2(g)?SO3(g)+NO(g).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容器中SO2(g)的转化率为50%.
(1)该温度下的该反应的平衡常数=1(用数值表示)
(2)该温度下、该容器中,再继续加入1mol的SO2(g),则:
①化学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2的转化率将增大;
②经计算,当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容器中SO2(g)的浓度是0.18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