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856  172864  172870  172874  172880  172882  172886  172892  172894  172900  172906  172910  172912  172916  172922  172924  172930  172934  172936  172940  172942  172946  172948  172950  172951  172952  172954  172955  172956  172958  172960  172964  172966  172970  172972  172976  172982  172984  172990  172994  172996  173000  173006  173012  173014  173020  173024  173026  173032  173036  173042  173050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开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2Fe3++Cu═2Fe2++Cu2+的拆写结果是:氧化反应为:Cu-2e-═Cu2+;还原反应为:2Fe3++2e-═2Fe2+
①请据此将反应:Fe+4H++NO${\;}_{3}^{-}$═Fe3++NO↑+2H2O拆写成两个“半反应式”:氧化反应为Fe-3e-=Fe3+;还原反应为4H++NO3-+3e-=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写离子方程式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用1kg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的溶液的浓度叫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其单位是mol/kg.某物质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为2.358mol/kg,则该物质可能为(  )
A.NaHCO3B.CaCO3C.KHCO3D.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NH4+、Cl-、Mg2+、Ba2+、K+、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③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沉淀质量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K+一定不存在
B.该溶液中含CO32-离子的浓度为0.1 mol/L
C.Cl-可能存在
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澄清的石灰水与盐酸反应 Ca(OH)2+2H+=Ca2++2H2O
B.钠与水的反应  Na+2H2O=Na++2OH-+H2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 Cu+Ag+=Cu2++Ag
D.大理石溶于醋酸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化学理论在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反应中应用广泛.(1)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pC△H,达到平衡状态.
①若A、B、C都是气体,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大于n+p(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其他条件不变,加热后A的质量减小,则反应△H大于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某些金属氧化物(如FeXOY)粉末和Al粉在镁条的引燃下可以发生铝热反应,下列反应速率(v)和温度(T)的关系示意图中与铝热反应最接近的是c(填序号)

(3)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FeO(s)+CO(g)?Fe(s)+CO2(g)△H.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温度/℃10001100
平衡常数0.680.5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H<0(填“>”、“<”或“=”).
②T℃时,将FeO(s)和COg)各3.0mol加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O转化率为W1,c(CO2)=0.15mol•L-1,则温度T低于(填“高于”、“低于”、“等于”)1000,若此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再充入2.0mol CO(g),再达平衡时测得CO转化率为W2,则W1=W2(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 CO2,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一定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1125mol/(L•min);
(2)氢气的转化率=75%;
(3)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体系中$\frac{n(C{H}_{3}OH)}{n({H}_{2})}$减小的是CD.
A.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去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升高温度                          D.再充入1molH2
(4)下列不能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E
A.体系压强不再改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容器内的温度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E.V(CO2):V(H2O)=1:1   F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可逆反应C(s)+H2O(g)?H2(g)+CO(g),△H>0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物质的量的条件下),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

①图中t2到t3段、t4到t6段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分别可能是升高温度、增大压强;
②图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CO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t3~t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已知反应:2SO2(g)+O2(g)?2SO3(g)△H<0.某温度下,将2mol SO2和1mol 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温度(T)等条件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知,A点SO2的平衡浓度为0.4 mol/L
B.由图甲知,B点SO2、O2、SO3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1:2
C.压强为0.50 MPa时不同温度下SO2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图乙,则T2>T1
D.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则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可以用图丙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
CO(g)+H2O(g)?CO2(g)+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
反应时间/minn(CO)/moln (H2O)/mol
01.200.60
t10.20
t20.80
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frac{0.20}{{t}_{1}}$mol•L-1•min-1
(2)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molH2O,到达平衡时,n(CO2)=0.4mol.
(3)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4)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CO(g)、H2O(g)、CO2(g)、H2(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20mol、2.00mol、1.20mol、1.20mol,则此时该反应v(正)>v(逆)(填“>”、“<”或“=”).
(5)该反应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浓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图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增加水蒸汽的量或减少氢气的量(写出两种).
(6)若该容器绝热体积不变,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②③.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④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⑥v(CO2=v(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