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96623  196631  196637  196641  196647  196649  196653  196659  196661  196667  196673  196677  196679  196683  196689  196691  196697  196701  196703  196707  196709  196713  196715  196717  196718  196719  196721  196722  196723  196725  196727  196731  196733  196737  196739  196743  196749  196751  196757  196761  196763  196767  196773  196779  196781  196787  196791  196793  196799  196803  196809  196817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某烷烃,一氯代物有8

B. 聚合物可由单体CH2CHCH3CHCH2加聚制得

C. CH3CH(OH)CH(CH3)2的名称为2-甲基-3-丁醇

D. 植物油氢化、塑料和橡胶的老化过程中均发生了加成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六角形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如图甲),石墨烯中部分碳原子被氧化后,其平面结构会发生改变,转化为氧化石墨烯(如图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甲中,1C与相邻C形成σ键的个数为3

B. 图乙中,1C的杂化方式是sp2

C. MC60可制备一种低温超导材料,晶胞如图为,该材料的化学式为M3C60

D. 50nm左右的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所得到的分散系后者更为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实验:

装置

分别进行的操作

现象

i. 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酚酞

ii. 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K3[Fe(CN)6]溶液

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

(l)小组同学认为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均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①实验i中的现象是____

②用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中的现象:____

(2)查阅资料:K3[Fe(CN)6]具有氧化性。

①据此有同学认为仅通过ii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 __________

②进行下列实验,在实验几分钟后的记录如下:

实验

滴管

试管

现象

0.5 mol·L-1

K3[Fe(CN)6]溶液

iii. 蒸馏水

无明显变化

iv. 1.0 mol·L-1 NaCl 溶液

铁片表面产生大量蓝色沉淀

v. 0.5 mol·L-1 Na2SO4溶液

无明显变化

a.以上实验表明:在____条件下,K3[Fe(CN)6]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

b.为探究Cl-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后再进行实验iii,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此补充实验表明Cl-的作用是____

(3)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仍不严谨。为进一步探究K3[Fe(CN)6]的氧化性对实验ii结果的影响,又利用(2)中装置继续实验。其中能证实以上影响确实存在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实验

试剂

现象

A

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溶液(已除O2

产生蓝色沉淀

B

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NaCl混合溶液(未除O2

产生蓝色沉淀

C

铁片、K3[Fe(CN)6]NaCl混合溶液(已除O2

产生蓝色沉淀

D

铁片、K3[Fe(CN)6]和盐酸混合溶液(已除O2

产生蓝色沉淀

综合以上实验分析,利用实验ii中试剂能证实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下列物质在20℃下的Ksp如下,

化学式

AgCl

AgBr

AgI

Ag2S

Ag2CrO4

颜色

白色

浅黄色

黄色

黑色

红色

Ksp

2.0×1010

5.4×1013

8.3×1017

2.0×1048

2.0×10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0℃时,上述五种银盐饱和溶液中,Ag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g2CrO4AgClAgBrAgIAg2S

B. 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c(Br -) /(Cl -)2.7×103

C. 测定水体中氯化物的含量,常用标准硝酸银法进行滴定,滴定时,应加入的指示剂是K2CrO4

D. 某溶液中含有ClBrI,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AgNO3溶液时,Cl最先沉淀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常用氯氧化法处理含氰(CN-)废水,一定条件下,氯气和CN-反应生成无毒气体N2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N-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B.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N2

C.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系数比为52D.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向2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HCl溶液40 mL,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CO2因逸出未画出)物质的量分数(纵轴)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不能大量共存

B. pH7时,溶液中各种离子(CO32—除外)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Cl-)c(Na+)c(HCO3-)c(H+)=c(OH-)

C. 0.1 mol/L Na2CO3溶液中c(OH)c(H)c(H2CO3)c(HCO3)

D. pH8时,NaH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A.分离酒精和水

B.分离胶体和溶液

C.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

D.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NH3+CO2+H2O=+

B.小苏打溶液与稀硫酸混合:+2H+=CO2↑+H2O

C.Ba(OH)2溶液中加少量NaHCO3 Ba2OH=BaCO3H2O

D.硫酸亚铁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Fe2++2H2O2+4H+=Fe3++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利用生物发酵得到的乙醇制取氢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部分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反应I和反应II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反应I中,1 mol CH3CH2OH(g)参与反应后的热量变化是256 kJ

H2O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

反应I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II,在进气比[n(CO) : n(H2O)]不同时,测得相应的CO的平衡转化率见下图(各点对应的反应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图中DE两点对应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DTE。判断:TD_______TE(填” “)。

经分析,AEG三点对应的反应温度相同,其原因是AEG三点对应的____相同。

当不同的进气比达到相同的CO平衡转化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和进气比的关系是______

3)反应III,在经CO2饱和处理的KHCO3电解液中,电解活化CO2制备乙醇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电解后溶液中分离出乙醇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主要成分为H2、CO、CO2、N2和H2O(g)。半水煤气经过下列步骤转化为合成氨的原料。

(1)步骤I,CO变换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CO变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向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L半水煤气,发生CO变换反应。测得不同温度(T1,T2)氢气的体积分数ψ(H2)与时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i.T1、T2的大小关系及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

ii.请在上图中画出:其他条件相同时,起始充入0.5aL半水煤气,T2温度下氢气的体积分数ψ( H2)随时间的变化曲线。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用饱和Na2CO3溶液作吸收剂脱除CO2时,初期无明显现象,后期有固体析出。

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吸收前:c(Na+)>c(CO32-)>c(OH-)>c(HCO3-)

b.吸收初期:2c(CO32-)+2 c(HCO3-)+2c(H2CO3)=c(Na+)

c.吸收全进程:c(Na+)+c( H+)=2c(CO32-)+ c(HCO3-)+ c(OH-)

②后期析出固体的成分及析出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当吸收剂失效时,请写出一种可使其再生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