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2Cl- + 2H2O2OH-+ H2↑+ Cl2↑
B. 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CH3CHO++2OH-
CH3COO-+
+3NH3+2Ag↓+H2O
C. 邻羟基苯甲酸中加入足量NaHCO3溶液:
D. 向含NaOH的Cu(OH)2悬浊液中加入乙醛溶液并加热: CH3CHO +2Cu(OH)2+ OH-CH3COO-+ Cu2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氯化铵焙烧菱锰矿制备高纯度碳酸锰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菱锰矿石主要成分是,还含有少量Fe、Al、Ca、Mg等元素;
②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氯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下:
金属离子 | Al3+ | Fe3+ | Fe2+ | Ca2+ | Mn2+ | Mg2+ |
开始沉淀的pH | 3.8 | 1.5 | 6.3 | 10.6 | 8.8 | 9.6 |
沉淀完全的pH | 5.2 | 2.8 | 8.3 | 12.6 | 10.8 | 11.6 |
③常温下, 的溶度积分别为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时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列图1、图2、图3,氯化铵焙烧菱镁矿的最佳条件是:
焙烧温度_________,氯化铵与菱镁矿粉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焙烧时间为___________.
(3)浸出液“净化除杂”过程如下:首先加入氧化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然后调节溶液pH使
沉淀完全,此时溶液的pH范围为____。再加入
沉淀
,当
时,
=______
(4)碳化结晶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固态物质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现有0.1 mol/L的NH4HCO3溶液,pH =7.8。已知含氮(或含碳)各微粒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种微粒的浓度占各种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常温下Kb(NH3·H2O)> Kal(H2CO3)
B. 向pH =6.5的上述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时,NH4+和HCO3一浓度都逐渐减小
C. NH4HCO3溶液中存在下列守恒关系:c( NH4+) +c( NH3·H2O) =c(HCO3-)+c(CO3 2-)+c( H2 CO3)
D. 当溶液的pH =9时,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c(HCO3-)>c(NH4+>c(NH3·H2O)>c(CO3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Fe+CuSO4=FeSO4+Cu
B.AgNO3+NaCl=AgCl↓+NaNO3
C.Fe2O3+3CO2Fe+3CO2
D.2KMnO4K2MnO4+MnO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霉酚酸酯(MMF)是器官移植中抑制细胞增殖最常用的药物,它在酸性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molMMF与足量NaOH 溶液共热,最多可消耗5molNaOH
B. 可以用NaHCO3溶液区别MMF与化合物Ⅰ
C. 化合物 R的分子式为C6H13NO2
D. 一个MMF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5.00g 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11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
(2)取200℃所得样品,加热至280℃,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280℃所得产物在570℃下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1.60g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黑色粉末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NH3—O2碱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极每产生1molN2,约有6×6.02×1023个OH-迁移至b极
B. a极的电极反应为:2NH3 -6e- = N2+ 6H+
C. b极的电极反应为:4OH- -4e- = 2H2O + O2↑
D. 该电池总反应为:4NH3 + 3O2 = 2N2 + 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
A. 用溴水能鉴别CH3CH==CHCH2OH和CH3CH2CH2CHO
B. 用如图所示方法可保护钢闸门不被腐蚀
C. 根据核磁共振氢谱不能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
D. 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实验室制备并干燥Cl2及吸收多余氯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指出上图中的各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 ________
A、向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 B、加热 C、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3)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20mL 12mol·L-1的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气明显少于0.06mol。其主要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浓盐酸的利用率,你对实验的建议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
(6)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浸泡衣物时加入84消毒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漂白效果更好,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已知酸性:H2CO3 >HClO>HCO3-)
②若将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混合使用,则会产生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Cl2是一种有毒气体,如果泄露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①已知:3Cl2 + 8NH3 = 6NH4Cl +N2,化工厂可用浓氨水来检验Cl2是否泄露,该反应中被氧化和未被氧化的NH3的物质的量比________ ;
②喷射石灰乳等碱性物质可以减轻少量Cl2泄露造成的危害,Cl2与石灰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常用烧碱溶液吸收Cl2,若将Cl2通入热的烧碱溶液中,可以得到NaCl、NaClO和NaClO3的混合溶液。当NaCl和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2时,混合液中NaClO和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它们的(主要)成分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名称 | 酒精 | 醋酸 | 火碱 | 食盐 | 铜导线 | 亚硫酸酐 | 苏打 |
主要成分 | CH3CH2OH | CH3COOH | NaOH | NaCl | Cu | SO2 | Na2CO3 |
(1)请你对表中①~⑦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编号):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过量②的水溶液与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用金属钠制取氧化钠,可有多种方法:
①4Na + O2=2Na2O; ②4Na + CO2 =2Na2O + C;③2NaNO2 + 6Na =4Na2O + N2↑
在上述三种方法中,最好的是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
(4)某实验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使酚酞变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实验现象推测红色褪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M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备碳酸钠:一定温度下,往一定量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氨气达到饱和后,再不断通入CO2,一段时间后,出现沉淀,过滤得到NaHCO3晶体。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6)在化学课上老师向NaOH溶液通入CO2后无明显现象,那我们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化学小组同学将过量的干冰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定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请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①BC段变化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CD段变化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