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 ① | ② | ③ | 实验结论 | |
A | 稀硫酸 | Na2SO3 | Na2SiO3溶 | 非金属性:S>Si | |
B | 浓硫酸 | 蔗糖 | 溴水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 |
C | 稀盐酸 | Na2SO3 | Ba(NO3)2溶液 |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 |
D | 浓硝酸 | Na2CO3 | Na2SiO3溶液 | 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常
见元素,其中 A 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 元素的一种核素可用于考古断代,D 元素的 s轨道和 p 轨道上的电子数相等且有2个未成对电子;E 是第四周期元素,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A原子相同,其余各层电子均充满。请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A、B、C、D 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__。
(2)化合物 CA3 的沸点比化合物 BA4 的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A、B 形成的化合物与氢氰酸(HCN)反应可得丙烯腈(H2CCHCN),丙烯腈分子中的碳原子轨道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
(4)由 C 元素形成的一种离子与 BD2 互为等电子体,该离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
(5)基态 E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E 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如下,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6)向 E 的硫酸盐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A3,可生成[E(CA3)4]2+,1 mol [E(CA3)4]2+中含有σ 键的数目约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有科学家正在研究用碳与一氧化氮反应处理环境问题
C(s)+2NO(g)CO2(g)+N2(g)△H
(1)实验方案中有下列措施:①采用加热提高反应速率,②使用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③使用加压提高NO转化率,④使CO2转化成干冰从体系用脱离,提高NO的转化率,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_。
(2)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恒容恒温密闭容器中,科学家得到下列实验数据
时间(min) | 浓度(mol/L) | ||
NO | N2 | CO2 | |
0 | 0.100 | 0 | 0 |
10 | 0.058 | 0.021 | 0.021 |
20 | 0.040 | 0.030 | 0.030 |
30 | 0.040 | 0.030 | 0.030 |
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3)的实验中30min时开始升温,36min时达平衡,测得NO的转化率变为50%,则该反应的△H_______0(填“>”、“<”、“=”),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科学家在30min后改变了某一条件,反应进行到40min时达平衡浓度分别为c(NO)=0.032mol/L,c(N2)=0.034mol/L,c(CO2)=0.017mol/L,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T ℃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
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正反应为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t1 min后,改变下列某一条件,能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
B.保持容器总体积不变,通入少量稀有气体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C、F位于同一周期,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个,E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个。试回答: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
A_____,C_____,D_____,E_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B、F形成的化合物_____。
(3)A、C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C、F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0.1 mol·L-1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慢。
(2)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生成NH3·H2O,从而验证NaOH的碱性大于NH3·H2O,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大于N,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下图装置可以验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中现有药品Na2S、KMnO4、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装置A、B、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A中加________、B中加Na2CO3、C中加________,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低碳循环”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而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将CO2转化为甲醇:CO2(g)+3H2(g)CH3OH(g)+H2O(g)。
(1)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进行上述反应。测得CO2(g)和CH3OH(g)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0~10 min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第10 min后,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 CO2(g)和1 mol H2O(g),则平衡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②若已知:CO2(g)+3H2(g)CH3OH(g)+H2O(g) ΔH=-a kJ·mol-1;
2H2(g)+O2(g)===2H2O(g) ΔH=-b kJ·mol-1;
H2O(g)===H2O(l) ΔH=-c kJ·mol-1;
CH3OH(g)===CH3OH(l) ΔH=-d kJ·mol-1。
则表示CH3OH(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5 ℃时以甲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为电源来电解600 mL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电解一段时间后,NaCl溶液的 pH 变为12(假设电解前后NaCl溶液的体积不变),则理论上消耗甲醇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3)向(2)U形管内电解后的溶液(假设NaCl溶液完全被电解)中通入标准状况下89.6 mL 的CO2气体,则所得溶液呈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1)丙烷热值较高,污染较小,是一种优良的燃料。试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是一定量丙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1 mol H2O(l)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请在图中的括号内填入________(“+”或“-”)。写出表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盖斯定律认为: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整个过程的总热效应相同。试运用盖斯定律回答问题:
已知:H2O(g)===H2O(l) ΔH1=-Q1 kJ·mol-1
C2H5OH(g)===C2H5OH(l) ΔH2=-Q2 kJ·mol-1
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3=-Q3 kJ·mol-1
若使46 g液态无水酒精完全燃烧,并恢复到室温,则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______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将V1 mL l.0mol/L盐酸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2+V2=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
C. 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 mol/L
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