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4292  174300  174306  174310  174316  174318  174322  174328  174330  174336  174342  174346  174348  174352  174358  174360  174366  174370  174372  174376  174378  174382  174384  174386  174387  174388  174390  174391  174392  174394  174396  174400  174402  174406  174408  174412  174418  174420  174426  174430  174432  174436  174442  174448  174450  174456  174460  174462  174468  174472  174478  174486  203614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X、Y、Z、M、R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简单阳离子半径:X< R

B.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Z < Y

C. M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D. X与Y可以形成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装置

操作

现象

将盛有浓硝酸的烧杯A放入盛有淀粉KI溶液的烧杯C中,然后将铜片放入烧杯A后,立即用烧杯B罩住

烧杯A液体上方立即出现大量红棕色气体;一段时间后,红棕色气体消失,烧杯A和C中的液体都变成蓝色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烧杯A中发生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B.红棕色气体消失只与NO2和烧杯C中的KI发生反应有关

C.烧杯C中溶液变蓝只与NO2和C中溶液发生反应有关

D.若将铜片换成铁片,则C中的液体也可能变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方案

已知溶解度(20℃)

NaHCO3:9.6 g

Na2CO3:21.8 g

将NO2球浸泡在冷水和热水中

目的

探究浓度对化学

反应速率的影响

制备氨气

室温下比较NaHCO3和Na2CO3的溶解度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合成氨及其相关工业中,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

B.反应II、III和Ⅳ的氧化剂相同

C.VI的产物可在上述流程中被再次利用

D.V中发生反应: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100℃时,将0.40 mol NO2气体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NO2(g) N2O4(g) ∆H < 0。监测反应获得如下数据:

时间/s

0

20

40

60

80

n(NO2)/mol

0.40

n1

0.26

n3

n4

n(N2O4)/mol

0.00

0.05

n2

0.08

0.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0 s内,v(NO2) = 0.005 mol·L-1.s-1

B.59 s时,c(NO2)一定大于0.12 mol·L-1

C.若仅将起始时充入NO2的量增至0.80 mol,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25/9

D.若上述反应在120℃时进行,则反应至80 s时,n(N2O4) < 0.08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 。25℃时,调节初始浓度为1.0 mol•L-1 的Na2CrO4溶液的pH,测定平衡时溶液中c()和c(H+),获得如右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衡时,pH越小,c()越大

B.A点CrO的平衡转化率为50%

C.A点CrO转化为反应的平衡常数K=1014

D.平衡时,若溶液中c()=c(),则c(H+) > 2.0×10-7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的气态氢化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W和X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能与Y的氢氧化物发生反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

(1)W单质的电子式是

(2)请用化学用语解释W的气态氢化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原因:

(3)已知As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3,与W在同一主族,A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4)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Y的氢氧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X与Z的单质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已知Q与Z是位于相邻周期的同主族元素。某温度下,两种元素的气态单质与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Q= 5.6×107,KZ = 9.7×1012。Q的元素符号是 ,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在化学研究中,往往可以通过观察现象认识物质变化的情况。请分析以下一组有现象变化的化学反应。

(1)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中出现胶状沉淀的原因:

(2)II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III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是

(4)用离子方程式解释IV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

(5)滴加试剂顺序的变化,会影响溶液中的现象和发生的反应,请继续分析以下实验。

实验

试剂及操作

现象

试管

滴管

1.0 mL

0.1 mol·L?1 Fe(NO3)2溶液

先滴加1.5 mL 1.0 mol·L?1 H2SO4溶液;

再滴加1.0 mL 0.5 mol·L?1 NaOH溶液

V.加酸时溶液无明显现象;加碱后溶液依然没有明显变化

①探究加酸时Fe(NO3)2溶液中是否发生了反应:向1.0 mL 0.1 mol·L?1 Fe(NO3)2溶液中 ,溶液立即变红,说明溶液中含Fe3+,证明加酸时溶液中发生了反应。

② 推测溶液中产生Fe3+的可能原因有两种:

a.酸性条件下,0.1 mol·L?1 Fe(NO3)2溶液中的Fe2+被NO3-氧化;

b.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利用硫铁矿(主要成分FeS2)生产硫酸和绿矾(FeSO4·7H2O)的工业流程示意图如下:

(1)沸腾炉中,硫铁矿进行粉碎处理的目的是

(2)接触室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SO2与O2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釜中,烧渣经过反应转化为溶液I和固体。

① 烧渣中的FeS在反应中做 剂(填“氧化”或“还原”)。

② 溶液I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是

(4)操作a的主要步骤是:加热浓缩、 、过滤洗涤。

(5)流程中,固体X可以选择硫铁矿(FeS2)或 ;当固体X为硫铁矿(FeS2)时,将溶液I与固体X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FeS2+ + ===Fe2++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煤制天然气工艺是煤高效洁净利用的新途径之一,其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1)反应I:C(s)+H2O(g)CO(g)+H2(g)ΔH=+135kJ·mol-1,通入的氧气会与部分碳发生燃烧反应。请利用能量转化及平衡移动原理说明通入氧气的作用:

(2)反应II:CO(g)+H2O(g)CO2(g)+H2(g)ΔH=?41kJ·mol-1。下图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煤气化反应I发生后的汽气比(水蒸气与原料气中CO物质的量之比)与CO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关系。

①判断T1、T2和T3的大小关系:

②若煤气化反应I发生后的汽气比为0.8,经煤气化反应I和水气变换反应II后,得到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反应II应选择的温度是 (填“T1”“T2”或“T3”)。

(3)①甲烷化反应IV发生之前需要进行脱酸反应III。煤经反应I和II后的气体中含有两种酸性气体,分别是H2S和

②工业上常用热碳酸钾法脱除H2S气体得到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已知:CO(g)+H2O(g)CO2(g)+H2(g) ∆H1=?41kJ·mol?1

2H2(g)+O2(g)2H2O(g) ∆H2=?484kJ·mol?1

CH4(g)+2O2(g)CO2(g)+2H2O(g) ∆H3=?802kJ·mol?1

反应IV:CO(g)+3H2(g)CH4(g)+H2O(g) ∆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