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8431  18439  18445  18449  18455  18457  18461  18467  18469  18475  18481  18485  18487  18491  18497  18499  18505  18509  18511  18515  18517  18521  18523  18525  18526  18527  18529  18530  18531  18533  18535  18539  18541  18545  18547  18551  18557  18559  18565  18569  18571  18575  18581  18587  18589  18595  18599  18601  18607  18611  18617  18625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7?宿迁二模)将两个铂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CH4和O2,即构成CH4燃料电池.已知通入CH4的一极,其电极反应式是:CH4+10OH--8e-═CO32-+7H2O;通入O2的另一极,其电极反应是:O2+2H2O+4e-═4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中,含有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各一种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3?汕头一模)锆产业是极有发展潜力及前景的新兴产业,锆(Zr)元素是核反应堆燃料棒的包裹材料,二氧化锆(ZrO2)可以制造耐高温纳米陶瓷.我国有丰富的锆英石(ZrSiO4),含Al2O3、SiO2、Fe2O3等杂质,生产锆的流程之一如下:

(1)写出上述流程中高温气化的反应方程式(碳转化成CO):
4C+4Cl2+ZrSiO4
 高温 
.
 
ZrCl4+SiCl4+4CO
4C+4Cl2+ZrSiO4
 高温 
.
 
ZrCl4+SiCl4+4CO

(2)写出ZrOCl2?8H2O在900℃生成ZrO2的反应方程式
ZrOCl2?8H2O
 900°C 
.
 
ZrO2+2HCl↑+7H2O↑
ZrOCl2?8H2O
 900°C 
.
 
ZrO2+2HCl↑+7H2O↑

(3)关于二氧化锆纳米陶瓷和锆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B
(单选)
A.二氧化锆纳米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1纳米=10-10米            C.锆合金的硬度比纯锆要高
D.日本福岛核电站的爆炸可能是由锆合金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氢气爆炸引起
(4)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 在熔融电解质中,O2-
(填正负)极移动.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
O2+4e-=2O2-
O2+4e-=2O2-
,负极电极反应为:
C4H10+26e-+13O2-=4CO2+5H2O
C4H10+26e-+13O2-=4CO2+5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中山三模)某研究小组为探讨反应 A(g)+2B(g)?2C(g)+D(s)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对最适宜反应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并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图中C%为反应气体混合物中C的体积百分含量(所有实验的反应时间相同).
(1)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0(填>、<或=)
(2)点M和点N处平衡常数K的大小是:KM
=
=
KN(填“>”、“<”或“=”)
(3)工业上进行该反应获得产品C 的适宜条件是:
温度为
500
500
℃,选择该温度的理由是
低于500℃时,C%值太小,高于500℃时C%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幅度不明显,但由于升温带来的燃料及设备成本要求会明显增加
低于500℃时,C%值太小,高于500℃时C%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幅度不明显,但由于升温带来的燃料及设备成本要求会明显增加

压强为
101kPa
101kPa
,选择该压强的理由是
随着压强的增大,C%的增大幅度并不明显,而由于压强增大而带来的动力,设备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故选择常压
随着压强的增大,C%的增大幅度并不明显,而由于压强增大而带来的动力,设备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故选择常压

(4)试解释图中350℃前C%变化平缓而后急剧增大、500℃以后又缓慢增加的可能原因:
该反应需要在特定的催化剂作用下才能顺利进行,而该催化剂只有在350℃以上才能体现催化活性并在500℃左右时催化效果最好,500℃以上的变化为温度变化导致平衡移动的情形
该反应需要在特定的催化剂作用下才能顺利进行,而该催化剂只有在350℃以上才能体现催化活性并在500℃左右时催化效果最好,500℃以上的变化为温度变化导致平衡移动的情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1?中山三模)磷酸吡醛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视为由磷酸形成的酯,其结构式如下:
已知吡啶()与苯环性质相似.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有关磷酸吡醛叙述不正确的是
BF
BF

