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自远古时代人类就学会了炼铁,到目前为止,人类研制出了很多炼铁的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炼铁的过程,实验装置如下:
(1)写出得到单质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看到玻璃管内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黑,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生成了单质铁:______。
(3)装置末端气球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停止加热还是先停止通入CO?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今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
浓度c/mol/L | 0.1 | 0.1 | 0.1 | 0.1 |
溶液 | 氨水 | CH3COONa溶液 | 醋酸 | 盐酸 |
A.在20 mL ①溶液中逐滴加入③溶液,溶液导电能力变化如图
B.②、③两溶液等体积混合,离子浓度:2c(Na+)=c(CH3COO﹣)+c(CH3COOH)
C.①、④两溶液等体积混合,离子浓度:c(Cl﹣)>c(NH4+)>c(H+)>c(OH﹣)
D.用④滴定①,滴定曲线如图,可用酚酞作指示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N2和H2 , 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N2(g)+3H2(g)2NH3(g)△H<0达到平衡,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点表示NH3生成速率与NH3分解速率相同
B.c点和e点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C.N2的转化率:b>a
D.d点时,n(N2):n(H2):n(NH3)=1: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自主研发对二甲苯的绿色合成路线取得新进展,其合成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程i发生了加成反应
B. 中间产物M的结构简式为
C. 利用相同原理以及相同原料,也能合成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
D. 该合成路线理论上碳原子100%利用,最终得到的产物易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试根据表中的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①、②中铝所作的电极(指正极或负极)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实验③中铝为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墨为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④中铝作负极还是正极?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铝在原电池中作正极或负极的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
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H<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 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的变化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总能量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的化学元素,其配方如下表:
离子 | K+ | Na+ | Mg2+ | Ca2+ | N03- | H2PO3- | SO42- | Zn2+ |
培养液浓度(mol/L) | 1 | 1 | 0.25 | 1 | 2 | 1 | 0.25 | 1 |
其中植物根细胞吸收量最少的离子是
A. N03- B. SO42- C. Zn2+ D. H2P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