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F、Cl、Br、I形成相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变浅
B.单质的熔、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降低
C.它们的单质氧化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D.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做实验时不小心沾了一些KMnO4,皮肤上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的稀溶液洗涤马上可以复原,其离子方程式为:MnO4-+H2C2O4+H+→CO2↑+Mn2++□ (未配平).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H2C2O4 B. 1molMnO4-在反应中失去5mol电子
C. 配平该反应后,H+的计量数是6 D. 该反应右框内的产物是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Fe2(SO4)3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ClO3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将下列物质的转化或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每一项只填写一种方法),并指出是属于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①溶解 ②裂解 ③分馏 ④裂化 ⑤干馏
⑥蒸馏 ⑦电解 ⑧过滤 ⑨萃取
(1)把煤转化为焦炉气、煤焦油和焦炭等_______、___________变化。
(2)从原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柴油等_______、___________变化。
(3)将重油转化为汽油_______、___________变化。
(4)将海水淡化_______、___________变化。
(5)从海水中得到的无水MgCl2中提取金属镁_______、___________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探究氨和铵盐的性质,相关实验操作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室温下测定等浓度氨水和NaOH溶液的pH,比较氨水和NaOH碱性强弱
B.将氨水缓慢滴入AlCl3溶液中,研究Al(OH)3的两性
C.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观察到白烟
D.加热除去NH4Cl中的少量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蒸馏(分馏) B.萃取 C.过滤 D.分液。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一种方法最合适?(请在横线上填方法的标号)
(1)分离四氯化碳与水的混合物________。
(2)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其中H2SO4和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4mol/L和2mol/L,取10mL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设反应中HNO3被还原成NO)( )
A.0.224LB.0.448LC.0.672LD.0.896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molCu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B.等质量(17g)的-OH和OHˉ所含的质子数均为9NA
C.标准状况下,44.8L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数目为6NA
D.56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A个SO2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Fe3+、Na+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稀氨水(NH3·H2O),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下列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
A.Cl- B.NO3- C.CO32- D.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有A、B、C、D四种溶液,它们分别为K2CO3、K2SO4、H2SO4、Ba(NO3)2中的一种,分别取少量样品进行下列实验,现象为:在A中加C,无明显变化;在A中加D,无明显变化;在B中加D,生成沉淀E,并得到一种溶液;在B中加C,生成沉淀并得到溶液F;将少量E加入到过量F中,有气体放出。则B、C依次是( )。
A.Ba(NO3)2 H2SO4B.K2SO4 H2SO4
C.Ba(NO3)2 K2SO4D.Ba(NO3)2 K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