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无色溶液,由Na+、Ag+、Ba2+、Al3+、AlO、MnO、CO、SO中的若干种组成,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 取适量试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澄清溶液;
② 在①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碳酸氢铵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
③ 在②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也有气体生成,并有白色沉淀乙析出。
根据对上述实验的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SO
B.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O
C.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Ag+
D.不能判断是否含有 AlO 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无色溶液,由Na+、Ag+、Ba2+、Al3+、AlO、MnO、CO32-、SO42-中的若干种组成,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
① 取适量试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澄清溶液;
② 在①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碳酸氢铵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
③ 在②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也有气体生成,并有白色沉淀乙析出。
根据对上述实验的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 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SO42- B. 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O32-
C. 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Ag+ D. 不能判断是否含有 AlO 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元素。已知X、Y、Z是同周期的相邻元素,M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与其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一种常见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M>X>Y>Z
B. 对应氢化物的沸点:M>Z>Y>X
C. 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Z>X>Y>M
D. XY2与MY2溶于水都能得到对应的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溶液中含如下离子组中的几种K+、Fe3+、Fe2+、Cl-、CO32-、NO3-、SO42-、SiO32-、I-,某同学欲探究该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用铂丝醮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
Ⅱ.另取原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颜色加深,但无沉淀生成
Ⅲ.取Ⅱ反应后溶液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第一支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KSCN溶液,上层清液变红,第二支试管加入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下层为无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肯定不含Fe2+、NO3-、SiO32-、I-
B.原溶液中肯定含有K+、Fe3+、Fe2+、NO3-、SO42-
C.步骤Ⅱ中无色气体是NO气体,无CO2气体产生
D.为确定是否含有Cl-可取原溶液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SO32-+I2+H2O→SO42-+2I-+2H+。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Fe2+、K+、I-、SO32- 、SO42-,且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肯定不含I-
B.肯定不含SO42-
C.肯定含有SO32-
D.肯定含有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方案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
A | 将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 可证明氧化性:H2O2比Fe3+强 |
B | 向1 mL 1%的NaOH溶液中加入2 mL 2%的CuSO4溶液,振荡,再加入0.5 mL有机物Y,加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 说明Y中不含醛基 |
C | 取a g铝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测其体积为V L(已转化为标准状况下) | 测定铝箔中氧化铝的含量 |
D | 比较不同反应的反应热数据大小 | 从而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H2(g)+O2(g)=2H2O(g), △H=-483.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H=-57.4kJmol-1
D.已知2C(s)+2O2(g)=2CO2(g) △H1,2C(s)+O2(g)=2CO(g) △H2 则△H1<△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编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在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H2SO4将Fe氧化为Fe3+ |
B | 将苯、溴水混合后加入大试管加热 | 试管底部产生油状物 | 苯发生了取代反应生成了溴苯 |
C | KIO3溶液中加入HI溶液并加入淀粉 | 溶液变蓝色 | 氧化性: KIO3 > I2 |
D | Cl2通入品红溶液中 | 溶液褪色 | Cl2具有漂白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O、Si、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Na、Mg、Cl是海水中的重要元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普通玻璃、水泥成分中都含有O、Si、Al三种元素
B. 从海水中制备Na、Mg、Al三种元素单质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 电解熔融状态的SiO2、Al2O3可以制得Si、Al,且都有氧气生成
D. 加热蒸干NaCl、MgCl2溶液时可以得到晶体NaCl、Mg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选用的试剂如下,镁条、铝条、铝粉、钠、新制的Na2S溶液,新制的氯水,0.5mol/L的盐酸,3mol/L的盐酸,酚酞试液,其设计的实验方案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中 | 钠块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做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
②将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均已用砂纸打磨过,分别投入足量的相同体积的0.5mol/L的盐酸中 | 镁条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而铝条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镁条消失比铝条快 |
③将新制的氯水滴加到新制的Na2S溶液中 | |
④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已用砂纸打磨过)和铝粉分别投入到足量的相同体积的0.5mol/L的盐酸和3mol/L的盐酸中 | 剧烈反应产生气体,但铝粉消失比镁条快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③的现象是 ,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由实验③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由实验②可得出决定化学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是 。
(4)实验④中,因为铝粉消失所用的时间短,因此,该同学得出结论:铝比镁易失电
子,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