A.能与金属钠反应   B.能发生消去反应    C.能发生银镜反应
D.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E.1mol该酯与NaOH溶液反应,消耗4molNaOH   F. 吡啶环上只有醛基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羧基
(2)请完成磷酸吡醛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反应方程式:
 H3PO4+

(3)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它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吡啶甲酸酯可作为金属离子的萃取剂,2-吡啶甲酸正丁酯的结构式为,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C10H13NO2
C10H13NO2
,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吡啶环上只有一个氢原子被取代的吡啶甲酸正丁酯的同分异构体有
3
3
种(包含它本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1?中山三模)与“瘦肉精”一样,莱克多巴胺也能提高饲喂动物的瘦肉率,但因其危害大,我国已明令禁止使用.已知莱克多巴胺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莱克多巴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1?中山三模)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实现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I. 取一段铜丝,用稀硫酸除去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Ⅱ.将洗涤后的铜丝做成匝数较多的螺旋状.
Ⅲ.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化学试剂.
(1)过程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u2(OH)2CO3+4H+═2Cu2++CO2↑+3H2O
Cu2(OH)2CO3+4H+═2Cu2++CO2↑+3H2O

(2)写出过程Ⅲ中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打开b和a,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左边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轻轻拉动注射器活塞,若导管中液面上升则说明气密性好
打开b和a,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左边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轻轻拉动注射器活塞,若导管中液面上升则说明气密性好

(3)过程Ⅲ的后续操作如下:
①打开止水夹a和b,轻推注射器,使浓硝酸与铜丝接触,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红棕色气体
产生红棕色气体
,一段时间后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
轻轻将注射器活塞向右拉使铜丝和溶液分开
轻轻将注射器活塞向右拉使铜丝和溶液分开
,关闭a,取下注射器.
②打开b和分液漏斗活塞,当玻璃管充满稀硝酸后,关闭b和分液漏斗活塞,打开a,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稀硝酸充满玻璃管的实验目是
将玻璃管中的NO2和空气排出
将玻璃管中的NO2和空气排出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Cu+8H++2NO3-=3Cu2++2NO↑+4H2O
3Cu+8H++2NO3-=3Cu2++2NO↑+4H2O

(4)另取3支盛满NO2气体的小试管分别倒置在盛有常温水、热水和冰水的3只烧杯中,发现液面上升的高度明显不一致.结果如表所示(忽略温度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实验编号 水温/℃ 液面上升高度
1 25 超过试管的
2
3
2 50 不足试管的
2
3
3 0 液面上升超过实验1
①根据上表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
(填“高”或“低”),进入试管中的溶液越多.
②查阅资料:
a.NO2与水反应的实际过程为:2NO2+H2O=HNO3+HNO2   3HNO2=HNO3+2NO↑+H2O;
b.HNO2不稳定.
则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温度低,HNO2分解量减少,分解产生的NO气体量减少,所以进入试管的溶液多
温度低,HNO2分解量减少,分解产生的NO气体量减少,所以进入试管的溶液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合成氨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1)向合成塔中按物质的量之比l:4充入N2、H2进行氨的合成,图A为T℃时平衡混合物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与压强(p)的关系图.

①图A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15%时,H2的转化率为
24.46%
24.46%

②图B中T=450℃,则温度为500℃时对应的曲线是
a
a
(填“a”或“b”).
(2)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由甲烷与水反应制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H2O(g)?CO(g)+3H2(g)△H>0,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恒容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表:
时间/min CH4(mol) H2O(mol) CO(mol) H2(mol)
0 0.40 1.00 0 0
5 x1 0.80 x2 0.60
7 0.20 y1 0.20 y2
10 0.21 0.81 0.19 0.64
①分析表中数据,判断5min时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填“是”或“否”),前5min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H4)=
0.02mol?L-1?min-1
0.02mol?L-1?min-1

②该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0.0675
0.0675

③反应在7~10min内,C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d
d
(填字母).
a.减少CH4的物质的量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充入H2
④若第7分钟时将容器压缩至1L,请在图C所示坐标系中画出从第7分钟到第11分钟建立新平衡时甲烷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