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将粉改为片
B.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时,改用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稀硫酸
C.与稀硫酸反应时,适当提高溶液的温度
D.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铁合金与铁的物理性质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 熔点(℃) | 密度(g/cm3) | 硬度(金刚石10) | 导电性(银为100) |
某铁合金 | 1500 | 3.00 | 7.4 | 2.3 |
铁 | 1535 | 7.86 | 4.5 | 17 |
又知该铁合金耐腐蚀,强度大 ,从以上性能看,该铁合金不适合用作
A.导线 B.门窗框 C.炉具 D.飞机外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4分)小苏打、胃舒平都是常用的中和胃酸的药物。
(1)若小苏打每片含0.42gNaHCO3,则2片小苏打片和胃酸完全中和,被中和的氢离子是 mol。
(2)若胃舒平每片含0.195gAl(OH)3,则中和胃酸时,6片小苏打片相当于胃舒平 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6分)火力发电在能源利用中占较大比重,但是排放出的SO2会造成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利用海水脱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天然海水呈碱性,写出SO2与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天然海水吸收了含硫烟气后会溶有H2SO3分子,使用氧气将其氧化的化学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氧化后的“海水”需要引入大量的天然海水与之混合后才能排放,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2分)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理论分析]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
[实验设计]
(3)为证实丙同学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 |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
(4)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因此酚酞红色褪去与氧气无关。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大家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实验方法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数滴酚酞溶液。 | 物质的量浓度大的溶液中酚酞红色消失 证明 |
方案二:向原红色消失的溶液中加 (填试剂名称) | 红色重新出现,则说明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浓度大小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2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2 |
|
|
|
| ① |
| ② |
|
3 |
| ③ | ④ | ⑤ |
| ⑥ | ⑦ | ⑧ |
4 | ⑨ |
|
|
|
|
| ⑩ |
|
(1)①和⑤的元素符号是 和 。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填写元素符号)
(3)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填写元素符号),分别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⑥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⑦和⑩元素形成单质的氧化性的强弱为 。(用化学符号表示)证明该结论的一个实验事实(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绿色化学”要求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出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下列化学反应中,你认为最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A.用氨水吸收硫酸厂的尾气:SO2+2NH3+H2O=(NH4)2SO3
B.除去硝酸工业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NO2+NO+2NaOH=2NaNO2+H2O
C.制硫酸铜:
D.制硫酸铜: CuO+H2SO4(稀)=Cu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人建议将氢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VII A族。下列事实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H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实现最外电子层稳定结构
②氢分子的结构式为H-H
③与碱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M+[H]-
④分子中原子间的化学键都属于非极性键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②③④ 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