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A.11.2 L Cl2与4.25 g NH3所含有的原子数
B.18.0 g重水(D2O)与20 g Ne所含有的电子数
C.标准状况下36 g H2O与1.204×1024个O2分子所占的体积
D.等物质的量的Al分别与足量的盐酸、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1∶3 B.1∶1 C.2∶1 D.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0.3 mol·L-1 B.0.5 mol·L-1 C.1 mol·L-1 D.2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3∶4∶1 B.3∶3∶2 C.6∶7∶3 D.6∶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5.6 g B.8.4 g C.11.2 g D.16.8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研究课题】 探究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
【查阅资料】 该小组同学通过网络查询,获得草酸及草酸晶体的一些相关知识:
名称 | 分子式 | 颜色、状态 | 溶解性 | 熔点/℃ | 密度/g·cm-3 |
草酸 | H2C2O4 | — | 易溶于水 | 189.5 | 1.900 |
| H2C2O4·2H2O | 无色晶体 | — | 101.5 | 1.650 |
备注:草酸晶体失去结晶水后,175 ℃以上开始分解。
【提出猜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解产物中的气体可能是CO、CO2或它们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 (1)请设计完成“猜想(1)”的实验方案〔用简要的实验装置图表示,要体现所使用仪器(加热和夹持仪器不必画出)和试剂〕。
(2)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继续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猜想(2)”的实验探究。已知:A、C、F中盛装澄清石灰水,B中盛装浓NaOH溶液,D中装有碱石灰,E中装有CuO。
①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未连接装置G,要达到同样的目的,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小李同学继续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草酸是二元弱酸,酸性比碳酸强,在受热分解过程中有少量升华;草酸钙和草酸氢钙均为白色不溶物。小李通过进一步研究,对实验中CO2的检验提出质疑。试根据相关信息,指出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验的改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方法 | 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所用仪器(用编号表示) | 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用文字说明) |
1 |
|
|
|
2 |
|
|
|
实验可能用到的主要仪器:
①托盘天平 ②启普发生器 ③硬质玻璃管 ④泥三角 ⑤烧杯 ⑥坩埚 ⑦酒精灯 ⑧玻棒 ⑨漏斗 ⑩干燥管
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a.锌粒 b.稀硫酸 c.氯化钠溶液 d,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均有不妥之处,其中存在安全隐患或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是_______。
①直接点燃未检验纯度的CO
②石油分馏实验时,不加沸石直接加热蒸馏
③用混有炭粉的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加热制氧气
④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
⑤制Cl2用1 mol·L-1盐酸与MnO2作用
(2)已知KMnO4(158.0 g·mol-1)可将草酸根离子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因此草酸根离子常被用以测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
+
+16H+
2Mn2++10CO2↑+8H2O,现称取0.670 0 g的草酸钠(134.0 g·mol-1)溶于约30 mL水中,加入10 mL稀硫酸(3 mol·L-1)后趁热以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试完成下列问题:
①滴定时KMnO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_滴定管中,测定后的溶液应保存在_________试剂瓶中(填:“棕色”或“无色”)。
②如何判断恰好完全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开始时滴定管液面恰好处于“0”刻度处(此滴定管最小刻度为0.1 mL),到滴定终点时,处于图示位置,体积读数为: _________mL;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KMnO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Ⅰ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