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C2H4 | C2H6 | C2H6O | C2H4O2 | C3H6 | C3H8 | C3H8O | C3H6O2 | C4H8 | C4H10 |
A. C7H16B. C7H14O2C. C8H18D. C8H18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据报道,1996年8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制出一种新核素镅—235,已知镅(Am)的原子序数为95,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镅—235与铀—235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 镅—235的原子质量是12C原子质量的235倍
C. 镅—235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40,核外电子数为95
D. 镅—235原子一定不具有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测得常温下0.1 mol/L某一元酸(HA)溶液的pH不等于1,0.1 mol/L某一元碱(BOH)溶液里:=10-12。将这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里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c(B+)>c(A-)>c(OH-)>c(H+)
B.c(A-)>c(B+)>c(H+)>c(OH-)
C.c(H+)>c(A-)>c(OH-)>c(B+)
D.c(B+)>c(A-)>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X是一种强碱,A为正盐,通常条件下Z是无色液体,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E小16,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是可与草木灰混合使用的肥料 B. C可用排空气法收集
C. F和B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 D. B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与Y反应生成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若图1表示0.2mo1MgCl2·6H2O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时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则a为19.0
B. 若图2表示常温下用0.1000mo1/L NaOH溶液滴定25.00mL 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则c(CH3COOH)=0.1000mo1/L
C. 若图3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常温下,NaA溶液的pH小于同浓度的NaB溶液的pH
D. 若图4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2NO2(g)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则b点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研小组用镍触媒废料(主要成分为Ni-Al合金,混有少量Fe、Cu、Zn及有机物) 制备NiO并回收金属资源的流程如下所示:
已知:相关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部分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5℃)
物质 | Ksp | 物质 | Ksp |
Fe(OH)3 | 4.0×10-38 | CuS | 6.3×10-34 |
Fe(OH)2 | 1.8×10-16 | ZnS | 1.6×10-24 |
Al(OH)3 | 1.0×10-33 | NiS | 3.2×10-18 |
Ni(OH)2 | 2.0×10-15 |
表2 原料价格表
物质 | 价格/(元吨-1) |
漂液(含25.2%NaClO) | 450 |
双氧水(含30%H2O2) | 2400 |
烧碱(含98%NaOH) | 2100 |
纯碱(含99.5%Na2CO3) | 600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剂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选择该试剂的理由是______。
(3)“氧化”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使溶液中Fe3+和A13+的浓度均小于等于1.0×10-6 mol L-1,需“调节pH”至少为_______________。
(5)“试剂b”应选择__________,“加水煮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氢镍电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二次电池,放电时,该电池的总反应为NiOOH+MH=Ni(OH)2+M,当导线中流过2 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质量减少__________g。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常压下,一氧化二氯(Cl2O)为棕黄色气体,沸点为3.8 ℃,42 ℃以上会分解生成Cl2和O2,Cl2O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HClO。
(制备产品)
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按体积比1∶3混合通入含水8%的碳酸钠中制备Cl2O,并用水吸收Cl2O(不含Cl2)制备次氯酸溶液。
(1)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多孔球泡和搅拌棒的作用是_;装置C的作用是__。
(3)制备Cl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反应过程中,装置B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___。
(5)此方法相对于用氯气直接溶于水制备次氯酸溶液有两个主要优点,分别是____。
(测定浓度)
(6)已知次氯酸可被FeSO4等物质还原。用下列实验方案测定装置E所得溶液中次氯酸的物质的量浓度:量取10 mL上述次氯酸溶液,并稀释至100 mL,再从其中取出10.00 mL于锥形瓶中,并加入10.00 mL 0.80 mol·L-1的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用0.050 00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4.00 mL,则原次氯酸溶液的浓度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盐酸于试管中。试完成下列问题:(提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5)如将本题中“25℃石灰水饱和溶液”换成“20℃碳酸饮料”进行探究实验,实验(1)中观察到的另一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温度下,向10 mL 0.1 mol/LCuCl2溶液中滴加0.1 mol/L的Na2S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c(Cu2+)与Na2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lg2=0.3,Ksp(ZnS)=3×10-25 mol2/L2。
A. a、b、c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b点
B. Na2S溶液中:c(S2-)+c(HS-)+c(H2S)=2c(Na+)
C. 该温度下Ksp(CuS)=4×10-36 mol2/L2
D. 向100 mL Zn2+、Cu2+浓度均为10-5 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4 molL-1的Na2S溶液,Zn2+先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
(1)上述3个装置中,不能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填“Ⅰ”“Ⅱ”或“Ⅲ”)
①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则说明M溶于水______(填“一定是放热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或“可能是放热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M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选用装置Ⅰ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量变化情况,选择装置Ⅱ进行实验(在甲中进行)。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4)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法①:选择上述装置__________(填“Ⅰ”“Ⅱ”或“Ⅲ”)进行实验;
方法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