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90192  190200  190206  190210  190216  190218  190222  190228  190230  190236  190242  190246  190248  190252  190258  190260  190266  190270  190272  190276  190278  190282  190284  190286  190287  190288  190290  190291  190292  190294  190296  190300  190302  190306  190308  190312  190318  190320  190326  190330  190332  190336  190342  190348  190350  190356  190360  190362  190368  190372  190378  190386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蒸馏是实验室制备蒸馏水的常用方法,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都可以制取蒸馏水。

1I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常用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加热A时要加垫石棉网,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水的流向是否正确?________(正确不正确”)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4装置也可用于少量蒸馏水的制取(加热及固定仪器略),其原理与图I完全相同。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已知2H2(g)+O2(g)=2H2O(g) H=-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B.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已知2C(s)+2O2(g)=2CO2(g) H1; 2C(s)+O2(g)=2CO(g) H2;,则H1H2

D. 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该反应中和热的热方程式为NaOH(aq)+ HCl(aq)=NaCl(aq)+H2O(l) H=一57.4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32-+I2=2I+ S4O62-)。

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_mg·L1滴定结束后如果俯视滴定管读取数据,导致测定结果偏___________。(填

4Na2S2O3溶液不稳定,需使用前配制和标定。预估实验需要使用75mLNa2S2O3溶液,则配制该溶液所必需的仪器有天平、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最近有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处理高浓度乙醛废水的新方法一隔膜电解法,乙醛分别在阴、阳极发生反应,转化为乙醇和乙酸。实验室以一定浓度的乙醛—Na2SO4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模拟乙醛废水的处理过程,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过程中,两极除分别生成乙酸和乙醇外,均产生了无色气体,则阳极产生的是O2

B. 阳极反应为CH3CHO-2e-+2H+=CH3COOH+H2O

C. 电解过程中,阴极区Na2SO4的物质的量增大

D. 若以CH4—空气燃料电池为直流电源,燃料电池的b 极应通入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

A. 醋酸 B. 邻二甲苯 C. 四氯化碳 D. 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 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和7mol NaOH 反应

B. 分子中至少有11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C. 分子式为C4H7ClO2,可与NaHCO3 产生CO2的有机物的结构可能有3 种

D. 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下列反应原理制备SO2并进行性质探究。反应原理为:Na2SO3()+H2SO4()Na2SO4 + SO2↑+ H2O

1根据上述原理制备并收集干燥SO2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接头序号)

2D中盛装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用注射器吸取纯净的SO2并结合装置G进行SO2的性质实验,若XNa2S溶液,其目的是检验SO2_____________,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

4实验1:乙同学将溶液X换为浓度均为0.1mol/L Fe(NO3)3BaCl2的混合溶液(已经除去溶解氧),通入少量SO2后观察到烧杯产生白色沉淀,乙同学认为白色沉淀为BaSO4,为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因,他继续进行如下实验验证:(已知:0.1mol/L Fe(NO3) 3pH=2

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和解释

2

SO2通入0.1mol/L ____BaCl2混合液

产生白色沉淀

Fe3+能氧化H2SO3

3

SO2通入_______ BaCl2混合液

产生白色沉淀

酸性条件NO3-能将H2SO3氧化为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不能体现相关主旨的是

A. “水域蓝天,拒绝污染一严控PM 2.5排放,改善雾霾天气

B.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一积极开发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

C. “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一综合利用煤和石油,发展绿色化学

D. “化学,引领科技进步一研究合成光纤技术,让通讯更快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发现NOxSO2是雾霾的主要成分。NOx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

已知N2g)+O2g2NOgH=+180.50 kJ·mol1

2COg)+O2g2 CO2gH=-566.00kJ·mol1

1汽车尾气转化器中发生的反应为2NO(g) + 2CO(g) N2(g) + 2CO2(g)此反应的H =__________kJ·mol1

2T℃时,将等物质的量的NOCO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过程(015min)中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一所示。

T℃时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平衡时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CON20.8mol,平衡将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不)

②图中ab分别表示在一定温度下,使用质量相同但表面积不同的催化剂时,达到平衡过程中n(NO)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催化剂表面积较大的曲线是__________(填“a”“b”)。

15min时,若改变外界反应条件,导致n(NO)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一个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增大CO的浓度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恒容时充入He

3为探究温度及不同催化剂对反应2NO(g) + 2CO(g) N2(g) + 2CO2(g)的影响,分别在不同温度、不同催化剂下,保持其它初始条件不变重复实验,在相同时间内测得N2浓度变化情况如下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在相同温度下催化剂甲的作用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比催化剂乙时大

B.反应在M点达到平衡,此后N2浓度减小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平衡向左移动

CN点后N2浓度减小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发生了副反应

DN点后N2浓度减小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降低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钛矿工业中的酸性废水富含TiFe等元素,其综合利用如下:

已知:TiO2+易水解,只能存在于强酸性溶液中。

1TiO2+钛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步骤I中检验钛矿废水中加入铁屑是否足量的试剂是________

3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反应温度一般需控制在35℃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Ksp[Fe(OH)2] = 8×10-16。步骤中,FeCO3达到溶解平衡时,若室温下测得溶液的pH8.5c(Fe2+)=1×10-6 mol/L。试判断所得的FeCO3____(填没有Fe(OH)2;步骤中,为了得到较为纯净的Fe2O3,除了适当的温度外,还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

5富含TiO2+溶液中加入Na2CO3粉末得到固体TiO2·nH2O。请结合原理和化学用语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