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88449  188457  188463  188467  188473  188475  188479  188485  188487  188493  188499  188503  188505  188509  188515  188517  188523  188527  188529  188533  188535  188539  188541  188543  188544  188545  188547  188548  188549  188551  188553  188557  188559  188563  188565  188569  188575  188577  188583  188587  188589  188593  188599  188605  188607  188613  188617  188619  188625  188629  188635  188643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某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浓度,进行如下实验:取20.00mL的该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至250.00mL,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 +5H2O2+6H+═2Mn2++8H2O+5O2↑.据此作答:
(1)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
(2)配置标准溶液时使用的KMnO4固体中如果含有少量K2SO4杂质,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重复滴定四次,分别耗用c mol/LKMnO4标准溶液的体积为:0.99V mL、1.03V mL、1.28VmL、0.98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CH3CH2OH CH2=CH2 , CH2=CH2+Br2→BrCH2CH2Br.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置c中应加入(选填序号),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①水 ②浓硫酸 ③氢氧化钠溶液 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判断d管中制备二溴乙烷反应已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3)将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水的(填“上”或“下”)层.
(4)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 , 最好用(填正确选项前的序号)洗涤除去.
①水 ②氢氧化钠溶液 ③碘化钠溶液 ④乙醇
(5)反应过程中需用冷水冷却(装置e),其主要目的是;但不用冰水进行过度冷却,原因是:
(6)以1,2﹣二溴乙烷为原料,制备聚氯乙烯,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有同学设计了如下流程:1,2﹣二溴乙烷通过(①)反应制得(②),②通过( ③)反应制得氯乙烯,由氯乙烯制得聚氯乙烯.
(填反应类型)②(填该物质的电子式)③(填反应类型)写出第一步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Na2CO3NaHCO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质量的Na2CO3NaHCO3与足量盐酸作用时,产生的气体质量相同

B. Na2CO3NaHCO3热稳定性强

C. Na2CO3NaHCO3均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D. Na2CO3NaHCO3均不可与NaOH溶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定体积CO2气体通入到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相关试剂,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逐滴滴加盐酸溶液,立即产生气泡,则生成物只含有NaHCO3

B. 逐滴滴加盐酸溶液,开始无气泡产生,则生成物一定含有Na2CO3

C. 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则可确定CO2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2OH-==CO+H2O

D. 加入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则反应中NaOH溶液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A、B、C、X均为中学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副产物已略去)。

(1)A、B、C均为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A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B接触空气立刻变为C,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为焰色反应均呈黄色的化合物,X为无色无味气体,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均为含有同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X是强碱,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为单质Fe,X为稀硝酸,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向B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X均为单质,B为可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1)研究SO2的性质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化学性质进行以下实验,如下图装置(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

以上实验中,体现SO2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对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写出该装置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③ A中反应开始后,试管B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现将试管B中溶液分成两份,分别滴加一定量的氯水和氨水,均出现白色沉淀,任选其中一个实验,结合离子方程式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工厂的烟气中含有SO2,有多种方法可实现烟气脱硫。

① “钠碱法NaOH溶液作吸收剂 100 mL 0.3 mol·L-1NaOH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0.448 L SO2气体,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某硫酸厂拟用含Cr2O72的酸性废水处理烟气中SO2,反应后的铬元素以Cr3+形式存在,则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H2O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水在化学反应中能做氧化剂

B. 水既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又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C. 水在化学反应中能做还原剂

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每生成1molO2转移电子总数为2.408×10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讨铜与硝酸的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欲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设计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图中K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F是含有一半空气的注射器。

请回答有关问题

装置A中进行反应时打开止水夹K,当装置C_________时,关闭止水夹K,试分析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在完成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进一步证明产物是NO,将注射器F中的空气推入E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发现铜与稀、浓硝酸反应所得溶液的颜色不同,并记录如下:

1 g细铜丝放入盛有10 mL1 mol·L-1 HNO3溶液的试管中加热

铜丝表面有无色气体逸出,溶液变为天蓝色

1 g细铜丝放入盛有10 mL14 mol·L-1HNO3溶液的试管中

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绿色由深到浅,未见到蓝色

有同学认为是铜与浓硝酸反应的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也有同学认为是溶液中剩余硝酸浓度较大所致,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该看法是否正确,以下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____

a. 向上述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b. 加水稀释上述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向饱和的硝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加14 mol·L-1HNO3溶液

d. 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 外观均一、透明 B. 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 具有介稳性 D.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含有大量的Ba2+、OH、NO3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H+
B.NH4+
C.CO32
D.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