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3883  23891  23897  23901  23907  23909  23913  23919  23921  23927  23933  23937  23939  23943  23949  23951  23957  23961  23963  23967  23969  23973  23975  23977  23978  23979  23981  23982  23983  23985  23987  23991  23993  23997  23999  24003  24009  24011  24017  24021  24023  24027  24033  24039  24041  24047  24051  24053  24059  24063  24069  24077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为:

CO(g)+2H2(g) CH3OH(g)  ΔH < 0。

原料气的加工过程中常常混有一定量CO2,为了研究不同温度下CO2对该反应的影响,以CO2、CO和H2的混合气体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原料气各组分含量不同时,反应生成甲醇和副产物甲烷的碳转化率是不相同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CO2%-CO%-

H2%

(体积分数)

03070

22870

42670

82270

201070

反应温度/℃

225

235

250

225

235

250

225

235

250

225

235

250

225

235

250

碳转

化率

(%)

CH3OH

4.9

8.8

11.0

36.5

50.7

68.3

19.0

33.1

56.5

17.7

33.4

54.4

8.0

12.0

22.6

CH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8

2.8

2.8

(1)由上表数据可得出多个结论。

结论一: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温度越高,碳转化率____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结论二,有科学家又用以下五组不同组成的原料气再次进行实验。

组别

体积分数(%)

CO

CO2

H2

N2

第1组

19.7

0.0

59.1

21.2

第2组

20.7

0.3

62.1

16.9

第3组

16.9

1.3

50.7

31.1

第4组

19.8

5.5

59.4

15.3

第5组

20.3

10.9

60.9

7.9

进行该验证实验时,控制不变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为:

CO(g)+2H2(g) CH3OH(g)  ΔH < 0。

在一定条件下,上述反应在一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1)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CO的转化率的是  _______(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通入CO       D.通入H2 

(2)在保证H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器的体积,平衡____________(填字母)。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溴酸钾(KBrO3)为白色晶体,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和分析试剂,加热到370℃分解为溴化钾和氧气。用氯气生产溴酸钾的工艺流程如下:

(1)“合成”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分解”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中第二次过滤的滤渣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4)“趁热过滤”过程中“趁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溴酸钾具有毒性,食用少量即可引起呕吐和肾脏的损伤。然而美、日等国都允许在油炸薯片中添加一定量溴酸钾,以改善薯片的口感。我国也曾允许用作烘焙面包的添加剂,但已于2005年7月开始全面禁止在食品中使用溴酸钾。2007年,一批来自美国的油炸薯片在珠海口岸被我国有关部门检出含有溴酸钾而被禁止入境。从化学原理分析推测,有关国家认为在油炸薯片中添加溴酸钾是“安全”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我国认为不安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以下是25℃时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难溶电解质

Mg(OH)2

Cu(OH)2

Fe(OH)2

Fe(OH)3

溶解度/g

9×10-4

1.7×10-6

1.5×10-4

3.0×10-9

在无机化合物的提纯中,常利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理除去某些离子。例如:

① 为了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Fe3,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再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反应,过滤结晶即可;

② 为了除去氯化镁晶体中的杂质Fe3,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镁,充分反应,过滤结晶即可;

③ 为了除去硫酸铜晶体中的杂质Fe2,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H2O2,将Fe2氧化成Fe3,调节溶液的pH=4,过滤结晶即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个除杂方案都能够达到很好效果,Fe2、Fe3都被转化为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而除去。

(2)①中加入的试剂应该选择_________为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中除去Fe3所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与方案③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H2O2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

   B.将Fe2氧化为Fe3的主要原因是Fe(OH)2沉淀比Fe(OH)3沉淀较难过滤

   C.调节溶液pH=4可选择的试剂是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

   D.Cu2+可以大量存在于pH=4的溶液中

   E.在pH>4的溶液中Fe3一定不能大量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和净水剂,其单体是液态的碱式氯化铝[Al2(OH)nCl6-n]。

本实验采用铝盐溶液水解絮凝法制备碱式氯化铝。其制备原料为分布广、价格廉的高岭土,化学组成为:Al2O3(25%~34%)、SiO2(40%~50%)、Fe2O3(0.5%~3.0%)以及少量杂质和水分。已知氧化铝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化学性质也有差异,且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高岭土中的氧化铝难溶于酸。制备碱式氯化铝的实验流程如下:

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煅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制质量分数15%的盐酸需要200mL30%的浓盐酸(密度约为1.15g/cm3)和_______g蒸馏水,配制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

(3)“溶解”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少量铝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调节溶液pH在4.2~4.5”的过程中,除添加必要的试剂,还需借助的实验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蒸发浓缩”需保持温度在90~100℃,控制温度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测定该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需要测定不同的数据。请根据你设计的测定方法,填写需要记录的数据及其单位:

                               ,单位               ;

                               ,单位               。

根据你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后可求得_________(填化学式)的反应速率,单位是_____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证明Na2SiO3具有防火性能。

取两个相同的小木条,分别放入蒸馏水和Na2SiO3饱和溶液中,使之充分吸湿、浸透,取出稍沥干(不再滴液)后,同时分别放置在酒精灯外焰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编号

实验

现象

放入蒸馏水

木条燃烧

放入Na2SiO3饱和溶液

木条不燃烧

设计实验①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品牌消毒液包装说明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主要有效成份为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

8000-10000mg/L。可用于各类家居用品、餐具、棉织衣物等的消毒,对彩色织物可能有褪色作用。切勿用于丝绸、毛、尼龙、皮革、油漆表面,勿用于铝、铜、碳钢制品。本品须密封,置阴凉暗处保存。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一)阅读材料,获取信息

(1)推测该消毒液的酸碱性:________,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消毒液还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3)从该消毒液的保存要求分析,导致其失效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该消毒液对碳钢制品是否有腐蚀作用?

(三)设计方案,实施探究

用烧杯取少量样品,将一颗光亮的铁钉放入烧杯,浸泡一段时间。对可能产生的现象有如下假设:

假设①:有明显现象;

假设②:无明显现象。

(4)基于假设①,结论是铁钉被腐蚀,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于假设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该结论,叙述实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周期表主族元素中,X元素位于第二周期,且分别与Y、Z、W三元素相邻,X、Y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的原子序数;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Z>Y>X>W

B.X、Y、Z、W形成的单质最多有6种

C.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XO4

D.四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W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常温下,将一元酸HA溶液和一元碱B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酸性,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混合前酸、碱pH之和等于14,则HA一定是弱酸

B.若混合前酸、碱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则BOH一定是弱碱

C.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混合溶液>纯水>BOH溶液

D.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一定满足:c(B+)>c(A-)>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