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4925  174933  174939  174943  174949  174951  174955  174961  174963  174969  174975  174979  174981  174985  174991  174993  174999  175003  175005  175009  175011  175015  175017  175019  175020  175021  175023  175024  175025  175027  175029  175033  175035  175039  175041  175045  175051  175053  175059  175063  175065  175069  175075  175081  175083  175089  175093  175095  175101  175105  175111  175119  203614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A、CH3C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H2

B、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7

C.CH3COOH溶液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D.0.1mol/L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分别依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

结论

A

将通入溴水中二氧化硫,溴水褪色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B

淀粉与稀硫酸共热,再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银镜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

C

铜放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钠固体,溶液变蓝,有明显的气泡放出,铜溶解

硝酸钠可以加快铜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D

向1mL 0.1 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1 mL 0.1 mol/L 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几滴0.1 mol/L Na2S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

氯化银的溶解度大于硫化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热化学反应方程式:NaOH(aq)+HF(aq)=NaF(aq)+H2O(l)△H=-57.3kJ·mol-1

B.用碳电极电解CuSO4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2Cu2++2H2O2Cu↓+O2↑+4H+

C.用电子式表示H2O中化学键形成过程:H2+O→H:O:H

D.过量的CO2通入NaAlO2溶液的化学方程式:2NaAlO2+CO2+3H2O=Al(OH)3↓+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pH=2的两种一元酸x和y,体积均为100 mL,稀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分别滴加NaOH溶液(c=0.1 mol/L)至pH=7,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Vx、Vy,则( )

A.x为弱酸,Vx<Vy B.x为强酸,Vx>Vy

C.y为弱酸,Vx<Vy D.y为强酸,Vx>V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G20杭州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杭州为此次峰会大量引进了“钒电池”新能源公交车,“钒电池”的原理是利用钒的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其充电原理可表示为2H+ + V2++ VO2+ = 2V3++ H2O,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阴极反应可表示为2H++VO2++e-=V3++H2O

B.阳极反应可表示为V2+-e-=V3+

C.放电过程种负极反应可表示为V3++2OH--e-=VO2++H2O

D.电解液体积为1L,pH=1,C(H+)=0.1mol/L;Ph=2;C(H+)=0.01mol/L;消耗氢离子的量为0.09mol;根据:2H++VO2++e-=V3++H2O关系:生成V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4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定温度下,在三个恒容体积均为2.0L的容器中发生反应:PCl5(g) PCl3(g)+Cl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编号

温度(℃)

起始/mol

平衡/mol

达到平衡

所需时间/s

PCl5(g)

PCl3(g)

Cl2(g)

320

0.40

0.10

0.10

t1

320

0.80

t2

410

0.40

0.15

0.15

t3

A.平衡常数K:容器Ⅱ>容器Ⅲ

B.反应到达平衡时,PCl5的转化率:容器Ⅱ>容器Ⅰ

C.反应到达平衡时,容器I中的平均速率为v(PCl5)=0.1/t1 mol•L-1•s-1

D.起始时向容器Ⅲ中充入PCl5 0.30 mol、PCl3 0.45 mol和Cl2 0.10 mol,则反应将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浓盐酸滴入KMnO4溶液,产生黄绿色气体,溶液的紫红色褪去,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BiO3,溶液又变为紫红色,BiO3-反应后变为无色的Bi3+。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加盐酸时,HCl是还原剂,Cl2是还原产物

B.已知Bi为第ⅤA族元素,上述实验说明Bi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

C.若有0.1 mol NaBiO3参加了反应,则整个过程转移电子0.4NA

D.此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KMnO4 > NaBiO3 > 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

B.25 ℃时0.1 mol/L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C.NaHCO3溶液中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

D.室温下,对于0.10 mol·L-1的氨水,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H)·c(OH-)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现有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T
 

M层上有6个电子
 

W
 

短周期内原子半径最大
 

N
 

原子序数比T小,且与T同主族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
 

Y
 

常见单质为双原子分子且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Z
 

元素最高价为+7
 

(1)元素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XN2的结构式是:

(2)元素X的一种核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核素的符号是

(3)在X、Y最低价的简单氢化物中,较稳定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4)将少量W2 N2固体投入到水中,剧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下列表述中,能证明元素Z与元素T非金属性的强弱的是

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新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表面会变黄,最终变成褐色,这种现象在食品科学上通常称为“褐变”。 关于苹果褐变的原因有以下两种说法:为____________

A.苹果中的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了Fe3+

B.苹果中的酚类物质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究竟哪种说法正确,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用品:苹果、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NaHCO3溶液、Na2SO3溶液,KSCN溶液,去氧蒸馏水。

(1)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褐变”后的苹果上滴上2~3滴 溶液。

_________________

说法A不正确

(2)探究2:【查阅文献】Ⅰ.苹果中含有多种酚和酚氧化酶,苹果中酚氧化酶的活性温度为35℃左右、活性pH约为5.5-7.5。Ⅱ.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常发生显色反应而呈现一定颜色,如苯酚显紫色,对苯二酚显绿色,甲基苯酚显蓝色。

该小组将刚削皮的苹果切成七块,分别进行如下实验。请填写下表中相应的结论:

序号

实验步骤

现 象

结 论

在一块上滴加2至3滴FeCl3溶液

表面变为绿色

______________

再取两块,一块放置于空气中,另一块迅速浸入经过去氧的蒸馏水中。

前者表面逐渐褐变,后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苹果褐变与_________有关

另两块分别立刻放入沸水和0.1mol·L–1盐酸中浸泡2min后取出,置于空气中。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两块均无明显变化。

苹果褐变与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最后两块分别立刻放入浓度均为0.1mol·L–1的NaHCO3和Na2SO3溶液里浸泡2min后取出,置于空气中。

前者经过一段时间表面逐渐褐变,后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亚硫酸钠溶液能阻止苹果褐变

(3)问题分析:Ⅰ、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 L-1 NaHCO3溶液略显碱性,而NaHSO3溶液却略显酸性。 NaHSO3溶液略显酸性是因为

Ⅱ、0.1mol· L–1的NaHCO3溶液和Na2SO3溶液的pH相近,Na2SO3溶液却能阻止苹果褐变,结合离子方程式分析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