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1316  21324  21330  21334  21340  21342  21346  21352  21354  21360  21366  21370  21372  21376  21382  21384  21390  21394  21396  21400  21402  21406  21408  21410  21411  21412  21414  21415  21416  21418  21420  21424  21426  21430  21432  21436  21442  21444  21450  21454  21456  21460  21466  21472  21474  21480  21484  21486  21492  21496  21502  21510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①NaOH固体  ②H2O   ③NaNO3溶液  ④CH3COONa固体  ⑤KCl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为直流电源,为浸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的滤纸,为电镀槽.接通电路后发现上的c点显红色.为实现铁上镀铜,接通后,使c.d两点短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已知断裂1molN-N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 N≡N放出942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则由N2气体生成1mol气态N4的△H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10g铁置于40mL某浓度的硝酸中,再微热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NO,NO2混合气体1792mL,溶液里还残留4.4g固体(标准状况).求:
(1)NO的体积为
1344
1344
mL,NO2的体积为
448
448
mL.
(2)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7
7
mol/L.
(3)欲使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
11.3
11.3
g.(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来研究硝酸的性质.
(1)甲组同学设计如图装置来证实稀硝酸与铜反应,步骤如下.
A、检验50ml针筒的气密性.
B、抽出活栓,往针筒内放入一小块铜片,把针筒活栓推到底,将针筒下端玻璃管浸入蒸馏水中,抽拉活栓,吸入约10mL蒸馏水,发现针筒内仍有空气,然后
针头朝上倒放
针头朝上倒放

C、将针筒下端玻璃管浸入浓硝酸中,抽拉活栓,缓缓吸入4mL浓硝酸,将针筒下端套上橡皮管,然后用铁夹夹住.
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①B中应补充的操作是
推活栓,使针头内充满水
推活栓,使针头内充满水

②一段时间后在针筒内观察到溶液颜色为蓝色,有
无色
无色
色气体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u+8H++2NO3-=3Cu2++2NO↑+4H2O
3Cu+8H++2NO3-=3Cu2++2NO↑+4H2O

③反应停止后,针筒内产生了气体,要验证产生的气体是NO,还需进一步进行的操作是
往针筒内抽气,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
往针筒内抽气,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

(2)乙组同学也用此装置直接抽取浓硝酸和铜反应,发现溶液是绿色的,为了探究绿色的原因,乙组同学又做了三组对比实验,具体如下:
m(Cu)/g 硝酸(过量) 溶液颜色
A 1 浓HNO3(4mL) 溶液为绿色
1 稀HNO3(4mL) 溶液为蓝色
B 0.5 浓HNO3(4mL) 溶液为绿色
1 稀HNO3(4mL) 溶液为蓝色
C 2 浓HNO3(4mL) 溶液为绿色
1 稀HNO3(4mL) 溶液为蓝色
根据乙组同学三组对比实验回答问题:
①一种观点认为:这可能是Cu2+浓度差异的结果,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填“同意”或“不同意”)
不同意
不同意
,原因是
相同质量的铜与相同体积且过量的硝酸反应生成的铜离子浓度相同
相同质量的铜与相同体积且过量的硝酸反应生成的铜离子浓度相同
.(结合表格信息加以阐述)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溶液呈绿色是铜与浓硝酸反应时产生的NO2溶于过量浓硝酸显黄色,加上和蓝色的硝酸铜溶液混在一起,使溶液呈绿色.为了验证推断是否正确,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三种方案,并进行验证:
方案一:将绿色溶液转移至试管,并给试管加热片刻,立即看到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认为该气体一定是溶解在溶液中的NO2,但也有同学持有异议.请分析原因
过量的硝酸分解会产生红棕色的NO2
过量的硝酸分解会产生红棕色的NO2

方案二: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得氧气,并把氧气缓缓通入绿色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变为蓝色.请用方程式表示溶液颜色变化的反应原理
4NO2+O2+2H2O=4HNO3
4NO2+O2+2H2O=4HNO3

方案三:往蓝色溶液中缓缓通入NO2气体,溶液颜色变绿色.
③从环保的角度看,你认为三个方案中最好的是哪一个
方案二
方案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一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Na+、K+、Fe2+、Ba2+、NO3-、SO32-、SO42-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①取少量该溶液,滴加氯水,氯水褪色.
②取少量该溶液,浓缩,加Cu片和浓H2SO4,加热,有无色气体产生,后在空气中又变成红棕色
③用洁净的铂丝蘸取该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④取少量该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1)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Na+、NO3-、SO32-
Na+、NO3-、SO32-

(2)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K+、SO42-
K+、SO42-

(3)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存在的离子,应该补充的实验是
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后,取上层清液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后,取上层清液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B、C、D、E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B、C同周期,C与E同主族.A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且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1)元素E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
ⅥA
ⅥA
族;
(2)D2C2的电子式为
;B的氢化物的结构式为

(3)B的氢化物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Z,则Z中的化学键类型为
离子键、共价键
离子键、共价键
.Z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浓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OH-
  △  
.
 
NH3↑+H2O
NH4++OH-
  △  
.
 
NH3↑+H2O

(4)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 跟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4H++2NO3-=Cu2++2NO2↑+2H2O
Cu+4H++2NO3-=Cu2++2NO2↑+2H2O

(5)化合物EC2通入到BaCl2和H2O2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H2O2=2H++SO42-,Ba2++SO42-=BaSO42-
SO2+H2O2=2H++SO42-,Ba2++SO42-=Ba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X、Y、Z、W均为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1)若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①X为强碱溶液,W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则Y到Z的离子方程式为
SO32-+SO2+H2O=2HSO3-
SO32-+SO2+H2O=2HSO3-

②X是一种盐,逐滴加入W,溶液中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无色无味气体Z,则Z的电子式为

(2)若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①X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W是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则Y的水溶液中加入W生成Z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Fe=3Fe2+
2Fe3++Fe=3Fe2+

②X常温下为气体化合物,Z是一种红棕色气体,X气体的检验方法
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
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
.X转化为Y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2
催化剂
.
高温高压
4NO+6H2O
4NH3+5O2
催化剂
.
高温高压
4NO+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将盐酸滴入高锰酸钾溶液中,产生黄绿色气体,而溶液的紫红色褪去.现有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体系中共有KCl、Cl2、H2SO4、H2O、KMnO4、MnSO4、K2SO4七种物质:
(1)写出一个包含上述七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KMnO4+10KCl+8H2SO4═2MnSO4+6K2SO4+5Cl2↑+8H2O
2KMnO4+10KCl+8H2SO4═2MnSO4+6K2SO4+5Cl2↑+8H2O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2mol氧化剂在反应中
得到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
10
10
mol电子.
(3)如果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BiO3,溶液又变紫红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KMnO4、Cl2、NaBiO3三种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
NaBiO3、KMnO4、Cl2
NaBiO3、KMnO4、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