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88710  188718  188724  188728  188734  188736  188740  188746  188748  188754  188760  188764  188766  188770  188776  188778  188784  188788  188790  188794  188796  188800  188802  188804  188805  188806  188808  188809  188810  188812  188814  188818  188820  188824  188826  188830  188836  188838  188844  188848  188850  188854  188860  188866  188868  188874  188878  188880  188886  188890  188896  188904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冶炼锌的工艺记载: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

A.该冶炼锌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煤炭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C

C.冶炼Zn的反应方程式为:ZnCO3+2CZn+3CO↑

D.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知汽车尾气排放时容易发生以下反应:①N2(g)+O2(g)2NO(g)△H1=a kJmol1
②2NO(g)+O2(g)=2NO2(g)△H2=b kJmol1
③CO(g)+ O2(g)CO2(g)△H3=c kJmol1
④2CO(g)+2NO(g)N2(g)+2CO2(g)△H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反应①②③,确定反应④中△H4=kJmol1
(2)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K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则反应①的Kp=(用表达式表示).
(3)下列情况能说明反应②已达平衡状态的是(填编号).
A.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 NO2的同时消耗了1mol NO
B.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4)反应③在(填“高温”或“低温”)下不利于自发进行.
(5)探究反应④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试分析实际化工生产中不采用高压的原因
(6)探究反应④中平衡时CO2的体积分数与反应物中 的比值、温度的关系,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 ①在X、Y、Z三点中,CO的转化率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画出温度为T2(T2<T1)时的变化趋势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研究NO2的性质。

已知2NO2 + 2NaOH=NaNO3 + NaNO2 + H2O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1E装置中制取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氨气时若只用一种试剂,从下列固体物质中选取___________

aNH4HCO3 bNH4C1 cCa(OH)2 dNaOH

3NO2能够被NH3还原,预期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气密性良好,但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该小组同学从反应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原因,认为可能是:

NH3还原性较弱,不能将NO2还原;② 在此条件下,NO2的转化率极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验证NO2能被Na2O2氧化,该小组同学选用BDE装置,将B中的药品更换为Na2O2,另选F装置(如右图所示),重新组装,进行实验。

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是 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经检验,该白色物质为纯净物,且无其他物质生成。推测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 Y同族,Z X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W<X<Z

B. W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C.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

D.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己、庚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甲不一定在丁、庚的连线上),戊、己分别是空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一定是金属元素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

C. 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可以以相互反应

D. 庚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最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化学分析中,常需用KMnO4标准溶液,由于KMnO4晶体在室温下不太稳定,因而很难直接配置准确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实验室一般先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晶体,配成大致浓度的KMnO4溶液,再用性质稳定、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基准物质草酸钠,对配制的KMnO4溶液进行标定,测出所配制的KMnO4溶液的准确浓度,反应原理为:5C2O42+2MnO4+16H+=10CO2↑+2Mn2++8H2O
以下是标定KMnO4溶液的实验步骤:
步骤一:先粗配浓度约为0.1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500mL.
步骤二:取0.2000molL1的Na2C2O420.00mL放入锥形瓶中,并加稀硫酸酸化,用步骤一所配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三次平行实验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平行实验编号

Na2C2O4溶液(mL)

滴定管起始读数(mL)

滴定管滴定终点读数(mL)

1

20.00

0.00

23.18

2

20.00

1.02

21.00

3

20.00

1.18

21.20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中粗配溶液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需
(2)高锰酸钾溶液应盛装于(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在使用滴定管前,应检查(填部位名称)是否漏水,在确保滴定管不漏水后方可使用;润洗滴定管内壁后的液体应从滴定管的(填“下部放入”或“上口倒入”)预置的烧杯中;步骤二中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
(3)下列滴定操作会导致测量结果偏高的是
A.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B.锥形瓶洗涤后没有干燥
C.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
D.滴定时锥形瓶中有液体溅出
(4)从实验所得数据计算,KMnO4溶液的浓度为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YX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C. 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 Y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Y<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燃料电池并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含少量锌、金、银等杂质)的精炼原理,其中乙装置中X为阳离子交换膜.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甲烷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是
(2)乙装置中阳离子通过X膜向极(填“Fe”或“C”)移动,石墨(C)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若在标准状况下,有2.24L氧气参加反应,则丙装置中阴极析出铜的质量为g,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其对应的性质中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

B.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

C.能发生银镜反应

D.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氯气在工业上有着重要的用途,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上用氯气制备无水氯化铝(无水AlCl3(183℃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可用下列装置制备.

(1)装置B中盛放_____溶液,其作用是_____.F中的是_____溶液,其作用是_____.用一件仪器装填适当试剂后也可起到F和G的作用,所装填的试剂为_____

(2)装置A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____(填序号).

A.往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 B.加热 C.往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3)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很多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之一为让残留的液体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①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_____转移到_____中.

②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是_____(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