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4272  174280  174286  174290  174296  174298  174302  174308  174310  174316  174322  174326  174328  174332  174338  174340  174346  174350  174352  174356  174358  174362  174364  174366  174367  174368  174370  174371  174372  174374  174376  174380  174382  174386  174388  174392  174398  174400  174406  174410  174412  174416  174422  174428  174430  174436  174440  174442  174448  174452  174458  174466  203614 

科目: 来源:2017届黑龙江牡丹江高级中学高三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课外小组欲鉴定某硫酸钠样品中是否含有亚硫酸钠,设计方案如下:取少量固体配成溶液,往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如果溶液紫色褪去,说明该样品中含有亚硫酸钠。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反应原理:

(2)图I表示10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0mL,如果刻度A为30,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mL。图II表示25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

A.等于amL B.等于(25-a)mL C.大于amL D.大于(25-a)mL

(3)该小组同学欲测定样品中亚硫酸钠的含量,操作步骤如下:

a.称取mg样品,用蒸馏水溶解并置于锥形瓶中

b.将V1mL C1mol/L的酸性KMnO4溶液(过量)倒入锥形瓶中振荡

c.用C2mol/L草酸钠(Na2C2O4)溶液滴定过量的KMnO4,至滴定终点时用去Na2C2O4溶液V2mL

①KMnO4溶液应装在_________式滴定管中,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

②样品中Na2SO3的物质的量为 mol。(用含C1 、V1 、C2、 V2的代数式表示)。

(4)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得的Na2SO3的物质的量偏高的是 (填字母,双选)。

A.未用Na2C2O4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B.滴定前仰视盛有Na2C2O4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后俯视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D.滴定时摇动锥形瓶,瓶中的液滴溅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黑龙江牡丹江高级中学高三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

(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往Cr2(SO4)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72—)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强,CrO42﹣的平衡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3)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液滴定溶液中的Cl﹣,Ag+与CrO42﹣生成砖红色沉淀时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Cl﹣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1.0×10﹣5mol•L﹣1)时,溶液中c (Ag+)为 mol•L﹣1,此时溶液中c(CrO42﹣)等于 mol•L﹣1。(Ksp(Ag2CrO4)=2.0×10﹣12、Ksp(AgCl)=2.0×10﹣10)。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废液中的Cr2O72﹣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黑龙江牡丹江高级中学高三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结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滴定时,眼睛应始终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滴定实验都需要指示剂

C.酸碱中和滴定之前,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D.用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时要先将试纸润湿

E.滴定管经蒸馏水洗净后,直接注入标准液,将使测得的待测液浓度偏高

F.用广泛pH试纸测量H2SO4溶液的pH时,测得pH=3.2

G.测定酸碱滴定曲线:开始时测试和记录的间隔可稍小些,滴定至终点附近则要大些

(2)NaHSO3溶液显 性,原因 (用化学用语和必要的文字说明),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排序

(3)t℃时,水的离子积KW=1×10-13,pH=11的NaOH溶液a L与pH=1的稀硫酸b L混合(混合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

(4)已知PbI2的Ksp=7.0×10-9,将7.5×10-3mol/L的KI与一定浓度的Pb(NO3)2溶液按2∶1体积比混合,则生成PbI2沉淀所需Pb(NO3)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填序号)。

A.8.4×10-4 B.5.6×10-4 C.4.2×10-4 D.2.8×1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黑龙江牡丹江高级中学高三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研究CO2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1)H﹣H、O = 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 a kJ/mol、b kJ/mol和c kJ/mol。CH3OH(g)的燃烧热为△H=—d kJ/mol。则CO2(g)+3H2(g) = CH3OH(g)+ H2O(l) △H= kJ•mol﹣1。(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

(2)将CO2转化为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2(g)+6H2(g)CH3OCH3(g)+3H2O(l)

已知在某压强下,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如图所示。该反应的△H 0(填“>”或“<”)。若温度不变,减小反应投料比,K值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某温度下,向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2(g)与H2(g)发生反应制备二甲醚,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填字母,多选)

A.二氧化碳的浓度 B.容器中的压强

C.气体的密度 D.CH3OCH3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

(4)以二甲醚、空气、KOH溶液组成的燃料电池为电源,以石墨为电极电解500mL滴有酚酞的NaCl溶液,如图所示,请写出该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 。当燃料电池消耗2.8LO2(标况)时,NaCl溶液的pH=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常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高三上月考二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A.化合物:干冰,明矾,烧碱,

B.同素异形体:C60,石墨,金刚石

C.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

D.混合物:纯净矿泉水,盐酸,漂白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高三上月考二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设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1molFeCl3溶液水解生成1molFe(OH)3胶体后生成NA个胶体粒子

B.分子数为NA的N2,CO混合气体体积为22.4L,质量为28g

C.0.5molFeBr2与足量氯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足量Zn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产生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高三上月考二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③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可以导电

④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可以导电

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A.①④ B.①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高三上月考二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Na2SO3溶液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5SO32-+6H++2MnO4-=5SO42-+2Mn2++3H2O

B.铵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C.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Ca2++2HCO3-+2OH-=BaCO3↓+CO32-十2H2O

D.弱酸尼泊金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高三上月考二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10g Na2O2、Na2O、Na2CO3、NaOH的混合物与10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

A.11.7g B.5.85g C.8g D.15.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高三上月考二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Na2O2的固体,不会出现浑浊想象的是

A..饱和Na2CO3溶液 B.Ca(HCO3)2稀溶液 C.Na2SO3稀溶液 D.饱和FeCl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