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A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无机物,A、B、C中含有同一种元素R,不含R的产物已略去. A B+C
(1)若A与NaOH反应,既可生成B,也可只生成C,还可以生成C+B.写出符合上述反应关系的A的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式:
(2)若A与NaOH无论以何种物质的量比反应,其产物必为B+C,则A的分子式可能是(只写一种):;R在A、B、C中的化合价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用于制取蒸馏水
D.装置④b口进气可收集H2、CO2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取NaHCO3和Na2O2的固体混合物x g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加热至250℃,充分反应后排出所有气体.将反应后的固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将其中一份投入到足量的BaCl2溶液中,最后可得到3.94g沉淀.另一份溶于适量的水,无气体放出,再向水溶液中缓慢逐滴加入某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产生气体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盐酸后总共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2)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
(3)反应后的固体的成分(填化学式);
(4)x=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用98%的浓硫酸(其密度为1.84 g/cm3)配制100mL 1.0molL﹣1的稀硫酸,若实验仪器有:
A.100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mL容量瓶
E.10mL量筒 F.50mL烧杯 G.100mL容量瓶
(1)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需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mL.
(2)实验时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A﹣G) , 要完成上述实验,除了上述仪器外,还必需 .
(3)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填序号①﹣④)
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
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
④浓硫酸稀释后,未冷却就转移至容量瓶中,并立即完成定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1)分离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的方法是(填操作名称)
(2)实验室常用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备氧气,写出其化学方程式:反应结束后,若要回收催化剂MnO2 , 需经历的步骤是:溶解→→→干燥
(3)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回收利用SO2 , 研究人员研制了利用低品位软锰矿浆(主要成分是MnO2)吸收高温焙烧含硫废渣产生的SO2废气,制备硫酸锰晶体的生产流程,其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浸出液的pH<2,其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Mn2+ , 还含有少量的Fe2+、Al3+等其他金属离子.有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见下表:
离子 | 开始沉淀时的pH | 完全沉淀时的pH |
Fe2+ | 7.6 | 9.7 |
Fe3+ | 2.7 | 3.7 |
Al3+ | 3.8 | 4.7 |
Mn2+ | 8.3 | 9.8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浸出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氧化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在氧化后的液体中加入石灰浆,并用pH试纸测定调节pH,pH应调节范围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制备:目前,我国采用“接触法”制硫酸,设备如图所示:
(1)图中设备A的名称是 , B设备气流a、b温度较高的是(填“a”或“b”).
(2)CuFeS2是黄铁矿的另一部分,煅烧时,CuFeS2转化为CuO、Fe2O3和SO2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l、Si、Zn四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如下:
电离能 I1 I2 I3 I4 … |
In/kJ.mol﹣1 578 1817 2745 11578 … |
则该元素是(填写元素符号).
(2)基态锗(G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 Ge的最高价氯化物分子式是 . 该元素可能的性质或应用有 .
A.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 B.其电负性大于硫 C.其单质可作为半导体材料 D.其最高价氯化物的沸点低于其溴化物的沸点
(3)关于化合物 ,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B.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C.分子中有7个σ键和1个π键
D.该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2﹣丁烯
(4)NaF的熔点 的熔点(填>、=或<),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2A+B3C+4D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7molL﹣1S﹣1
B.v(B)=0.3 molL﹣1S﹣1
C.v(C)=0.8molL﹣1S﹣1
D.v(D)=1 molL﹣1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