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种新型燃料电池,用两根金属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向两极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其电极反应为X极:CH4+10OH--8e-===CO32-+7H2O;Y极:4H2O+2O2+8e-===8OH-。下列关于此燃料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X为负极,Y为正极
B. 工作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减少
C. 在标准状况下,通入5.6 L O2完全反应后,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
D. 该电池工作时,X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①在元素周期表中,Z与Y、W均相邻;②X、Y、W分别位于不同周期;③Y、Z、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Y、Z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 Y和Z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Y > Z
C. X与Y、Z之间形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微粒只有YX3和X2Z
D. Z、W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和稳定性均为H2Z > H2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 B+C(g) △H=-Q kJ·mol-1 达到平衡。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C(g)的浓度与缩小体积前的平衡浓度相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产物B的状态只能为固态或液态
B. 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A)消耗﹕n(C)消耗=1﹕1
C. 保持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 mol B和1 mol C,达到平衡时吸收热量Q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氯化铵焙烧菱锰矿制备高纯度碳酸锰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菱锰矿石主要成分是MnCO3,还含有少量Fe、Al、Ca、Mg等元素;
②常温下,CaF2、MgF2的溶度积分别为1.46×10-10、7.42×10-11
③相关金属离子c(Mn+)=0.1mol/L形成氯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金属离子 | Al3+ | Fe3+ | Fe2+ | Ca2+ | Mn2+ | Mg2+ |
开始沉淀的pH | 3.8 | 1.5 | 6.3 | 10.6 | 8.8 | 9.6 |
沉淀完全的pH | 5.2 | 2.8 | 8.3 | 12.6 | 10.8 | 11.6 |
(1)“焙烧”时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列图1、图2、图3,氯化铵焙烧菱镁矿的最佳条件是:
焙烧温度_________,氯化铵与菱镁矿粉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焙烧时间为___________.
(3)浸出液“净化除杂”过程如下:首先加入MnO2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然后调节溶液pH使Fe3+、Al3+沉淀完全,此时溶液的pH范围为____。再加入NH4F沉淀Ca2+、Mg2+,当c(Ca2+)=1.0×10-5mol/L时, c(Mg2+)=______mol/L
(4)碳化结晶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固态物质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 zC(g),图I表示200℃时容器中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II表示平衡时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结合图像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8mol·L-1·min-1
B. 若0~5 min时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m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 + B C ΔH = +5m kJ/mol
C. 200℃时,若在第6 min再向体系中加入1molAr,A的转化率不变
D. 200℃时,平衡后再充入2 mol B和2 mol C时,v正>v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取一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如图),下列对于试管内发生的反应及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反应无光照也可发生
B. 甲烷和Cl2反应后的产物只有CH3Cl和HCl
C. 盛放饱和食盐水的水槽底部会有少量晶体析出
D. CH4和Cl2完全反应后液面上升,液体充满试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中的实线表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
(1)请在上表中用实线补出元素周期表的上边界。_____________
(2)某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
(3)元素I的非金属性________(填“强于”或“弱于”)元素H,用原子结构的观点解释原因: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金属性增强。设计实验证明元素E的金属性强于元素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处于周期表中对角线位置(左上方和右下方) 的元素,其性质具有相似性,称为“对角线规则”。元素D与F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如D、DO、D(OH)2与NaOH溶液都能反应生成Na2DO2等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F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鉴别元素D与E的氢氧化物可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G的一种含氧酸化学式为:H3GO3,其结构式可表示为:,请写出该酸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氢氧原子结合成的一种原子团“—OH”叫羟基,含氧酸中羟基氢方可电离出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溶液中可能含有OH-、CO32-、A1O2-、SiO32-、SO42-、HCO3-、Na+、Fe3+、Mg2+、Al3+等离子。当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Na2SO4、可能不含有CO32-
B.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只有:OH-、A1O2-、CO32-
C. 原溶液中含CO32-与A1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D. a-d>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可制备乙酸乙酯,其转化关系如图.
已知:H2C=CH﹣OH不稳定
I ①的反应类型是___.请写出乙烯官能团名称_____, 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II 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钠,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见下表:
试剂 | 乙醚 | 乙醇 | 乙酸 | 乙酸乙酯 |
沸点(℃) | 34.7 | 78.5 | 118 | 77.1 |
请回答:
(1)浓硫酸的作用为_______;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______若反应前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________。
(3)从D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________;再加入(此空从下列选项中选择)________;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A 五氧化二磷 B 碱石灰
C 无水硫酸钠 D 生石灰
(4)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使用浓硫酸制乙酸乙酯不足之处主要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 mol PCl3和1.0 mol Cl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3(g)+Cl2(g)PCl5(g)。达平衡时,PCl5为0.40 mol,如果此时移走1.0 mol PCl3和0.50 mol Cl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Cl5的物质的量大于0.20 molB. PCl5的质量分数减少
C. 平衡常数不变D. 混合气体的黄绿色变浅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